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得到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亚当斯密 |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2017-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不是自私的.有一种说法:经济学建立在人性自私的前提之下,但实际上,人是经常不自私的,所以经济学不一定对.当人

今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不是自私的。

有一种说法:经济学建立在人性自私的前提之下,但实际上,人是经常不自私的,所以经济学不一定对。当人自私的时候经济理论说对了;当人不自私的时候,经济理论就错了。

还有一种说法:人有时候可以自私自利,但也要讲道德。特别是商人,一方面他在商场上要拼搏,要厮杀,但是同时,商人的血管里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那么,人到底是不是自私的呢?

1 亚当·斯密“自我矛盾”?

很多人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主张人是自私的。                             

斯密的名言我们都记得:

“每一个人,不需要自己关心社会福利,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去推动社会的福利。他只需要关心自己,追求他自己的福利就可以了。

他在追求自己福利的过程中,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他的努力转变为对公共事业的推动。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让他的自私自利推动社会福利的改进。”

但是,人们还会同时指出,其实亚当·斯密还写过另外一本著作,叫做《道德情操论》。你看这标题,就知道他讲人应该有道德,所以人应该有两面性,一方面是自私的,但另外一方面要讲道德。

斯密的看法,到底是不是这样自我对立?有时候要自私,有时候要讲道德?我们来看看斯密是怎么说的。

首先,斯密先发表《道德情操论》后,隔了17年才发表《国富论》。《道德情操论》是斯密整个理论框架的总和,一个总的体现,《国富论》是当中的一部分。

当然,这本17年后才发表的《国富论》篇幅要更长,也更出名,这是后话。那么,人到底是不是自私的呢?斯密是怎么回答的?

2 人性自私,但也有同情心 

斯密首先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人是自私自利的。他写道:

“我们并不轻易怀疑某人缺乏私心。缺乏私心并不属于我们通常对人产生猜疑的原因之一。然而,如果某个人不是为了家庭和朋友的缘故,却不爱护自己的健康、生命或财产,不去做本来只是自我保护的本能就足以促使他去做的事,那么这无疑是一个缺点,虽然说这是某种可爱的缺点。它把一个人变成与其说是轻视或憎恨的对象,不如说是可怜的对象。

但是,这种缺点还是多少有损于他的尊严和他那品质中令人尊重的地方的。满不在乎和不节俭的品质,一般不为人接受,并不是由于它讨人怜悯,而是由于它缺乏对自己利益的恰当关心。”

然而,人在自私的同时,还懂得同情。斯密这样写道:

“无论人们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

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我们常为他人的悲哀而感伤,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不需要用什么实例来证明。

这种情感同人性中所有其他的原始感情一样,决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虽然他们在这方面的感受可能最敏锐。最大的恶棍,极其严重地违犯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全然丧失同情心。”

当然,今天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同情心都一样强。有些人强一点,有些人弱一点;正常人强一些,自闭症患者可能弱一点;女人强一点,男人可能弱一点。

但不管怎么样,人是有同情心,也就是有爱心的。这是斯密说的第二句话。

3 人的同情心极其有限

紧接着,斯密又说了第三句话:“人的同情心,是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远而急速下降的。”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面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假如中国这个伟大帝国连同其全部亿万居民突然毁于一场地震,那么一个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但很有人情味的得体的英国绅士会有什么反应呢?

我觉得,他首先会对这些不幸的遇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他会忧心忡忡地想到人世无常,人类创造的全部成果就这样在顷刻间灰飞烟灭。

可是当悲天悯人、深谋远虑全都过去以后,他就会像平常一样优哉游哉地做生意、寻开心,好像这种不幸的事件从未发生过。哪怕是他自己遇到的最小的麻烦,都会让他更为紧张不安。”

你要注意,这是一位得体的英国绅士,但他的爱心也就这么一点。这是一个正常人应有的反应,也就这样了。斯密非常睿智地看到了这一点。

4 熟人靠爱心,陌生人怎么办?

在17年后发表的《国富论》中,斯密写道:

“一个人尽毕生之力,亦难博得几个人的好感,而他在文明社会中,随时有取得多数人的协作和援助的必要。别的动物,一达到壮年期,几乎全都能够独立,自然状态下,不需要其他动物的援助。但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 

我们看看自己吃的、穿的、住的,有多少人涉及其中,有多少人在帮助我们,但他们都不爱我们,不认识我们,这怎么办,这么大的空隙怎么填补? 

答案就是:市场。市场是一个陌生人跟陌生人打交道的地方,是一个陌生人服务陌生人的地方。

5 人际协作的二分法

这个二分法是说:人是自私的,他同时也有同情心和爱心,但爱是非常有限的,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开而下降。正是因为仅仅靠爱和同情心不够,人类才需要市场经济的协助。

所以,斯密在《国富论》中有另外一句名言:

“很多时候,一个人会需要兄弟朋友的帮助,但假如他真的要依靠他们的仁慈之心,他将会失望。倘若在需求中他能引起对方的利己之心,从而证明帮助他人是对自己有益的事,那么这个人的成功机会较大。

任何人向他人提出任何形式的交易建议,都是这样想:给我所需要的,我就会给你所需要的——这是每一个交易建议的含义;而我们从这种互利的办法中,所获的会比我们所需的更多。

我们的晚餐可不是得自屠夫、酿酒商人,或面包师傅的仁慈之心,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特别关注。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我上课的时候,总是跟同学说,你们为什么应该学点经济学,经济学为什么对你们会有帮助,而我从来不会告诉同学们,我家里还缺钱,要买一个洗衣机,要买一个微波炉。

6 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个连续的光谱:

人是自私的>他有爱心>爱心有限,爱心不能扩张>于是我们需要一个陌生人互助的平台,那就是市场。

我们不会把陌生人跟陌生人打交道的规则,用到我们的小圈子里去,不会把市场的规则用到家庭、朋友圈里去。同样,我们也不会用家庭里面的标准,要求社会上其他的陌生人。

我们今天介绍的二分法非常重要。

斯密看清了人性的这种两面性,也看清了我们对付这种两面性的基本方法:在小圈子里面,我们讲的是爱心;在大圈子里面,在陌生人的范围里面,我们讲的是规则。

正是亚当·斯密替市场经济找到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才把他看作市场经济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