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爱莲弟子 越调演员张爱兰成为毛爱莲大师的第28位弟子

2017-09-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许昌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戏曲资源丰富,豫剧.曲剧.越调3个河南主要剧种在许昌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培养出毛爱莲.任宏恩.张晓凤等一大批戏

许昌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戏曲资源丰富,豫剧、曲剧、越调3个河南主要剧种在许昌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培养出毛爱莲、任宏恩、张晓凤等一大批戏曲名家,《白奶奶醉酒》、《倒霉大叔的婚事》等数十部戏剧享誉全国。

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许昌戏曲,是当下许昌人的使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戏曲事业步入创作演出快车道,通过连续举办戏曲大赛、演奏员大赛等形式,着力培养青年戏曲新秀,使优秀剧目走向全国,甚至登上了国际舞台。

戏曲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在我市熠熠生辉,年事已高的戏曲名家也纷纷以收徒的方式,不遗余力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德艺双馨的“越调皇后”毛爱莲就是其中活跃的一位。2011年以来,她广收门徒,毫无保留地向弟子们传授毛派艺术。

其高尚的艺术情操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和弟子们的爱戴。 “越调皇后”胸襟开阔,收徒传艺不遗余力 6月22日上午,87岁高龄的“越调皇后”毛爱莲在许昌瑞贝卡大酒店举行收徒仪式,驻马店市西平县越调演员张爱兰正式成为毛爱莲的第28位弟子,市越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向她颁发了荣誉证书。

现年87岁的越调大师毛爱莲年事已高,尽管登台演出已经力不从心,戏迷们对其的热情依然不减。

2011年起,毛爱莲广收徒弟,加紧了毛派艺术“接力棒”的传递。其关门弟子除了许昌籍越调演员之外,还有来自郑州、平顶山、漯河、驻马店等地的专业演员。当天拜师学艺的张爱兰,从小喜欢毛爱莲的唱腔表演,曾在《白奶奶醉酒》中饰演白奶奶,在《火焚绣楼》中饰演洪美荣,举手投足颇具毛爱莲的神韵。

记者从市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了解到,近年来,毛爱莲以开阔的胸襟,积极开展收徒传艺活动,还经常采取“段中考试”的办法对关门弟子面授机宜。

2011年5月,她召集5名弟子——被誉为市越调剧团5朵“金花”的国家一级演员孙晓秋,国家二级演员李华、马云霞,河南省戏曲红梅奖得主岳菊英、春慧霞,面对面开展艺术指导,将“毛派绝技”毫不保留地教给几名青年演员。

弟子们站在毛爱莲面前,逐一清唱老师的《火焚绣楼》、《李双喜借粮》、《白奶奶醉酒》、《招风树》等经典唱段。毛爱莲手拿白纸、圆珠笔,边听、边看、边记,时而微笑颔首,时而微蹙眉头,时而标出不足。

不一会儿,毛爱莲手上的纸已被标注得密密麻麻。 “‘天快明了’这一句,感情不太到位,下去再琢磨琢磨,演出情来唱出‘味’儿,观众才听得入耳。”“演员形象很重要,该减肥就得下决心减肥,演小闺女儿,那身段、姿态就得像个小闺女儿。

”“要想唱出‘味’儿来,关键是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高兴,悲伤,忧虑,她是你,你就是她……”试听结束,毛爱莲直言不讳,一一指出了弟子们的表演缺点。几个爱徒洗耳恭听,连连称是。

演出真情唱出味儿,“白水煮面条”谁都不“热吃” 毛爱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许昌越调曾经进过北京中南海,我们这些演员还受过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可见这门艺术是有传承价值的。

戏曲表演艺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传授技艺方面我不会保留。” 毛爱莲说:“天下事就怕‘认真’二字。我的弟子们学习都很努力,个个起点高,实力强,有灵气、有悟性。我希望她们严格要求自己,沉下心去,反复演练。

常言道,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她们比我唱得好,我才高兴哩!”毛爱莲由衷地说,“现在要是给我个新角色,我真想和这些年轻人比一比!” 生活中的毛爱莲慈祥宽厚,但在戏曲上对弟子们要求严格。“现在如果让我来唱秦香莲,只要唱一句‘秦香莲我坐草堂——’,我的眼泪就会流出来,因为我一开口就能进入环境和角色。

演人物,一定要演出真感情,唱出味道来,‘白水煮面条’谁都不‘热吃’。”毛爱莲经常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对弟子们谆谆诱导,“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场戏你要是能唱够七八十场,效果就出来了,还要注意边唱边改进,边演边完善,需要坚持不懈的劲头和勤奋刻苦的精神。

” 毛爱莲充满深情地追忆自己幼年学艺的情景:“冬天,滴水成冰,我每天大清早跑到野外练嗓,手脚冻得没有知觉。

练眼神、步态、身段,一点儿不到位,师傅举棍就敲,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她真诚地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没上过几天学,不识谱,唱腔全凭自己琢磨,怎么唱得更好听,在心里反复推敲研究,做梦都在念叨几十场戏下来,一场比一场呼声高。

” 曲声渐响希望大,毛派艺术许昌后继有人 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毛爱莲是许昌市越调剧团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有“越调皇后”之美誉。

其开创的毛派艺术深入人心,塑造的戏曲角色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如《火焚绣楼》中雍容典雅、爱憎分明的“皇姨洪美荣”,《李双喜借粮》中温柔敦厚、忠于爱情的“董大妮”,《招风树》中聪明伶俐、正义天真的“王玉姐”。

毛爱莲在《白奶奶醉酒》中塑造的“白奶奶”这一形象,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真正成了我国戏曲史上的“这一个”。其主演的剧目有3部被拍成了电影、6部被拍成电视剧,还出版了两盒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研究价值和保留价值的演唱专辑。

毛爱莲的表演俏而不泼、蕴而不涩、细而不过,通过眉目、手袖、举止传情,恰到好处。她的唱腔在越调闺门旦行当里独领风骚,自成一派,主架结构就是越调的“乱弹”板式。她吐字清晰、鼻腔共鸣、韵味醇美、柔润委婉,好似夜风吹动银铃响,又似山中飞泉鸣叮咚。

独树一帜的毛派表演艺术赋予了这个剧种新的生命,使之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越调是许昌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在我市城乡拥有一大批忠实听众,越调名家毛爱莲更是家喻户晓。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将许昌越调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毛爱莲被授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长期的越调表演艺术实践中,毛爱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是旦角表演,毛爱莲形成了“甜、纯、清、巧、情、快”的毛派唱腔,被誉为“越调皇后”。2011年1月28日,深明大义的毛爱莲在郑州举行收徒仪式。

市越调剧团一级演员孙晓秋等12名青年演员成为毛爱莲的关门弟子,悉心研究学习毛派唱法。 “市政府对越调的传承十分关注,对剧团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很多支持,特别是2013年2月6日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许昌市越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成立以后,我们优化了资源配置,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投入到优秀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普及以及剧目创作、人才培养上来。

在毛爱莲的悉心指导下,青年名角正在成长,毛派艺术后继有人,许昌越调曲声渐响,走向复兴大有希望!

”王克充满信心地说。 背景资料 作为植根于中原沃土上的地方戏曲之一,越调与豫剧、曲剧并称为河南三大剧种。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其发展的辉煌时期,全省越调剧团多达16个,申凤梅、毛爱莲、何全志等越调艺术表演大师在继承中创新,使得越调艺术在海内外闪耀光华,剧团演员多次进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世纪90年代以来,影视进入百姓生活,观众审美情趣日渐多样化,越调和其他剧种一样受到强烈冲击,演出市场严重萎缩,过去那种“满城锣鼓万人戏”的热闹景象渐成回忆,全省现存专业越调院团共6个,分散在周口、许昌、襄城、邓州、社旗和扶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08年,陷入困局的河南越调引起了党和政府的关注,国务院将越调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毛爱莲、何全志被先后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