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李振华 国医大师李振华:中医的根不能丢

2018-0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国医大师李振华:中医的根不能丢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灵感,凭借研发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在今天仍能指导我们做出重大科学发现,这说明中医药有很多宝库值得挖掘.这不禁让我想起国医大师李振华常说的话:"中医的根不能丢!"回顾70多年的行医生涯,李振华老师感到最自豪的一点就是,他从未偏离中医的方向.李老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年幼时就对中医产生了很大兴趣,是闻着中药味儿长大的.在他16岁那年,豫西地区发生大旱,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原标题:国医大师李振华:中医的根不能丢

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灵感,凭借研发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在今天仍能指导我们做出重大科学发现,这说明中医药有很多宝库值得挖掘。这不禁让我想起国医大师李振华常说的话:“中医的根不能丢!”

回顾70多年的行医生涯,李振华老师感到最自豪的一点就是,他从未偏离中医的方向。李老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年幼时就对中医产生了很大兴趣,是闻着中药味儿长大的。在他16岁那年,豫西地区发生大旱,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同时又暴发了霍乱疫情。

此时,正在读高中的李老师遵从父命,辍学从医。随后,他便与父亲全力救治患瘟疫的老百姓。李老师白天跟随父亲四处为患者诊治,晚上便在煤油灯下苦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医书。目睹父亲用中医、中药治愈了大量危重病人,他被中医药的魅力所折服。他想,中医用一根银针、一把草药就能解除患者的痛苦,真是奥妙无穷。从那时起,李老师就决心把中医当作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将它传承下去。

1956年年底,洛阳地区暴发了流脑疫情。李老师与其他医疗队成员一起冒着大雪,抢救了许多危重病人。其中,一个32岁的女病人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生命危在旦夕。李老师及时、果断使用具有清热解毒、熄风透窍的银翘散与白虎汤加减,并让患者加服安宫牛黄丸。

第二天,患者的症状有所好转,且神志清醒。随后,李老师先后治愈了近百名流脑患者,与其他医疗队成员一起控制了豫西地区的疫情。其他流脑疫情地区的中医也纷纷采用李老师的治疗方法,有效地控制了流脑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在疫情控制中,中医药屡获奇效,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这使李老师更加热爱中医。他认为,中医学博大精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他深信,只要有挖掘宝库的毅力,绝对能创造出中医药奇迹。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相当棘手的消化道疾病。国外研究者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萎缩的胃黏膜不可能逆转修复。然而,李老师根据自己的脾胃病学说,创立并制成香砂温中汤和沙参养胃汤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率超过90%,治愈率达74%。他在对1000多名患者的治疗和随访中发现,坚持服药的病人没有一例转为胃癌,这说明国外研究者对此病的认识是不确切的。

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病人中间,李老师都有很高的威望。随着年事已高,又患有严重的冠心病,李振华老师不经常坐诊,把主要精力放在带徒弟、指导学科建设方面。但是,慕名而来的病人依然络绎不绝。只要有病人找上门来,李老师就是病倒在床上,也会躺着坚持给病人诊疗疾病。李老师之所以这么拼命工作,正是履行着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传承的使命。

近年来,中医缺少新理论、新发现,出现中医理论知识淡化、思维方式淡化、中药西化等问题。李老师时常这样说:“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自信、不懂中医,那么中医拿什么传承,靠什么发展呢?”

中医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中医要传承,传统不能丢。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同仁应该紧随李振华老师的脚步,把中医的根留住!(作者郭文系国医大师李振华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