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城南旧事》小说及作者林海音简介

2017-1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

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影片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影片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影片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但这又不尽然,因为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城南旧事”已经不可能是原来的事情了。她有着小英子童年往事的烙印,但更多的是吴贻弓或者林海音想象中的“城南旧事”,是他们记忆中挥散不去的一瓣瓣心香,是他们情感深处发酵过的一坛陈年老酒,所以他们用自己的心滋润着孕育着那段“城南旧事”.

他们所描述的那个“大时代的小故事”,不再是以痛心疾首的忏悔意识来追忆,而是以一种豁达从容的祥和心态来体味。所以影片中许多的生活细节都洋溢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都保存了一份难得的温馨:像学校的阵阵钟声和孩子们的阵阵歌声,还有那辘轳井,那水车,以及在烈日下吐着舌头的狗和那条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经过他们的艺术渲染和升华便有了生命。

林海音(1918年4月28日-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新竹州竹南郡头分街(今苗栗县头份镇),作家。提出了“纯文学”的概念,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成名作为小说《城南旧事》。

祖籍台湾。父亲林焕文出身头份客家望族,于总督府国语学校毕业后在新竹新埔公学校任教,一年后应板桥林家之聘北上,并在当地娶黄爱珍为妻,即林海音之母。

1917年带着身怀六甲的妻子离开赴日本大阪绢笠町出生,原名含英,乳名英子。

因喜欢美国作家露易莎·阿尔科特的小说《小妇人》,所以把书中老四的名字Amy作为英文名。

出生后不久因父事业没有发展,积蓄的钱所剩无几,所以回到台湾,但旋即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她的父亲在住梁家园时,四十四岁的父亲在她12岁时病逝于车单三条的日华同仁医院,剩下她与母亲一起照顾三位妹妹秀英,燕珠,燕瑛,燕玢和两位弟弟。曾为了节省生活开支,搬到南柳巷55号晋江会馆。

初三的时候,北京国立艺专戏剧系的同学排演小仲马的《茶花女》,并邀请她饰演茶花女的女仆纳宁娜。在春明女中就读时,喜欢上文学。毕业后投考北平新专。为北平新专排球队一名矫健的队员。当时《世界日报》的编辑也常来学校打球,其中一个叫夏承楹(笔名何凡)的人吸引了英子,他是北海溜冰场有名的花样滑冰健将。

1935年,英子进入《世界日报》,采访文教及妇女新闻,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同用一个办公桌。俩人感情在工作中油然而生,后来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

抗战胜利后,林海音夫妻带着两个孩子搬到南长街28号。1948年,一家从南苑机场上飞机回台湾,离开住了二十六年的北平。

文学创作生涯始于1950年一篇小小说《爸爸不在家》。在此之前,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但她认为新闻工作不能加入主观见解,一成不变的采访和记录工作不再满足,所以她转做作家,她的写作理念和她所钦佩的前辈女作家凌叔华非常接近。

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婚后住到了永光寺街一号的夏家,有着四十多口人的大家庭,上下相处融洽。

纯文学这个概念最先由林海音提出,提倡不含政治及商业目的地创作文学。她在1961年成立纯文学出版社,创办《纯文学杂志》,培育无数青年作家,她的名言是“有人得意,看背影就可以知道;有人失意,听脚步声就可以知道。她曾不辞辛劳地为丈夫出版二十卷六百万字的《何凡文集》,从1953年12月起至1984年7月12日止,何凡(承楹)一天不落坚持为这个专栏写作三十年零七个月,刊文篇数超过五千,字数超过五百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