意拳张树新 张树新意拳轮轴力

2017-10-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具体讲,轮轴力在试力时要以脚为力源,以头与脚相争的上下之力为枢带动起周身来做螺旋争拧的旋摆运动. 一般人在进行轮轴旋摆的螺旋运动时,习惯上只

具体讲,轮轴力在试力时要以脚为力源,以头与脚相争的上下之力为枢带动起周身来做螺旋争拧的旋摆运动。 一般人在进行轮轴旋摆的螺旋运动时,习惯上只是转腰,更有不会用力者则只会转膀或转手,而不是转腿和转脚。也就是,习惯上是腰先起动,或是膀先起动,然后力才从腰、膀传导到手和脚,这种运动方式,双脚仅起到了一个支撑身体运动的作用,腰是主动的,而脚是被动的。

这样的发力,只是一种局部的轮轴发力,而不是充分调动整体进行轮轴旋摆的整体发力。

意拳(大成拳)正确的轮轴发力,应该是先转脚,由脚的旋转使力量通过小腿、大腿、胯、腰、脊骨,最后传导到臂和手。其身体主干脊骨的旋转,要同手的旋转之意略有时差,这也正是轮轴力中,枢先动而环后动的道理。

虽然如此,手的击打力与脚的转动之争力却应相合。初练时,可以不动手臂,只体会脚和小腿的争力旋转变化,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双手放松下垂。把脚转会了,再抬起手来,把手的力量加进去。转脚的时候,如欲使身体往右拧转时,可进行先拧转左脚,接着再拧转右脚的训练,左脚是主动的,而右脚是配合左脚而动的。

也就是说,左右脚的拧转,在时间上是有先后传导次序的。然后再进行身体往右拧转时,先拧转右脚再拧转左脚的训练,这时右脚是主动的,而左脚则是配合右脚而动的,同时身体往右转身,但由于左右两脚各自先动的次序不同,所以,争力的感受也不会相同,并且,在实际应用时,左脚、右脚由于转动的先后次序不同,作用在对方身上的打效果也不一样,它们各有各的用途,根据对方的力点变化,有时需要先转右脚,而有时则需要先转左脚,身体往左拧转时,脚的争力转动的方法与向右转身时的训练方法相同。

这种左右两脚的依次传导转动训练,可强化脚的争拧意识,改变轮轴力训练中脚未动而身先动的坏毛病,当两脚平行站立时的争拧转动训练掌握后,可改站为身体重心呈”前三后七”的”丁八步”技击桩间架,在这种间架下所研究的争拧转动的课题,与两脚平行站立时的课题一样,训练的依旧是左脚发力,还是右脚发力的问题,只是区别在于,这时的左右脚变成了前后脚,因此,在轮轴试力及发力时,可以进行先转后脚再转前脚的训练,也可反过来进行先转前脚再转后脚的训练。

总之,前后两脚的争拧转动之力应略有时差,要分清谁是主动的谁是被动的,先转前脚的发力,大多是回挂之力,若用于向前放人,虽会发力突然,但却不够浑厚,容易形成局部力;先转后脚的发力,大多是向前放人之力,若用于回挂勾拿,则略显迟缓。

后脚发力的优点是,力量整,人体的惯性打击力量大。前后两脚,若用后脚发力,则前脚是准星,后脚是力源;若用前脚发力,是前脚是力源,后脚是准星。在这里,有一点要特别说明的是,转脚时不是脚的外形在转,而是脚的内力在转。

在外形上,有时常常看不出旋转的痕迹,其旋转的内力,既包括了筋肉骨骼的旋转,更包括含了气血的旋转及人体细胞的吞吐与鼓荡。 在技击中,虽然前面谈到轮轴力在练习时是脚先动而手后动,枢先动而环后动。

但是,真正的实战并不应拘泥于脚先动而手后动的这种方法,轮轴发力也可是手先动的,但不论是哪儿动,都必须服从于一个宗旨,即在打击到对方身体的最后一瞬间,手的打力要与脚的打力相合,形成一种整体打击力,否则手劲先到了,而脚劲还没传导到,或脚劲到了而手劲还没到,都不能形成整体力。

搏击时,出拳前的身体状态,应周身无处不是轮轴鼓荡之意。轮轴鼓 荡的结果,可使自身体内率先高度办调运动起来,使精神高度的兴奋和集中。

这样,虽遇外力击来,却能发于敌后,而击敌于先。这同单纯的以静制动是不一样的。 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每每与对手搏击时,虽然外形看似不动,然身体内部早已高速运动起来。宗师王芗斋先生在《拳道中枢》(自卫)中指出:“自卫即技击之谓也。

须知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要知不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比如机械之轮或儿童之捻转儿,快到到极处,似乎不动。如观之以动,则是将不动,是无力之表现矣。所谓不动之动速 于动,争速之动尤不动,一动一静,互根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