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思蚁族现象研究 蚁族为什么不回家? 对话蚁族研究学者廉思

2017-07-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蚁族"研究学者.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廉思对毕业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调查经媒体报道后,"蚁族"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争论中,许

“蚁族”研究学者、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廉思对毕业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调查经媒体报道后,“蚁族”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争论中,许多人建议毕业大学生不要留在大城市当“蚁族”,应该去二线、三线城市工作;也有媒体评论说,“蚁族”不应得到社会过多的同情和关注。对此,“蚁族”们怎么评价?“蚁族”的研究学者廉思的看法又是如何?

2010年春节期间,记者跟随廉思前往著名的“蚁族”聚居地——北京北五环外唐家岭村,并在行程中与廉思做了长聊。

他们是不敢回家不能回家

记者:过年了,看到这么多“蚁族”不回家,在你看来,他们不回家的原因是什么?

廉思:据我了解,他们不回家的原因不是不想回家。大过年的,哪个父母不期望见到自己的孩子回家?我认为,他们是不敢回家,不能回家。

当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回家”时,有人回答:“买不到票。”可他们的表情分明出卖了自己,这是借口,真实的原因是——过年给父母的孝顺钱,给弟弟妹妹的红包钱,给小侄子、小外甥的压岁钱,太沉重了,“蚁族”负担不起。他们也想挑起生活的重担,但就能力而言,真的“尚未成年”。

记者: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议论,认为大学生毕业不应该留在大城市当“蚁族”,应该去小城市发展,更好、更舒服,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廉思:尽管社会上对“蚁族”留在大城市有这样那样的非议,但对于现实中的“蚁族”来说,他们可能更情愿留在大城市。这是因为:

首先,“蚁族”对土地没有父辈那样的感情,对农村和家乡没有父辈那样的依恋。“蚁族”中很多人是在大城市读的大学,毕业后也就顺势留在了大城市。“蚁族”很大程度上不是基于生存需求,而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梦想自己能有和大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的身份和地位。

其次,“蚁族”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再加上他们是在网络、手机的伴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比较了解外部世界,知道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知道中国东西部的巨大差别,城市文明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到城里不管干什么都比在家乡好,是他们比较坚定的信念。

最后,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蚁族”们不情愿去小城市。因为比较起来,大城市无论政治环境还是就业环境,甚至接受再教育的机会,都比二三线城市要好很多。“蚁族”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

大学生留在大城市应该提倡吗?

记者:那么在您看来,毕业大学生留在大城市应该提倡吗?

廉思: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蚁族”的影子,因为每个“蚁族”心中都有一个大大的梦想。“蚁族”需要的不是空洞的说教:号召“蚁族”去西部、去基层、回家乡。他们反过来会问,你为什么不去?你不去的地方,为什么让我去?

目前偏远地区和小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比较少,人才较缺乏,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技术薄弱,工业化水平较落后,多数大学生没有用武之地,只有所学的专业与该地区相适应的学生才比较有优势,适合在这里就业。

每个人都有选择留在大城市的权利。因此,如何让“蚁族”真正融入城市,这才是我们应当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现实出发点。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城镇化,需要大量人才,“蚁族”为城市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才华和青春。不管大城市是否欢迎他们,城市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蚁族”,也没有办法把“蚁族”拒绝于城市之外,或者简单地把他们再送回农村或县城。

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办法只有让二三线城市真正发展起来,那时你无需号召,“蚁族”自己就会过去。所以这就需要政府着力缩小城乡差距。

记者:对于现在媒体大量报道“蚁族”灰暗的生活状态、艰难的生存环境,您怎么看?

廉思:因为好奇,因为博点击率?!两年多前,我走进了“蚁族”。在研究中,我跟“蚁族”一起吃饭、聊天、喝酒。曾经,我以为自己很了解他们,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我离他们不是更近,而是更远了。“蚁族”是真实地生活在那里,而我们只是去做调研然后回来过自己的生活。我尽量地从“蚁族”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但很可能我尽全力都做不到。

很多时候,我们是带着拯救弱者的心态去的,结果发现“蚁族”比我们要坚强得多。“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焉?”旁观者或许体会不到“蚁族”内心的力量。

我认为,媒体不应仅靠渲染他们的艰苦的生活状态和窘迫的生存环境来吸引眼球,而应用真爱和良心去温暖这个群体。更重要的是,在关爱之余,要给他们留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可以保留一丝内心的高贵与信仰。有的时候,我们将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瞰世界,用怜悯的心态试图接近我们认为生活不济的人群,以为自己的到来可以给他们带去光明,但最终的结果,可能与我们所期望的恰恰相反。

国外有没有“蚁族”现象?

记者:据你了解,国外的大学毕业生也是大都选择留在大城市吗?国外在城市化进程中有没有出现“蚁族”这种现象?

廉思:国外也有“蚁族”现象,例如韩国社会虽没有明确划分出“蚁族”,但显然也存在相似阶层。韩国人口相当集中,特别是地方出身的年轻人极力考入首尔的大学,毕业后也留在首尔工作,地方大学毕业生也纷纷涌入首尔。因为首尔是大韩民国的国家机关、大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的聚集地,显然有更多发展机遇。韩国没有“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分,外地人不会因户口问题受到有别于当地人的待遇,更加剧了人口的集中。

目前韩国近一半的人口集中在汉江及其附近的首都圈,但留在首尔的年轻人并不都能过上宽裕的生活。“僧多粥少”,使得首尔青年失业率在各年龄段中一直位居前列。即使找到工作的人,情况也不乐观。韩国的工作大体上分为“正规职”和“非正规职”两大类,前者相当于中国的“正式职工”,享有各种应有福利。后者相当于我们的“临时工”或“试用者”,不被视为公司正式员工,也不享有任何福利,工资也比“正规职”低得多。

国外存在类似中国“蚁族”的现象,说明低收入大学生群体在各地存在一定共性,但中国表现出来的个性更鲜明一些。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从乡村走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蚁族”。

“蚁族”话“蚁族”

让我们看看“蚁族”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在一个“蚁族”聚集的网络社区中,“蚁族”们经常发表自己对“蚁族”这一社会问题的看法:

一只“恐归”的“蚁”:在“蚁族“这一群人中,大部分都是家境普通者,多来自于农村或中小城镇,父母一辈拼死拼活送了儿女上学,不求出人头地,只盼着能过上比自己更好的日子。众多孩子也是不负众望,也试图通过上学来改变现状,跳出农门。

然而,为了能在大城市中生活,房租、水费电费、电话费、车费、应酬费……尽管租最便宜的几平方米的房子,每个月的工资也花费得几近不剩。而家里,那一双双期待和羡慕的眼睛,反而让人充满了恐惧。要知道,我们是父母全部的希望所在。

一只“光荣”的“蚁”:我是光荣的“蚁族”之一,我的很多同学也都跟我一样,他们满怀憧憬地从校园走出来,有的在工作岗位上竭尽全力地打拼着,有的找不到工作朝不保夕,有的在创业的边缘徘徊。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渴望,但在“80”后的标签下显得孤苦无援。为什么?是谁给我们巨大的压力,为什么我们辛苦工作一年的全部收入,往往不足以在这个城市购买哪怕几平方米的厕所?

理想?挣扎着过日子,内心不是没有追求的,但艰难而巨大的压力往往让我们只能考虑这个月的房租以及下个月的电话费。离开?也不是没有想过。回到朴素的老家,过回跟老一辈相似的日子,现在有钱人不都租地种菜返璞归真吗?老家的风景可好了,空气可清新了。但如果为的只是身无分文的回归,当初又为何要竭尽全力地考上大城市的好大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