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 咸阳周陵乡汉渭陵出土西汉玉器

2018-1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因周文王.周武王陵在此而得名,是咸阳市区北郊的历史文化名镇.周陵镇历史文化积淀丰富,"文王演八卦,武王平天下"的历史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周文化"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者"的风尚,在周陵甚为盛行.辖区内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周.秦.汉.唐等8个朝代文物遗迹遍布全镇,有古墓葬.古遗址120余处,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和"东方金字塔群"的美称.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 咸阳周陵乡汉渭陵出土西汉玉器汉元帝刘奭刘奭(前7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因周文王、周武王陵在此而得名,是咸阳市区北郊的历史文化名镇。周陵镇历史文化积淀丰富,“文王演八卦,武王平天下”的历史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周文化“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者”的风尚,在周陵甚为盛行。辖区内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周、秦、汉、唐等8个朝代文物遗迹遍布全镇,有古墓葬、古遗址120余处,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和“东方金字塔群”的美称。

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 咸阳周陵乡汉渭陵出土西汉玉器

汉元帝刘奭

刘奭(前76—前33年),字盛,父刘询,母共哀许皇后,刘询死后继位,时年28岁,在位17年(前49—前33年),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五月,病死于未央官,葬渭陵,终年43岁。葬渭陵,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宣帝长子,生于民间,母许平君。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即前48年~前33年。刘奭于宣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但因为他曾经向宣帝进言“持刑太深,宜用儒生”,而不被宣帝所喜爱。宣帝甚至预言“乱我家者,必太子也”,但顾念他是发妻许平君的儿子而没有褫夺他的太子之位。

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 咸阳周陵乡汉渭陵出土西汉玉器

宣帝病死后继位之第二年(前48年)改年号为“初元”,在位时期“崇尚儒术”,多次出兵击溃匈奴。建昭三年(前36年),汉将甘延寿、陈汤诛郅支单于于康居。

至此,唯一反汉的匈奴单于被消灭了。汉匈百年大战于此告终。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刘奭以宫女王嫱(王昭君)嫁之为妻。此时的汉朝比较强盛,人口数达到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顶峰,但也是衰落的起点。刘奭在位期间,豪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又由于汉元帝过于放纵外戚、宦官,最终导致西汉的灭亡。

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 咸阳周陵乡汉渭陵出土西汉玉器

刘奭多才多艺,善史书,鼓琴吹箫、柔仁好儒。为太子时,以宣帝“持刑太深”,劝用儒生,遭宣帝疏远,曾预言:乱我家者,太子也!”刘奭继位后,号令已出,便不理会宣帝那一套,他“征用儒生,委之以政”,重用贡禹、韦玄成、匡衡等名儒为丞相,力图稳定政局;又以宫女王嫱(昭君)嫁与匈奴单于,恢复了西汉前期的和亲政策;为缓和关东豪强与西汉朝廷的紧张关系,元帝甚至大胆地放弃了汉初以来迁徙关东豪强以充实关中帝陵的制度。

竟宁元年(前33年)44岁的元帝便病死了。葬于渭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12里处)。死后庙号高宗(后被取消),谥号孝元皇帝。

汉渭陵

1966年至1976年间, 在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汉元帝渭陵附近一汉代礼制建筑遗址内陆续发现了玉仙人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和玉俑头等一组珍贵的西汉圆雕玉器。

汉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的玉鹰、玉熊、玉辟邪和玉奔马,是一批难得的艺术珍品。其中玉奔马用白玉雕成,作奔腾前进状,马上的羽人双手扶着马颈,全器雕琢精巧,造型生动逼真。还有一些小型的动物玉雕,有的有小孔,可能作为佩玉用。

熊作行走状.采用和阗子料。以圆雕、高浮雕、阴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雕刻而成.圆目、圆、抿嘴、夹尾。圆雕躯体,浮雕双耳、双颊、尾巴、熊掌。阴线刻双目、鼻孔、双颊和四足鬃毛

辟邪作行走状.采用和阗子料。外表局部有桔红色皮壳。以圆雕、高浮雕、阴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雕刻而成。躯体向右弧形弯曲.瞠目、张口、露齿、卷舌.高浮雕双目、双耳、兽首、羽翅。尾部下垂分岔上卷。局部鬃毛及兽角用阴线刻。

此件文物为玉俑的头部,从颈部斜侧断裂,出土时身佚.玉料为青绿色.以圆雕、浮雕、阴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雕刻而成.高冠,长脸,眼为柳叶状,长鼻,抿嘴.阴线刻眉毛、胡须、发髻.髻作挽起状,有簪孔。

据专家推测,这组玉器应是当年这一汉代礼制建筑内的陈设品,后因建筑倒塌而被湮埋。

其中的一件玉仙人奔马,高7厘米,长8.9厘米,底宽3厘,1966年被当地农民偶然发现而交献给咸阳博物馆,质地为有“玉中之王”美称的新疆和田白玉,色泽温润莹亮,宛若羊脂,俗称“羊脂玉”。整器由奔马、骑者和底座组成,系圆雕、镂雕而成,出土时用朱砂包裹。马呈奔驰腾空状,两侧阴刻飞翼;骑者头系巾,着短衣,双手扶马颈,右手还持有一束灵芝草;马下衬以底座,上线刻云纹图案。

玉奔马应是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天马”的形象,也就是汉武帝极其喜爱和重视的西域良马——大宛汗血马的造型。仙人奔马寓意深刻,反映了西汉时期在皇室贵族及民间极为流行的一种企慕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养生理念。

始于汉景帝时期的儒、道之争一直持续到武帝时最终有了结果,汉武帝采纳大儒董仲舒“罢绌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失宠后的黄老之术转而回归自然,研制医药,寻求养生长寿之道,甚至发明了火药,始终活跃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