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清评书打黄盖 四川“男神”李伯清欲开短期培训班授散打评书

2017-08-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虽年近七旬,舞台上的李伯清仍精神矍铄,被年轻粉丝们称为"四川男神". (李伯清供图)新年伊始,记者在贵州省遵义市偶遇四川散打评书大师李伯清.

虽年近七旬,舞台上的李伯清仍精神矍铄,被年轻粉丝们称为“四川男神”。 (李伯清供图)

新年伊始,记者在贵州省遵义市偶遇四川散打评书大师李伯清。他乡遇故知,李伯清力邀记者小聚。

“师爷,我敬您一杯茶!”“师父,下次来不要像这次一样匆忙,有空就多住几天。”“师父,我代表贵州的师兄弟祝您新年快乐”……聚会间,数十位贵州“李派传人”轮流发言,令记者有些懵。

“我决定在这边开辟 ‘第二战场’。”李伯清说,自己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但贵州、重庆甚至云南都可以成为他推广和传播巴蜀文化的阵地。

四川“男神”云贵渝广结观众缘

上世纪90年代,李伯清在贵阳的体育场创下一人撑两小时散打评书全场演出的纪录,从此,便在贵州结下良好的观众缘。

今年52岁的贵阳人李源,是李伯清的“忠粉”。他告诉记者,“李老师很聪明,在贵州表演就用贵州方言,说的段子也都是根据贵州的风土人情创作的,我们贵阳大街小巷的地名,都被李老师编进段子里,让我们贵州观众听了很有共鸣。”

听了李源的“赞美”,李伯清也不“谦虚”,“不夸张地说,现在在贵州,老百姓完全把我当成自己人,在街边吃个丝娃娃被服务员认出来了都会免单。”在李伯清看来,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和生活素材来创作,对观众会更有吸引力。“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老百姓的故事,与老百姓沟通。”

已经成为四川本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的李伯清,将来发展的重心会不会不在成都?李伯清闻及此问,马上哈哈大笑:“不会!成都是我的家乡得嘛,再说那些小娃娃些不是还封我为‘男神’,我咋舍得走哦!虽然我也搞不清楚‘男神’啥意思,但肯定比‘胎神’好噻!”

微信微博让散打评书又“潮”了一次

2015年第一天,李伯清开通了微信账号,不到一个月,在只发布了两条内容的情况下,就收到16万的阅读量和700多个点赞,成为“川报观察”客户端发布的“四川微信影响力周报”上位居第一的微信账号。

点开李伯清的账号,自我介绍栏上写着“一个四川成都人”。第一次用语音向粉丝们问好,李伯清便道明了开微信账号的理由:“摆点老成都的龙门阵,老年人听了回忆哈自己年轻的岁月,年轻人听了了解哈以前成都的文化。”“有人说我‘潮’,其实我这个年纪了还学耍这些玩意,不是为了赶时髦,是因为离不开观众,想通过这种方式多和大家交流。说句肉麻的话,如果有下辈子,我愿意当一道斑马线,让我的观众从我身上安全地走过。”

早在2010年,李伯清便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了第一条微博。“刚开通时,并非自己亲力亲为,很多时候都由经纪公司代为维护。”后来,他发现微博下面经常有好多网友评论和点赞,有些意见非常有趣,于是就通过口述或者把段子写在纸上让旁人代为发表。“现在我学会用手写输入的形式发微博了,但你们年轻人1分钟可以拼音打完的100多个字,有时候还是写得我满头大汗。有几次好不容易写好了不晓得一不小心按到哪儿,一下就遭全部删完了……现在这个微信就方便了,说话我总会嘛!”

虽已年近古稀,但李伯清对时下的网络流行语言也可以“信手拈来”,“啥子‘屌丝’啊、‘约不约’啊、‘辣条’啊……我都晓得,所以你们这些娃娃不要想麻我,以为我不懂!”

如今,李伯清每天60%以上的业余时间都用在钻研书画上,“应酬则是能少就少。”他告诉记者,2015年除了期待开一场个人书画展以外,还打算组织一个短期的散打评书培训班,“希望多培养一些四川曲艺接班人,不想到80、90岁的时候,丢下一个空荡荡的舞台给观众。”(记者 李思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