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大毒枭坤沙张苏泉的江湖传奇

2017-1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坤沙(Khun Sa),1934年2月17日出生于缅甸掸邦莱莫山弄掌大寨, 属于有一半中国血统的缅甸掸族.他有三个名字,中文名字叫"张奇夫"

坤沙(Khun Sa),1934年2月17日出生于缅甸掸邦莱莫山弄掌大寨, 属于有一半中国血统的缅甸掸族。他有三个名字,中文名字叫"张奇夫",缅甸名字为"关约","坤沙"则是泰国名字。他的先祖是从云南迁入掸邦居住的汉人,到坤沙已经是第八代。

纵横金三角,侵扰泰缅老,美国悬赏200万,世界大毒枭江湖传奇坤沙从小未读过书,三岁丧父,五岁丧母,生活在一个破裂的家庭中,由其祖父和叔叔抚 养成人。他从小就按世袭传统继承了其父的莱莫部落土司职位,因为掸邦之间盛行部族仇杀,坤沙年幼时一直在外躲避。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国民党残部李弥创立的 "反共抗俄军政大学",接受了基础的军事训练。

1961年国民党残军大败退,坤沙开始自己拉队伍,返回家乡继承了土司职位。此时的缅甸政府出于"拉一派,打一派",也大力支持他的行动。坤沙抓住时机,立即向政府表忠心,把一支小型武装迅速扩大为集结着掸族和汉族绿林好汉的大型自卫队:"弄亮地区民众自卫队"。

纵横金三角,侵扰泰缅老,美国悬赏200万,世界大毒枭江湖传奇1967年6月,坤沙组织了至今仍被人们称为"世纪商队"的贩毒队伍——500名武装人员,护送300头骡马和16吨鸦片到老挝,出售给当时老挝王国政府军总司令——温·拉迪功少将。

然而,当这支队伍经过国民党军残部控制区时,由于坤沙一方不交纳"买路钱",双方发生了武装冲突。此时,温·拉迪功少将大为紧张,一怕毒品丢失,会 减少他的买卖,二怕此事张扬出去,"鸦片总司令"的恶名更会远扬四方。

权衡得失之后,这位总司令决定扮演一名坚决保卫国土安宁的战士,他建议当时的老挝王 国政府首相富马"以毒攻毒",派遣王家武装"进剿",装备有飞机的老挝王国政府军于是对正在激战的双方发动突然攻击。最后,坤沙军被迫退回缅甸,国民党军 残部退往泰国,而狡猾的温·拉迪功却捡到了16吨鸦片。

坤沙虽丧财折兵退回老巢,但元气并未大损,很快又恢复了昔日声威。而这次事件也让缅甸政府深感疑惧,决心铲除这颗"毒瘤"。1969年10月15日,缅东北军区司令丹定上校,向坤沙发了一封"加急"电报,请他前往出席一次紧急军事会议,国防部已派出专机等候在腊戍。

纵横金三角,侵扰泰缅老,美国悬赏200万,世界大毒枭江湖传奇坤沙接电报后,踌躇满志,根本没有任何的戒备。他仅带了几个随从,欣然乘车出发。10月17日,当车行到离东枝不远的塘夷一地时,早有他熟悉的觉温少校在此"恭候":几十支乌黑的枪口等待着他。

不久后,坤沙被押往仰光监狱。在那里,据说坤沙以一部《三国演义》度过了他5年的牢狱生活。政府没有公开宣判坤沙,外界所知道的消息,大约是坤沙先生作为政府的"客人"在仰光受到"款待"。与此同时,缅军抽调了1万余人兵力,开展了对坤沙武装的大围剿。

群龙无 首,坤沙集团一时处境险恶。此时,坤沙的参谋长张苏泉脱颖而出,他迅速把残部纠合起来,且战且退,逃往丛山荒野,暂时蛰居起来。痛定思痛,张苏泉改旗易 帜,他利用当地民族同缅政府矛盾,宣称其武装是"禅邦革命军",作战的目的在于争取掸邦独立,制造和贩卖毒品只是为了"掸邦自立"的一种手段。

纵横金三角,侵扰泰缅老,美国悬赏200万,世界大毒枭江湖传奇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张苏泉。他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属黄埔第20期,作为"特种作战"人才从台湾派驻到缅甸国民党军。1961年,国民党残军第二次撤退台湾时,他结识了坤沙,留下来并投身其中。

在坤沙被政府监禁后,张苏泉一方面积极武装力量,同时积极营救坤沙。为了向缅政府施加压力以解救坤沙,张苏泉派出特工小组,于1973年4月16日 缅甸"泼水节"期间,在掸邦首府东枝绑架了两名苏联医生作为人质。缅甸政府采取了强大的军事攻势,对张苏泉进行军事打击,但也未能救出人质。

张苏泉通过秘密渠道,请泰国陆军参谋长江萨·差玛南居中斡旋,并且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外界宣布自己手中掌握苏联人质。在国际舆论的关注下,1974年5月,江萨上将亲自乘坐直升飞机到张苏泉在泰国边境的据点,接走了两个苏联人,交给了苏联驻曼谷大使馆。

缅甸政府于1974年9月7日释放了坤沙。坤沙被释放后,起初被要求居留在仰光,不准离开。后来,又迁徙到了瓦城。1976年2月7日,在一次精心策划安排下,一辆美式吉普车,载着经过化装的坤沙及张苏泉的特别行动小组驶出了瓦城。

纵横金三角,侵扰泰缅老,美国悬赏200万,世界大毒枭江湖传奇阔别7年之后,坤沙重新回到了泰缅边境的"金三角"地区。不久,坤沙采取了张苏泉的 建议,将人马拉到当时泰国军警无法顾及的北部边境地区。当时,泰国边境地区由于有泰共的小股武装活动,所以坤沙在与泰国有关方面达成反共防共的协议后,坤 沙部的驻留得到了一定的"合法性"。

坤沙"掸族革命军",当时约近4000人,指挥部设在了一个叫满星叠的小镇,一个易守难攻的小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