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 评弹《蝶恋花 答李淑一》(俞红仙)

2018-03-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简介:余红仙生在上海,小时候常随父母到天蟾观看麒麟童.盖叫天等的演出,还常从电台收听越剧.沪剧.滑稽戏等节目.由于她天生有副好嗓子,十来岁就

简介:余红仙生在上海,小时候常随父母到天蟾观看麒麟童、盖叫天等的演出,还常从电台收听越剧、沪剧、滑稽戏等节目。由于她天生有副好嗓子,十来岁就开始学演学唱。她有位邻居是沪剧名家石筱英的妹妹,余红仙很想跟石筱英学沪剧,石筱英也看中了她。

但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父亲建议她学评弹,因为说书不需要多少行头。就这样,12岁的余红仙在1952年拜了评弹老艺人醉霓裳为师。 当时,先生试她嗓子,余红仙唱的就是沪剧《碧落黄泉》中的“志超读信”。

嗓子明亮的她把沪剧唱得有板有眼,但评弹能不能唱好呢?先生先以蒋调《战长沙》为她开蒙。余红仙学得认真,唱得也动听,老师这才正式收下了她。年过半百的醉霓裳擅长说唱弹词《双珠凤》。勤奋好学的余红仙不久就与老师、师姐拼档演唱《双珠凤》了。

那年,她才14岁。两年后,余红仙与王再香拼档弹唱《双珠凤》《贩马记》,受益良多;之后还与李伯康合作弹唱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等,书艺得到了长足进步。 周总理关心《蝶恋花》 余红仙唱《蝶恋花》是在1958年。

当时她所在的红旗评弹队商量如何用弹词曲调来谱唱毛主席诗词,赵开生执笔谱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由她在西藏书场作为正书前的开篇试唱。新作融化了蒋调、丽调、俞调、薛调等多种流派唱腔的旋律,很有新意。

虽不太成熟,但听众非常欢迎。1960年夏季集训后,他们在周云瑞、徐丽仙、张鉴国等前辈帮助下,对《蝶恋花》修改加工,使演唱更富激情。 当时正逢中央领导在上海开会,余红仙去锦江小礼堂演唱了《蝶恋花》,陈云听后非常赞赏,刘少奇也在演出后与她亲切握手;周总理更是多次听她演唱《蝶恋花》,并称赞曲子谱得好,唱得不错,还鼓励她多谱唱毛主席诗词。

有一次,总理听她演唱的《十六字令三首》,很高兴,并提出配乐单调要再加工的要求。

1961年1月22日,经过音乐家黄贻钧、司徒汉等人的精心编配,弹词《蝶恋花》被搬上了交响合唱舞台,在上海交响乐团的伴奏下,在上海合唱团数百人的伴唱下,由余红仙独唱,《蝶恋花》就此享誉全国。

“金嗓子”书坛露头角 1960年12月,余红仙参加了上海人民评弹团,这成了她艺术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人民评弹团名家云集,余红仙如鱼得水,先是与陈希安拼档《党的女儿》,继而与徐丽仙合作《双珠凤》,接着又与蒋月泉拼档现代长篇《夺印》,还参加了《人强马壮》《红梅赞》《晴雯》《点秋香》等多部中篇评弹的演出。

在名家指点下,她的演唱艺术日趋成熟。如《夺印·夜访》一回,开始她唱来高亢有余、神韵不足,蒋月泉提醒她不要因天赋好而尽向高音区发挥,一席话使她茅塞顿开,懂得了正确处理演唱与书情、人物间关系的重要。

丽调创始人徐丽仙则教她如何谱曲,如何铺排曲词,如何将各种戏曲曲艺提炼并溶化成评弹。

此外,余红仙还向朱雪琴学过琴词和《珍珠塔》折子,向郭彬卿学过琵琶。 长期的磨砺,“金嗓子”崭露头角。余红仙的弹唱既有蒋调的雍容醇厚,又有丽调的委婉柔美;既有琴调的欢快跳跃,又有俞调的一波三折,且熔铸成自己独有的刚柔相济、热情奔放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