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吴起义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2017-10-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泽乡起义(秦朝)——在大泽乡,大秦帝国的天被两个叫陈胜.吴广的农民给捅漏了 战争概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九百余被谪戍至渔阳(今

大泽乡起义(秦朝)——在大泽乡,大秦帝国的天被两个叫陈胜、吴广的农民给捅漏了 战争概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九百余被谪戍至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的汝阴、蕲县的民夫在陈胜、吴广的领导下于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揭竿而起,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浪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直接导致了秦帝国的灭亡。

将帅星数: 陈胜 吴广 章邯 精彩星数:★ 政治影响星数:★ 综合星数:6.

5☆ 战争类型:怒战——来自底层的怒火,就如地下奔腾的火山,一旦爆发,足以毁灭一个看似牢不可摧的帝国战争深度解析: 大泽乡的天,下漏了。 仍是日日瓢泼的雨,前面道路无法通行,两名押解着九百余民夫的汝阴、蕲县两位县尉只能在驿站里借酒浇愁。

这倒霉的天,这倒霉的任务,和那帮倒霉的民夫。 这是一群等死的人,大秦律法,"失期,法皆诛",谁都逃不过。那群该死的戍卒,竟然还有心情买鱼烹食为乐。

"造反!造反!"院子里一片喧嚣。 二县尉顿时酒醒,却只听"砰"的一声巨响,这群泥腿子破门而入。 他们的脸上,有愤怒,有兴奋,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县尉们看到了他们手中削得尖利的竹标,还有石头。

"这群贱民,你们想干嘛!想造反吗?" 话声未落,陈胜、吴广的竹标出手,插入两名县尉的咽喉。 大泽乡的雨,仍然不停地下着,天漏了;大秦帝国的天,漏了。 皇帝,该怎么当,秦始皇嬴政没有教科书。

三皇五帝夏商周,虽然口号上喊着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以前的天子,不过是一个松散的联盟领袖。 而始皇帝建立的秦帝国,则是一个完全统一、集权的帝国,皇帝能直接决定每个人的命运。

当然,也能决定这个国家的走向。 设立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在国内大搞建设(修长城、修阿房宫、修直道),击匈奴,平南越,服西夷,嬴政每个举动都在开创着中国历史的先河。 这些或许需要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功业,始皇帝仅花了十一年。

始皇帝不知道他的举措动了多少人的奶酪。 六国人不高兴,亡国的伤痛还未抚平,秦帝国的改革又一刀刀地往六国人的心头刻。或许很多年后,这些举措都是有利整个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伟大革新,但于当时,作为六国人,对此是如何的不适与抵触可想而知。

制度的颁布很容易,但六国人的文化生活习惯又岂是一朝之间能全部改变的。 阵痛和挣扎是必不可少的,而秦帝国并没有给予他们心理适应期。

读书人和始皇帝也结下了梁子。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秦帝国独尊法家,各门各派当然一肚子意见,皇帝嬴政对此不解风情相当粗暴,来了个焚书坑儒,企图 用武力洗脑和封嘴,效果很差,结果也很糟。读书人不能提枪,不能下地,但是掌握着一个国家的舆论导向,始皇帝选择放弃读书人,也选择放弃了人心。

六国旧贵族也是仇恨秦帝国的中坚势力。这些旧贵族无时无刻不期盼着这个庞大的帝国倒台,回复他们昨日的荣耀。始皇帝对这群人也非常忌惮,拆除其城郭,争 夺其土地,迁往咸阳和边疆,严加看守。

双方的矛盾没有因为六国成为历史而缓解,只是随着秦帝国一个个高压政策而日益尖锐。 最基层的百 姓,则更为无法承受大乱之后如比沉重的徭役赋税。

修长城用了四十万民工,南戍五岭遣了五十万人,修阿房、开凿骊山用了七十万人,加上修直道等其他基础设施 建设,保守估计,秦帝国每年服徭役人数不少于二百万。当时刚平定六国,全国的总人口也仅在一千万左右,这个比例是相当惊人的。

公元前 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于沙丘病逝。宦官出身的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遗书,逼贤德温厚的太子扶苏自杀,扶立昏庸无能的公子胡亥上任,是为 秦二世。秦二世上台后,赵高大权独揽,在朝廷内指鹿为马,大肆铲除异己。

秦国当时第一名将蒙恬及弟蒙毅被其杀害,皇室众多王族也遭迫害,秦国的朝政益发混 乱和腐朽。 秦帝国各种矛盾交织。 捅破这层窗户纸的还是那两个叫陈胜和吴广的农民。

陈胜,字涉,阳城人;吴广,字叔,阳夏人。两人的职业都是农民。 除了种地,他们没有其他特殊的技能,他们没有什么文化。 但这不能阻止他们在那个黑暗的时代进行思考:生活为什么会这样,明天不能更好吗? 一切看起来更糟。

公元前209年,两人都成为去渔阳服徭役中的一员,两个人相结识,一拍即合,让陈胜、吴广成为一个名词。 连日大雨,道路不通,归期已误,到渔阳亦是一死,逃跑或暴动的决定对陈胜和吴广来说并不难下。

难得的是,在逆境和生死存亡关头,没有太多文化的陈胜、吴广却依然很沉着冷静,并没有简单地来场暴动,杀吏而逃。 他们想的远比逃命要多得多。 在暴雨连连的大泽乡,在举事前,陈、吴二人搞了很多造反"营销"铺垫。

先是买鱼烹食,给大家改善伙食,结果在鱼肚子发现"陈胜王"的天书。 半夜的时候,痛苦而绝望的民夫们听到了仙狐在野地里欢快地鸣叫"大楚兴、陈胜王"。 这些策划说明了,这不是一场狗急跳墙式的民变,而是一场有预谋、有策划的政治事变。

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九百民夫杀两县尉,宣告起义。陈胜、吴广以扶苏、项燕的名义发出号召——推翻暴秦,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尽管最初他们仅千余人,手上连把铁器都没有(斩木为兵、揭竿而起),但是他们的能量是无穷的。很快陈胜、吴广攻占了大泽乡,四方民众闻声投奔,队伍迅速壮大。 陈、吴军很快就攻占了蕲县(今安徽宿县蕲县镇)。

在这里,陈、吴军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分兵,由另一起义军将领符离人葛婴率部分兵力向蕲县以东发展,而陈、吴二人率部向蕲县以西发展,让起义的火种在大秦的土地上四处播撒。

仅仅十多天的时间,义军就攻占了铚(今安徽宿县西南)、酂(今河南永城西)、苦(今河南鹿邑)、柘(今河南柘城西北)、谯(今安徽毫县)等城。 等队伍打到了陈县时,陈吴的队伍已经不是那只"一二个人,三两条枪"的小股农民游击队,而是拥有六七百架兵车、千余骑兵、数万步兵,相当于春秋时期一个中等诸侯国的兵力。

此时离大泽乡起义不到一个月。 在陈县,陈胜、吴广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张楚,陈胜被立为王。

张楚政权建立后,剑直指关中,再次分兵,兵分多路:第一路以吴广为假王,率张楚军主力,西取荥阳(今河南荥阳);第二路以周文为将军,绕过荥阳,直逼关 中秦都咸阳;第三路以宋留为将,率兵取南阳,入武关,配合周文取咸阳;第四路以武臣为将,率兵三千取原赵地;第五路以邓宗为将,取九江;第六路以周市为 将,取原魏地;第七路以召平为将,取广陵。

各路张楚大军都取得了胜利,以周文部战果最为辉煌。

周文部绕过荥阳,向咸阳杀去,并一路收纳各地暴动义军,迅速做大。九月,就杀到距咸阳城仅有百里之远的戏(今陕西临潼东北戏下村),而且拥有了兵车千乘、部众十万。 此时离大泽乡起义,仅仅三个月。 秦帝国对大泽乡起义的反应是迟钝和缓慢的。

当时由丞相李斯之子李由率重兵屯守入关重镇荥阳,并没有对农民军采取任何措施,任由农民军壮大发展。陈胜在陈县称王的时候,秦二世胡亥竟然还天真地认为陈胜之流不过小股匪患,郡县派几个捕快就能摆平。

直到周文的大军驻入戏地,秦二世才大吃一惊。 大秦帝国灭六国,靠的是拥有绝对强悍的百万铁血之师,然而在兵力的分布上,却外强内弱。在北边,放置了三十万防御匈奴,南征百越,在五岭屯兵卒五十万,而驻留关中及中原地区的兵力相对薄弱。

赵高、李斯玩弄权术厉害,但遇此危险却均束手无策。 大秦帝国第一武将蒙恬及其弟蒙毅均被赵、李二人逼死,谁可为将? 无兵无将,大秦如何对付来势汹汹的义军? 这时候,少府章邯站了出来,向秦二世献了一个救火良策——将在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服徭役的七十万刑徒及奴隶临时组织起来,抵抗义军。

秦二世接纳了章邯的建议,并任命章邯为大将,负责组织军队。

章邯由此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文官,走到了帝国战争前沿,成为秦帝国最后的名将。 九月,章邯组织的由数十万刑徒奴隶组成的军队在戏下与义军展开激战。双方都是匆促临时组成的队伍,但秦军在装备后勤上要优于义军,而且从刑徒、奴隶身份转变为士兵,其部士气高涨。

在戏下,章邯大败周文部,起义军遇到重创,撤出函谷关。 章邯再接再厉,剩胜追击义军,公元前208年,在绳池再败周文部,消灭了陈胜张楚政权中实力最强劲的一支部队。

而各地狼烟四起,陈胜、吴广再也无力控制当初自己带出来的队伍。武臣在赵地自立为赵王;周市立魏咎为魏王,自为魏相;葛婴立鲁国贵族襄强为鲁王。内部分裂,大大削弱了张楚政权的实力。 在荥阳的吴广部发生内讧,吴广被部将田臧所杀。

田臧率部与章邯大军在敖仓(今河南荥阳北)遭遇,张楚军大败,田臧战死。 至此,张楚政权的主力基本被歼。章邯继续逼近陈县,陈胜率余部与章邯再战,又败,撤离陈县,被其车夫庄贾所弑。

陈胜、吴广虽然失败,但是他们点燃的烈火,秦帝国再也无法扑灭。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赵高: 大秦帝国迅速覆灭,第一功臣非赵高莫属。赵高(也能称为嬴高),是始皇帝嬴政的远房亲戚,曾因其父犯罪,赵高一家皆沦为贱奴。

赵高本人高大强壮,又自学成才,成为精通大秦律例的法律人才,被嬴政赏识,任为中车府令,并加入公子胡亥的政治集团。 秦始皇病危沙丘,欲将帝位传于公子扶苏,但赵高与李斯合谋,假造圣旨,立胡亥,弑扶苏,大权独揽,呼风唤雨,指鹿为马,将大秦帝国送进了坟墓。

面对汹涌的亡秦浪潮,赵高无能为力,他平息秦二世胡亥对他不满的唯一办法,就是将胡亥杀死,重立嬴政的弟弟子婴为帝。子婴知道赵高能立自己,也能杀自己,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诛赵高。

亡秦者,胡也。不如说,亡秦者,赵高也。 李斯: 大秦帝国,成也李斯,败也李斯。李斯,楚国上蔡人,后来入秦,辅佐秦王嬴政一统六国。秦朝建立后,成为秦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而后来,李斯选择了与赵高同流合污,加入胡亥政治集团,铲除扶苏势力,又任由赵高乱国,葬送了秦帝国。 而李斯也没有什么好的结局。赵、李二人扶立秦二世上台后,在权力的分配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赵高诬陷谋反,于公元前208年七月被腰斩于咸阳。

纵观李斯,虽有治国之大才,却心胸狭小,自私自利,先不容于韩非,后不容于蒙氏兄弟,甘与小人为伍,最后身败名裂,留个千古骂名,也不足为奇了。 战争猜想: 大泽乡起义,是秦帝国各种矛盾交织激化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没有大泽乡的暴雨,没有陈胜、吴广,一样会有其他事件人物来点燃这个火药桶。 而唯一可能改变秦帝国命运的,是当初始皇帝驾崩,如果没有赵、李二人阴谋篡政,或者那位手握三十万大军的蒙恬不那么愚忠,发兵挺扶苏,让扶苏登上帝位,这位被史料描述为仁贤温厚的公子掌握秦政,能否休养生息,将秦帝国驶入另一个轨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