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彭凯平:婚姻好听的日语歌这堂课不只讨论“大龄”

2017-06-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量心理学研究发现,男性从婚姻中受益超过女性.比如,男性结婚后,平均寿命延长7年,女性只延长2年;另外,男性从婚姻中获得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高于

大量心理学研究发现,男性从婚姻中受益超过女性。比如,男性结婚后,平均寿命延长7年,女性只延长2年;另外,男性从婚姻中获得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高于女性,女性要生孩子,男性只要有妻子和家庭,就有一种自我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尊严感;善于交流和沟通的妻子也能为丈夫带来更多的社会关系,“夫人外交”就是一例实证;男性的生理特征决定其喜爱冒险,但结婚后他会变得更加稳定。

婚姻的“匹配”标准是多样的,特别重要的是心灵匹配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单身母亲。没有男人,女人可以自己带孩子。但对中国女性来说,单身母亲的压力非常大。

彭凯平说,首先,经济压力,同工同酬尚未完全实现;其次,文化压力,中国强调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对自己有一个身份定位——贤妻良母;最后,心理压力,女性感受到的结婚期待是很多的,“剩女”“剩斗士”这些称谓带有歧视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对婚姻已有独立选择的能力。然而,女性在大龄单身的问题上,显然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和紧迫感,尤其是一些“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女性。彭凯平强调,优秀女性不结婚,绝对不是因为嫁不出去,而是因为不愿意“下嫁”,这时候就要小心陷入心理陷阱。

“人类的婚姻建立在‘匹配’的基础上,优秀的女性必然想找一个优秀的男性。”彭凯平要提醒的是,匹配的标准是多样的,除了学历、职业、地位、财富等外在匹配,特别重要的是心灵匹配。

“比如,幽默感的匹配,可以决定夫妻之间交流愉悦的程度。此外,还有三观、道德、政治……等的匹配。”彭凯平说,“可惜中国社会从来都强调物质的外在匹配,忽视了心灵。这是对女性的建议,也给中国男性一个提醒——不要觉得自己配不上优秀女性,关键是你能不能把自己变成配得上的男人。这个配得上就需要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自己的潜能开发和魅力的展示。”

彭凯平提醒,年轻人在恋爱过程中应该更多追求心理的感受,过多追求物质反而容易淡化情感需求。“追求物质和情感是两个不同系统,有时候有互相抑制作用。多一些情感、思想、文化的体验,能让我们产生更多的幸福感”。

美者生存,千万别觉得表白被拒或恋爱分手很可怕

彭凯平说:“我们经常讲‘适者生存’,其实人类进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机制,survival of the beautiful——‘美者生存’。魅力是人类能够活下来、健康长寿、多子多孙非常重要的秘诀。人这一辈子,很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讨人喜欢’,魅力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可惜中国社会从来不教孩子如何培养魅力,全靠孩子的天赋、直觉、经验,或者道听途说。”

魅力教育应该谁来做呢?彭凯平认为,首先是心理学家,其次是社会工作人员,包括共青团在内。“共青团切实解决青年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一项千秋功业。从国家层面来讲,年轻人的快乐幸福,年轻人的婚姻家庭,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做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培训、建立一些适合年轻人的公共文化设施,这都是“别人”能做的,但最重要的还在于年轻人自身。“在找到最终伴侣之前,一定要探索和实践,也就是谈恋爱。”彭凯平说。

不知从何时起,有人将“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奉为真理。“这句话是对中国女性的侮辱,也是对中国男性的侮辱。都21世纪了,爱上一个人,试探、恋爱、不合适分手,非常正常的现象,一点问题都没有”。

彭凯平经常鼓励自己的学生拥抱生活、拥抱爱情,千万不要觉得表白被拒或恋爱分手很可怕。有一个心理学统计,分手对心理的伤害最多持续3个月,“失恋绝对不是一生的终结,年轻人要有开放的态度去面对失败”。记者 蒋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