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年轻照片 许鞍华与她的《黄金时代》 冒险精神下的珍贵艺术

2019-01-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窗上洒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紧迫,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过的."上世纪30年代,作家萧红曾在日本东京给爱人萧军的信中如此写道.于是,"黄金时代"成为了导演许鞍华讲述萧红电影的片名.许鞍华年轻照片 许鞍华与她的<黄金时代> 冒险精神下的珍贵艺术这部电影自开拍就吸睛无数,但当许鞍华端出一部三个小时的"大片"后,市场却也给了最现实的答案:票房惨败.前两天,许鞍华在香港做了场关于<

窗上洒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紧迫,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过的。”上世纪30年代,作家萧红曾在日本东京给爱人萧军的信中如此写道。于是,“黄金时代”成为了导演许鞍华讲述萧红电影的片名。

许鞍华年轻照片 许鞍华与她的《黄金时代》 冒险精神下的珍贵艺术

这部电影自开拍就吸睛无数,但当许鞍华端出一部三个小时的“大片”后,市场却也给了最现实的答案:票房惨败。前两天,许鞍华在香港做了场关于《黄金时代》的演讲,票房滑铁卢的事实摆在眼前,她就简简单单的说了一句话:“电影重要,生活更重要,票房不好,我觉得OK啦。

许鞍华年轻照片 许鞍华与她的《黄金时代》 冒险精神下的珍贵艺术

“眉毛一挑,非常认真,非常举重若轻,非常许鞍华。许鞍华是名导中的异类,长年来租房子挤地铁,生活清苦;她的电影和演员每每各种提名,拿奖的不在少数,但每开一部戏还是很难找投资。在67岁的年纪,又是什么让她心甘情愿地冒险拍出这样一部《黄金时代》?

许鞍华年轻照片 许鞍华与她的《黄金时代》 冒险精神下的珍贵艺术

在电影上,她是个不肯离台的“赌徒”“1984年的许鞍华如日中天,比今天的王家卫更红。”写下这句话的是香港资深影评人列孚。香港大学硕士毕业、游学英国伦敦国际电影学院的经历让许鞍华的出场就与众不同。1975年回到香港后,她担任大导演胡金栓的助手。不久进入无线电视台任编导,拍摄纪录片,翌年加入香港电台电视部,拍了3集《狮子山下》,这是香港当时最红的电视剧。

1979年在电影处女作《疯劫》中创造出骇人的惊悚气氛,细密地用镜头揭露一件情杀案的真相到了。1984年之后,许鞍华的拍片水准参差不齐、时好时坏,同在这一时期,革命性的“新浪潮”干将们迅速被主流商业电影吸纳,纷纷改头换面。1997年香港回归后,更多的香港导演北上大陆拍片,许鞍华也跟上了这个潮流。许鞍华在60岁之后,真正成为了香港电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后《黄金时代》,十年之内可能都不会有人再这么拍电影《黄金时代》的片长、结构、叙事方式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票房的惨淡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这注定是一场冒险。”许鞍华这样评价她选择拍摄《黄金时代》:“其实我们拍这个戏已经不是在想观众的接受程度,我们只是想把它拍得好。我都差不多70岁了,我不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对不起自己,那么如果有人肯陪我冒险,我就求之不得,所以我是抱着这样的心态。”

其实这一次许鞍华也是幸运的,《黄金时代》的投资人之一袁梅说:“做电影就是赔,那为什么不做好电影?赔也赔得值。”在此之前,许鞍华说自己的每一部片都很难找到投资,在2012年威尼斯电影节上刘德华公开说:“我不想再看到这么好的导演每一部戏都找投资找得这么难。”

当然,许鞍华的冒险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可,编剧史航说:“我为什么特别喜欢《黄金时代》?很简单,几年之内,甚至十年之内,不会有人再这么拍电影了。”“电影是一种传承,有的电影是当即爆发,有的则是通过时间来发酵价值。想想几十年后,中国电影能给后人留下什么?”

在中国电影市场极度火热的现实下,有影评人这样发问。在这个电影还没有上映就开始赚钱的时代,在这个一个精美的PPT播出都能席卷几个亿的时代,许鞍华的存在显得尤为可贵。有人曾这样评价许鞍华的可贵“在躁动的时代氛围里,她守护了安静的一隅。

当然这也让她在这个热闹的名利场里看起来有点不合时宜,但她也没想来凑这个热闹,她说自己‘年纪大了’,只想在艺术上还能有所精进。”作为四夺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许鞍华不是没有成功过,但是她说:“成功是一个跟我不搭的词”、“太舒服的生活要小心,不能沉迷”。

在67岁的年纪仍然剪着冬菇头,穿着卡通T恤,尽管非常少女化的头型下边已经是一个不再年轻的脸庞,但却对世界如年轻人一般永葆好奇、并不满足。就像作家柏邦妮说的那样:“梦想不是一个目标,是一种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