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加林山水画写生 浅谈山水画写生中的笔墨语言

2018-03-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 要:山水画写生是山水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写生,它的概念和内涵不仅包括绘画基本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手段,还有独自的精神体

摘 要:山水画写生是山水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写生,它的概念和内涵不仅包括绘画基本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手段,还有独自的精神体系和审美追求,其关键就在于笔墨。作为形式语言的笔墨,是中国画语言的核心,笔墨基础也是山水画写生必须具备的经验。

关键词:山水画;写生;笔墨语言 作者简介:张良(1989.2.24-),男,汉族,云南姚安人,美术学硕士,单位: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 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01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自魏晋时期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历朝历代的山水画大家们根据自己对自然山川的感知和认识进行创作,并且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理论,使传统得以延续。

五代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充分尊重自然,其风格比较写实,如宋代范宽的作品以陕关地区山水为题材,其作品《溪山行旅》是终南山和太华山的真实写照,董源巨然以南方山水为题材,多表现江南山水温润之景,那时期的作品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地理地貌特征。

由此可知,山水画家创作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对自然山川进行深入的揣摩最终描绘出来。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古代流传下来的写生作品,但是从有关写生的文字记载可以推断山水画写生在古代确实存在,如古人记载荆浩“隐居于太行之洪谷……尝携笔写生数万本”。

又如元代黄公望说他“云游时皮带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数有怪异,便当默写记之”。

所以,古人可能要经过写生之后的不断整理和完善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作品,但是古人用何种方式写生就不得而知了。董源以长短披麻皴表现林木繁茂的江南的山水,范宽用豆瓣皴,小斧劈皴表现雄强博大的北方山水。

无论是披麻皴还是豆瓣皴,甚至是斧劈、米点、荷叶、卷云,折带等皴法都是用笔墨的形式表现。试想,古人在没有前人任何经验的条件下,若不用笔墨的方式写生何以能够直接创造出什么皴法来,因此,水墨写生是山水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且以水墨的方式写生恐怕也是最主要的方式了。

王维在《山水诀》中认为:“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由此可知,王维认为用水墨的方式最能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其中“肇自然之性指画家以自然为依据进行创作,“成造化之功”说明水墨语言可以通过画家之手来表现出自然万物的丰富与神秘是顺其自然之理。

笔墨作为一种形式语言,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绘画形式的标志。常人理解的笔墨就是用笔用墨,其实笔墨的要义和内涵很多,首先,笔墨是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其次,笔墨是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如技法,程式,法度等,第三,指画家个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精神的形式表现,通过气韵,意趣,风格,格调体现。

中国山水画创作要求既注重山川自然这个客观世界,又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情感,达到主客观,物与我的统一。

如唐代张璪所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北朝萧绎在《山水松石格》中提出画山水应遵循“秋毛冬骨,夏荫春英” 之理,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中,笔的轻重缓急,墨的干湿浓淡能为画家所用,所谓干裂秋风可以到达“毛”,古法用笔可见嶙峋之象,可达到“骨”,用墨润厚,水墨淋漓,可达到“荫”,用笔舒朗生动,用笔清新润泽可达到“英”。

笔墨作为中国画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绘画造型的手段,又是精神表现的载体。

笔墨是中国画语言的基础,他与油画的色彩和雕塑的泥不同,色彩本身就在自然中存在,而笔墨在自然中不存在,需要画家自己去发现和创造,有超越对象的审美标准。如果把笔墨的作用和色彩和泥巴的作用等同,那将会极大的损害笔墨的价值。

山水画就是把自然形态通过画家的创造,转换成笔墨形态,也就是艺术形态,成为艺术品。山水画写生,其目的是写心,眼为心之观,心通过眼来看,要把看到的在心中融化,画出非眼中之物,而是物象之精神所在。

这样的作品才有文人性。如果脱离了这一点,运用单纯的技术观点就是为了追求形似,那与中国画的写生意义就不契合,画中国画应该先默识在心,熔铸于心,最终不期然而然,幽然而至,这样的作品才有意义,有格调。

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也许描绘的未必就是富春江两岸的实景,他画的是心目中的富春江。倪云林描绘太湖,太湖的山石肯定不如他笔下描绘的简单。画家们通过自己的感悟把真实之景凝练了,运用笔墨写出自己胸中之丘壑,令人敬仰!

写生一定要有个人对同样的西表现出不同的感受,那才是自己的,就是要“写心”。这样的写生才有意义,作品才会真实,具体,亲切而且生动。 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是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前提下有感而发,只有通过水墨写生,才能发现新的笔墨样式。

山水画写生不仅可以让我们摆脱程式的束缚而获得新的活力,也能够适当地借助于传统程式,把对自然的体会和笔墨表现更好的统一起来。传统的山水写生大抵是目识心记略勾小稿,回到画室在落墨完成。

与二十世纪以来的对景写生方法相比,前者是想象空间,突出主题,后者是眼前景物,突出客体,现代山水画大家李可染,一方面坚持对景落墨,另一方面又主观处理,将创作意识融入到对景写生中。

一方面放弃传统程式的画法,从对象的形制特征来寻求自己的个性化笔墨程式,使作品赋予真实感和丰富性,另一方面有尽可能地发挥笔墨语言的表现力,维护中国画的基本特征,李可染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对中西绘画都有较深的理解,兼能中西画法,笔墨功底深厚。

因此,山水画水墨的写生不能脱离笔墨。 纵观当代山水画的创作,山水画写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而很多画家虽有造型能力,却弱于笔墨功底,深受写实观念束缚,作品摆脱不了“写生状态”,有过多模拟生活之弊,画法套对象,得不到自然的新鲜和生动。

只有强化笔墨功底面对自然才能不拘于“写生状态”才能强调笔墨形式的独立性,才能更自由的表现中国山水画所拥有的诗情画意。 参考文献: [1]付慧敏.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解读 山海人民美术出版,2012.1 [2]冯令刚.中国当代艺术家谈艺录/何加林卷 吉林出版集团,2006.8 [2]田黎明.中国画教学研究论论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