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明郭荣启 马志明和苏文茂的矛盾 马志明和相声界的矛盾(一)

2017-1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相声老祖朱少文:落地穷秀才,为了谋生说相声,创了对口这种表演方式.并给相声找了个祖师爷--东方朔.有生拉硬套之嫌疑.朱创了几个段子,主要是

“相声老祖朱少文:落地穷秀才,为了谋生说相声,创了对口这种表演方式。并给相声找了个祖师爷--东方朔。有生拉硬套之嫌疑。朱创了几个段子,主要是文字游戏类的,搁到今天肯定是没人听了。有一说他是天桥八大怪之一,无从考证。

朱晚年被一个蒙古王爷包养,据说是被人害死的。朱无疑是相声收徒拜师的始作俑者,现在的说相声的大部分是从他这支传下来的,他的徒弟有贫有本,富有根,徐有禄,范有缘等人。据说贫有本是相声奇才,但由于和朱少文不和被打压,没留下传人。而朱把沈春和,阿颜涛收为师弟,开创了所谓的“代拉师弟”一说,并建立了给徒弟改名的传统。这两件事为百年来相声的门派争斗和互相贬低埋下了最初的伏笔。

二代弟子:有名的除了朱少文的几个徒弟外,阿颜涛收了一个叫恩绪的,就是马三立的外公。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恩绪的徒弟里有个叫陈子贞的,就是陈涌泉的爹,由此来说陈涌泉的辈份是很高的,与张寿辰是一辈的,可这点在今天往往被忽视了。

据说因为后来陈子贞与张寿辰结拜为兄弟,这就乱了辈份。由于沈春和最早是说书的,有一些说书和说相声的交叉情况,乱辈的情况很普遍。二代弟子里能耐最大的是徐有禄,现在说相声的以他的传人最多。但富有根由于将大师兄贫有本排挤出了师门,当上了这代的门长。二代弟子起就开始分化,有些主要是在大户人家说堂会,有些是在天桥等地卖艺。

三代弟子:就是德字辈了,最有名的是三个人:焦德海,裕德隆、李德扬。相声真正扬名是从李德扬起。据说他演出时总是踩着点进场,还会得到观众的欢呼 。裕德隆是这一代的门长。焦德海主要是教出了几个有名徒弟,如张寿辰,还有个儿子焦寿海。

当然德字辈中代拉师弟的现象就比较普遍了,各支派矛盾加剧。李德扬虽然有名,当30 年代就死于吸毒,他死后阿颜涛和沈春和两派再没有什么有名的传人。万人迷的徒弟马桂元也与师父一样吸毒而死。

阿沈两支在以后有点名的屈指可数:高凤山、郭荣起。其他我还真想不起来了。德字辈中的主要矛盾是焦德海、刘德智、裕德隆等与李德扬、张德泉之间的矛盾。后来李德扬与张德泉裂了,没有人愿意与这位“万人迷”搭档,他就找了小辈张寿辰,后来也裂了。

四代弟子:这里的故事就多了。这一代最有名的莫过张寿辰,从李德扬死后直到解放后的60 年代,可以说张一直统领了所谓相声界,连他的一些师叔都不得不依附于他。当然这里面也有与他不和的,主要就是两个人:马三立和焦少海 。

但不管怎么说焦少海是他师父的徒弟,早年的恩怨张未免意气用事了。至于马三立,虽然是周德山的徒弟,但张寿辰一贯把周蛤蟆当自己的同辈,而由于马三立的父亲是恩绪一枝,矛盾不可避免。马桂元马德碌死后,张对周德山和马三立十分看不上,认为这两师徒是一对笨蛋,根本不会说相声。

可张的师弟大面包却和马三立混到一起,张十分生气,曾要把大面包逐出师门。不过从马三立的自述中可以发现,张的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马三立最早在天津混不开,后来由于师父和父亲的关系混上了一口饭,但张来天津后马就完蛋了,再没有去过园子说,只能在南市一带撂地。而张的师弟(其实是代拉) 常连安和候一尘等也与马德碌父子不和 。

其实张寿辰和马三立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所谓的文化上,张自幼失学,在焦德海家学艺,而马三立上过中学,当时算是比较有文化的。可张成名后来往的都是当时的文人墨客,甚至一些政要,就其本身素养是很高的。而且张还自己写相声。

而马三立虽然上了中学,可却因大哥死了,只能说相声。而马的父亲和师父没什么大本事,在园子里只能当配角。马说相声后也多在户外撂地,而非上园子。而天津当时还有一些世家,比如郭荣启,也和马家有矛盾 。四代弟子中人品最好的应该是郭启儒,这点从他管张寿辰叫师叔就可以看出,其实他们是平辈,就因为当年刘德智一句话,郭启儒见张寿辰就自降一辈,可见其为人还是很忠厚的。

这与马三立有了云泥之别。其实按马三立的岁数和学说相声的历史,他也应该降一辈,可他对张寿辰的态度就是:你顶多算师哥。更把常连安看的一钱不值 。这也为五代弟子之间的矛盾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