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涛:一位年轻诗人的热爱和守望

2017-05-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网湖北频道7月23日电(通讯员杨燕萍 记者方政军)<武汉晚报>不久前曾发表过记者周海滨的<诗痴吴江涛>一文,他用赞仰的笔调和同情诗人的处

新华网湖北频道7月23日电(通讯员杨燕萍 记者方政军)《武汉晚报》不久前曾发表过记者周海滨的《诗痴吴江涛》一文,他用赞仰的笔调和同情诗人的处境为题“诗坛小楼冷坐二十年,立德立言,忧道不忧贫”向读者介绍了一个崭新青年诗人的形象。此文在湖北省诗词界引起很大反响,有欢呼、有赞仰、有同情、也有婉惜。

吴江涛的成名作《秋夜》作于1990年:“声声蟋蟀竟长吟,一笑迎凉步履轻。诗是流萤笼不得,随风化作满天星。”

那年他才18岁,叩开了庄重的诗词大门获得《中华诗词》全国最高《李白杯》诗词大奖。

随着小吴在诗词王国的遨游,其作品如雨后春笋,节节攀升,更上一层楼。且看一首《山行》:“绿心柔肠三月初,青春作伴雨如酥。痴人珍重诗之旅,坐看青山无字书。”2008年获得《中华诗词》全国最高《谭克平》奖。

他独到之处,把山看成一本书,绝无仅有;他在与大自然对话,与天唔谈,在山中吟唱。为宇宙绘画。

他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漫天春色起风云,梦里樱花带血痕。闻道扶桑参靖国,须防神社喷妖气。填膺义愤屠城史,饮泣追怀烈士魂。莫谓书生无寸铁,笔尖犹可作长城。”此诗发表于1995年,吴江涛时年22岁。他忧国忧民,抒发了中华儿女的豪情。著名诗人贺捷在赞誉“有这样的青年诗人,我辈白髪诗人何忧何俱”。

吴江涛18岁起踏诗而行,以吟为生,二十余年来在中学或其他学校,后在湖北省军区、武汉老年大学及分校授课诗词,听众万人之多,教育之花开遍江城,惠及各校,颇受青年人吹捧,为落实“国魂凝处是诗魂”而努力。

在教学上,他遵循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校长三多三少的原则,僻中华文化圣地。即:物资丰富多了,精神匮乏,信仰危机少了;科学知识丰富多了,国人文化少了;外国文化引进多了,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少了。

他孜孜不倦地传播国学、诗词,以诗与老人对话。在课堂上吴江涛以国学为主轴,以诗词为领军,颇受众人喜爱,围在他身边的粉丝成群结队。各个教学点次弟开放。每周五天,他有四天半穿梭在武汉三镇,站在教坛上侃侃而谈,咽喉超负荷而发炎,长年服用润喉消炎之类药物,以保证教学。

每天晚上,他带回几十本学员诗词作业,不得不挑灯夜战批改作业,将一批批老年大学的学员诗词之作,推荐向诗刊发表,老人学业有成,自出诗集有50多人,并分别获得《武汉诗词》《中华诗词》各种奖项,大家说,吴江涛老师功不可没。

吴江涛诗情横溢,但如今却时有生活困难,老年大学的学员们纷纷伸出援手,人们感叹诗人自勉要经受住三个考验,即要经受得住寂寞;经受得住贫困;经受住得孤独的考验,以上三点折射在吴江涛的身上,江城诗坛的热爱者们寄语武汉市有关部门、文化团体、教育机构,对这样卓有成就,群众公认的文化使者应另辟新径,给予关注,不要使有才的文化学者为生计所困,让他们能为祖国文化繁荣真情歌唱,献上更加真挚的诗篇,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齐奏欢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