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法 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麻姑仙坛记》技法探讨

2019-06-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后遭雷电毁佚,有原拓影印本行世.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颜真卿书法 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麻姑仙坛记>技法探讨要临写好<麻姑仙坛记>,除了对其笔画特征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外,还必须掌握其基本的结体特征.这里将简单介绍它的结体特征.1.结构下压.碑中有许多字重心下移,平中见奇,端庄憨

《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后遭雷电毁佚,有原拓影印本行世。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

颜真卿书法 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麻姑仙坛记》技法探讨

要临写好《麻姑仙坛记》,除了对其笔画特征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外,还必须掌握其基本的结体特征。这里将简单介绍它的结体特征。

1、结构下压。碑中有许多字重心下移,平中见奇,端庄憨厚。

2、笔势开张。字体四满方正,笔画组合疏密均匀,平稳雄健。

颜真卿书法 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麻姑仙坛记》技法探讨

3、凝重古朴。《麻姑仙坛记》蓄势藏锋的线条和气势恢弘的结体,显示出它的'拙”和“巧”。

4、体态沉雄。《麻姑仙坛记》在一些左右结构的字上,不讲求穿插,而在体态上左右各自独立,但神情上又要形成艺术整体。

《麻姑仙坛记》的用笔以篆法入楷,骨力挺拔,起笔、收笔多藏头护尾,精力内蕴,含而不露。

颜真卿书法 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麻姑仙坛记》技法探讨

1、点画。碑中点画写法多变,形态上有方、圆、长、横、斜、挑诸多种类,但每画无不落笔峻劲,呼应庄和。

右侧点是该碑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如图中'方'字上点。这种点画状如瓜子,上光下圆,如欲滴之露,富有张力美。有时,该点略微弯曲,以显柔劲之姿。

左侧点是该碑中独具特色的一种点画,其位置与右侧点一样,距离字中心较远,充分体现了颜字内松外紧的特点。

《麻姑仙坛记》中的点画还有许多不同的写法,临写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归纳。

2、横画。《麻姑仙坛记》中的横画,均取斜势,左低右高,但角度不大,起笔处多见方笔,收笔时则以圆笔藏锋为主。其横画并无《勤礼碑》那样强烈的粗细对比,而以相近的笔画精心排列,显得沉稳、端庄。如果有几个横画并列一字中,也无《勤礼碑》中左尖、右尖之变化,任粗细如一,更显挺拔雄健、古朴凝重。

该碑中横画的变化多见于行笔过程中,书写时,笔锋稍有抖动,不是滑过、平铺直叙,需略带些'屋漏痕'之意。其粗细变化莫测,韵味无穷,忽而左边粗,忽而右边粗,忽而中间粗,运笔熟中带生。多横的字,其横画上下间距均匀,左右参差不齐,长短配合,在变化中体现生动自然。

总的来说,《麻姑仙坛记》中横画的起笔较慢,在运笔时速度比起笔适当快些,以便产生力度,藏锋收笔稍慢,以避轻飘板滞。这些都是在临写该碑时要注意的问题。

3、竖画。《麻姑仙坛记》中的竖画,由于所处的部位不同,因此笔法、笔势也不尽相同:如处于字的左边,则向左弯曲;如处于字的右边,则一般向右弯曲,以取得外拓之势。

4、撇画。《麻姑仙坛记》中的撇画逆锋着纸,随即顿笔,顺势中锋力行,逐渐提收,力送笔端,沉着矫健,如断犀象之牙,无半点靡弱之气。

回锋撇,是该碑较为典型的一种撇画,用篆籀法向左下弧行,笔行至下钩处,即提笔略缩回,继续循势向左下顿笔圆足后退回,待笔直锋正、蓄势已足后,用爆发力向左或左上方超出,使出锋处锐如短刺。

5、捺画。《麻姑仙坛记》中的捺画独具特色,与颜真卿其他帖中的捺法有较大区别。其尾部捺脚变化最为丰富,似乎有两个锋尖,一长一短,中间凹陷,笔画的腰部有时略显侧锋,下部边缘出现折线状,捺脚处具有一种金石韵味的残缺美。

6、钩画。《麻姑仙坛记》中的钩画特征是钩尖短小尖利,状如鸟嘴,下部重顿,呈垂露状,古朴浑厚。有些钩稍出锋,有些钩干脆不出锋,将其隐迹于竖中,含蓄而凝重,筋力内含,锋隐势存。在写钩时,还要特别注意此碑用笔的一个重要特征——篆籀、古隶法。

7、折画。《麻姑仙坛记》中的折画以圆折为主,缓折轻顿,横与竖的粗细差别不大。它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如图中的'神'字,此折内外皆圆,完全是运用篆书的书写技巧;第二种折是外圆内方折,如图中的'更'字;第三种如图中的'乃'字,折分成两笔完成,先写横画,至折处再起笔写折,两笔之间笔断意连。

8、挑画。麻姑仙坛记》中的挑咽变化丰富,但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起笔较重,出锋较短,尤其是'三点水'中的挑画更为明显,给人以犀利、刚劲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