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新巨力 网易新闻:王国新:领航“巨力”15年

2018-09-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国新:"想法养成态度,态度养成习惯;习惯决定行为或结果;而这种习惯则表现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在线缆制造行业,云南巨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国新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 15年来,王国新引领着"巨力"这艘战舰不断发展,成为云南唯一一家集电线电缆制造.铜材加工.高低压成套电器设备制造"三位一体"的高新企业.王国新巨力 网易新闻:王国新:领航"巨力"15年从一个只有二三十名员工,资产仅百万的电力线路器材厂,到拥有职工400多人,总注册资

王国新:“想法养成态度,态度养成习惯;习惯决定行为或结果;而这种习惯则表现为一个企业的文化。”

在线缆制造行业,云南巨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国新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 15年来,王国新引领着“巨力”这艘战舰不断发展,成为云南唯一一家集电线电缆制造、铜材加工、高低压成套电器设备制造“三位一体”的高新企业。

王国新巨力 网易新闻:王国新:领航“巨力”15年

从一个只有二三十名员工,资产仅百万的电力线路器材厂,到拥有职工400多人,总注册资本金1.6亿元,资产5.3亿元,年产值达8.5亿元的云南省最大民营电气电缆生产企业,王国新和“巨力”一起书写了一部民营企业的成功创业史。

王国新巨力 网易新闻:王国新:领航“巨力”15年

创业 仓库中掘到的“第一桶金” 1989年10月的某天,一个温州乐清的小伙子,经过几天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祖国的边陲云南。 站在高原的红土地上,他有一点儿茫然,但敏锐地感觉到在这块红土地有点蛮荒的表象下,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和商机。

王国新巨力 网易新闻:王国新:领航“巨力”15年

这个小伙子就是王国新,当时是上海通用电器公司驻昆明分公司的经理。他来云南,是帮公司扩展市场。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23年自己将在这儿创业、扎根,同这里结上了解不开的因缘。

由于公司将目标定位为发展边贸,于是,刚到云南的他,就在各个边境口岸城市间跑来跑去,时不时到缅甸等国家考察市场,工作就这样持续了4年。 1993年,王国新偶然发现,昆明环城南路上有一家街道办服装厂难以维系,而这家服装厂有一个闲置的仓库。

对商机敏感的他,意识到仓库就是一块生财的宝地。 “当时,昆明缺少专业的机电市场。”王国新以每年50万的租金将这个800平方米的仓库租了下来,建起了东亚机电贸易城,当上了贸易城的总经理。

在解决通用集团办公场所之外,王国新将东亚机电贸易城的大部分场地用于对外出租。贸易城吸引了众多机电企业,最终60多家大大小小的机电企业入驻贸易城,这给王国新带来了一年10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

就这样,王国新在一间服装厂的仓库里,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奋斗 “我差点就不干了” 几年时间的积累和对云南机电市场的熟悉,一个主意在王国新的头脑里渐渐成型:他要创业。

1997年,当时昆明着手修建世博园,而机电城内经营机电产品的经营户越来越多,利润却越来越低。此时,王国新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商机。随着云南加大对火电、水电的开发,全省每年将需要大量的线缆产品,而云南境内的几家线缆制造厂只能提供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线缆产品都需要从外省购进。

抱着“搏一下”的想法,王国新拿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家300万元,加上向银行贷款的200多万,在官渡区矣六乡租了7亩地,办起了巨力线材制造有限公司。

希望公司能“巨流竞舸,力争上游”,于是,他给公司取名“巨力”。 虽然抱着这样美好的愿望,但现实并不如理想美好。公司刚一投产,王国新就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虽然以前也是做机电的,但我主要是跑销售,对于技术方面不是很懂,因此在设备采购上走了弯路。

”王国新回忆说,“投资近20万元的3个炉子,是淘汰的老旧产品,满足不了线缆的生产工艺需要,只能报废。” 20万元,几乎是巨力当时全部的流动资金。

满怀创业激情的王国新,就这样被一盆彻骨的冰水从头到脚浇了下来。 回忆起当时的心境,王国新这样说:“我差点就不干了。” 不过,他决心咬咬牙,再坚持一次,因为他坚信“线缆制造”有市场,一定会有出路。

于是,1998年到1999年之间,王国新开始疯狂地跑市场。他和巨力另外一位负责人,开着破车跑遍了云南80%的县城,拜访各地电力公司、电信企业。“当时年轻,憋着一股劲,每天在外面跑,也不会觉得累。

”王国新淡淡地说。 除了跑市场,巨力的大事小事,他也都亲自上阵。比如,自己安装设备,因为早点装好,早点投产,就能早点见效,也能节省十几万安装费…… 转折 20多职工创造3000万元产值 或许是因为温州人骨子里的一股闯劲和韧劲,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王国新和巨力一起艰难地维持着。

机遇决心要眷顾一下这个坚持的人。于是,在新世纪的第一年,王国新终于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一个转折点。 2000年,随着居民移动电话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大量基站开始建设。

由于通讯光缆必须固定在钢绞线上,因此,镀锌钢绞线需求量大增。镀锌钢绞线的订单如雪片般向巨力飞来,当时,巨力厂门口每天都能看到“汽车排着长队来拉镀锌钢绞线”的景象。

这一年,仅镀锌钢绞线一项,就为王国新创造了近3000万元的产值,而1997年,巨力的产值只有500多万。 巨力全厂20多个职工就创造出3000万的产值,这让王国新的信心大增,也越发坚定了他在“线缆制造”这个行业扎根的决心。

发展 每两年就会有大动作 此后,巨力的发展越来越好,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电线电缆制造、销售以及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的运作上已经逐步成熟。凭着对市场的敏感、对企业的把控力,王国新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判断升级发展的时机已到。

2003年,王国新迈出了延伸产业链的第一步,先后成立了云南巨力电气公司、云南巨力铜业有限公司,开始向生产高低压开关柜等输配电控制设备、线缆电气配套产品(如铜杆、铜丝、铜排等)拓展。

这一步的迈出,似乎预示着“巨力”这艘战舰蓄足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助推着了它要在更广阔的海域中破浪前行。2004年,王国新开始在昆明以及周边地区寻找地块,希望扩大生产能力,他清楚地知道,原有的地址已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

最终,在现在的经开区大冲工业片区,他投资1.5亿,建设占地120亩的电气、线缆、铜材生产基地,并组建了云南巨力集团。 至此,“巨力”完成了从单一的电线电缆制造,到集电线电缆制造、高低压成套电器设备制造、铜材加工“三位一体”的跨越。

此后几年,王国新感到了巨大投资所带来的压力,他不敢在任何一个环节有丝毫马虎。不过,他这个掌舵者对海面情况更加了解,对脚底下这艘战舰的运行控制更加娴熟,对新海域的探究也更加胸有成竹。

2009年,他成立电力工程公司,向电力工程安装与调试业务拓展,形成了“四位一体”的产业格局。2010年,他又新征用地41亩再一次扩大产能。此时的巨力集团,年产值已经达到约6亿元。

在这6年中,巨力集团几乎每隔两年就会有大动作,而这一个个项目的上马从未偏离“线缆制造”这一主业,而是向着它的上下游以及相关产品的方向依次延伸,环环相扣。 事实上,那几年正值房地产业突飞猛进的时期,王国新的耳边也不乏响起进军房地产的声音,但他却始终不肯盲目驶入这个海域。

创业初期的考验,让他变得沉稳与务实。面对房地产投资回报快的诱惑,他知道:“风险一定要在可控范围内,不能盲目进入自己不熟悉的市场。

巨力要做大做强,但不能偏离自己所擅长的主业。” 目标 “力争实现产值50亿” 或许正是王国新的开拓与坚守的精准把控,使得巨力集团在自己的主海域里越做越强,成为云南省最大的民营电气电缆生产企业,在中国西部市场,以及缅甸、老挝等南亚、东南亚市场形成了较高的品牌影响力。

目前,巨力集团的电气电缆产品出口量在云南省是最大的,年出口额超过1亿元。这并不是偶然,事实上,巨力集团是云南省第一批获得进出口企业资格证的企业。

时间倒回到1989年,刚踏上云南土地的王国新在就看到了这里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地理优势,他多次到缅甸等国考察市场。在成立公司后,他敏锐地抓住机会,着手办理进出口企业资格证。

“事实证明,当时我的判断是对的。最近几年,随着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深入推进,巨力的出口量快速增加。” 2012年以来,巨力集团一方面启动了特种电缆、钢结构等高端、前沿产品生产项目,另一方面也成立了云南巨力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进一步助推产品向南亚、东南亚市场拓展。

王国新说:“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巨力集团大举拓展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机遇日趋成熟。依托已有产品,拓展高端、前沿产品,并以物流配套做助推,我希望巨力集团能抓住机遇,在未来5年内进一步扩大出口,争取年增长幅度在20%以上。”

在未来5年增幅在20%以上的不仅仅是出口量,在王国新的规划中,巨力集团要依托特种电缆、钢结构前沿产品等新项目,以及在“四位一体”格局下已经运行成熟的多个项目,在未来2-3年内形成20-30亿元的年产值,在未来5年内力争形成50亿元的年产值。

对于一个工业制造企业,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需要的不仅仅是信心,更是在已经清晰的航线上不懈的坚持,勇敢的拼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王国新说,他的一生都和巨力绑在了一起,他也将投入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来做好这一件事,把“巨力”这个品牌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