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虎富大龙 建筑大师张良皋仙逝 刘晓虎追忆往事

2018-01-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先生学问深,心很静  刘晓虎追忆"我1994年来到华科,和张良皋先生从游已经20多年了,张先生随便讲两句话都是学问."华中科技大学建

原标题:先生学问深,心很静  刘晓虎追忆

"我1994年来到华科,和张良皋先生从游已经20多年了,张先生随便讲两句话都是学问。"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系副主任刘晓虎对记者说。两个多星期前,刘晓虎去医院探望了张老,老师的去世对于他来说不算是突然来临,心里对这噩耗早已有了些许准备。记者与刘晓虎相约到华科校内一家咖啡馆中,追思张老。

学识渊博幽默风趣

"先生的学问深,心很静,说起话来幽默风趣,不管是到哪里做讲座都是哄堂大笑。"刘晓虎坐下后第一句话,就对记者谈到了他对张老的第一印象。张老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但其学术文章又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建筑领域,他还尝试用人类学和人文学科的视野去探索和发现第一手的资料和领域。

"他第一个说恩施大峡谷不亚于美国大峡谷,第一个说腾龙洞亚洲第一,第一个提出鄂西是中国的瑞士,第一个保护吊脚楼(20年前),第一个将巴文化推到黄河文明之前。"

张老如此多个第一,绝非偶然,而是其深厚的学识功底。据其学生介绍,先生在写作其著作《武陵土家》时,常常因要探究出一个清晰脉络,就要花费好几天的工夫,去翻阅大量书籍,其用功之深可见一斑。这种学问深的功底,也是其心静的写照,所以张老便可以从吊脚楼进而探索出巴文化,再从巴文化探索出蒿排世界,再由蒿排重新审视整个人类文明。

自信化解美国人刁难

"就我个人来说,我起先的教育受的是西化教育,与先生接触后,才慢慢懂得传统的教育,对传统、对国家充满了自信。"刘晓虎谈到此处,又沉思了一会说,"文化要自信,要充分自信,先生就是一个充分自信的人。"有了自信并且知道国外的情况,就能对文化进行更好的探究,就能勇于跨越前人的窠臼。

张老曾多次出国,在他80岁的时候还到北美讲学。在从加拿大返回美国的途中,遇到了签证上的问题,美国人刁难先生不能入境。这时,张老主动找到美国方面的工作人员,并对其说"我是二战抗战老兵,你们应该敬重我这个二战老兵"。

美国人听后,大吃一惊,便又问那你会使用武器么。张老回答道,武器我不会使,但是我会开大炮。张老还回忆,在抗战期间,美国人总感觉到,中国人脸上那么开心,虽然国家还在战火之中,却不像印度人那样脸色难看。张老认为这就是文化自信上带来的乐观,这对于后来张老苦中作乐,渡过难关有莫大的帮助。

看到学生眼睛都发亮

"先生可喜欢学生啦,他看到学生眼睛都发亮。今年他老人家过生日,还把学生叫过去,到他家吃饺子。吃饭的时候,说得高兴,他就带领我们唱起以前的老歌!"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张良皋先生拍了张戎装照片,身着军装,双目远视,行了一个端正的军礼。

刘晓虎说,那是很温暖的照片,跟先生在一起,如沐春风。张老,晚年对鄂西旅游文化贡献巨大,在2014年冬天91岁高龄的时候还重返鄂西考察研究。当记者问及此事时,他的学生说,先生早年曾因抗战流亡到此地,故此是为了回报养育之恩。

张老早年,家境不佳,全靠个人天赋和努力考上中学,后来又筹钱上学。先生之所以能做出其他人做不出来的事业,都是因心中有感恩之情,对祖国有大爱,对同胞有大爱。

人格独立敢于冒险

张老晚年讲学,常常会说到文化的根,这是一切的发源。张老到非洲讲学,后来又多次到鄂西,他的愿望是让当地的人知道自己的文化是了不起的,"你们是上庸古国,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本末不能倒置,找到根本后才能有独立人格,事物皆此同理。

张老书房中,摆满书,他对来访者说:"我没有钱,但是我敢玩命,我敢冒险。"这种独立精神,让张老在学问品性上的境界不断提升,据其学生讲,他从不把自己当明星,他喜欢的是山水是传统文化。先生要是给学生审查论文,一定会在后面写上长长的文字,他希望能够与学生在一起多交流。

采访快结束,记者与刘晓虎一同走出大厅,刘晓虎指着墙上题字说,你看先生的书法多好,有精神。题字内容为,"物理、生理、心理、伦理,讲这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