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成简介 刘炳森简介 刘炳森时代――官场介入

2017-1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刘炳森时代的符号性在于带有官员身份但对书法或一知半解或有极大爱好的人开始介入领导层.在艺术倾向上以更保守的姿态出现,刘炳森的一句"烂柴火垛"

刘炳森时代的符号性在于带有官员身份但对书法或一知半解或有极大爱好的人开始介入领导层。在艺术倾向上以更保守的姿态出现,刘炳森的一句“烂柴火垛”,将刘正成时代的一切试图创新的努力化为灰烬。刘炳森时代的操作者以回归传统为旗号,书法又回到了起点。

一切惟有书坛才具备的怪现象又不断浮出水面。而在操作方式上,将大赛的节奏加快,只要各地有实力申请举办有中国书协名义的大赛,随即批准,这种情况已类似于音乐笔会“同一首歌,走进某地”,这批官员几乎像赶集般地忙来忙去。

“同一支笔,走进某地”已成了书坛反讽的重要符号。在这种主流状态下,书法艺术上纯学术以及纯艺术的探讨几乎变得毫无可能,书法制度的建设也就变得刻不容缓,人们期望能以一种更为明智而合理的方式处理书法事件以及书法实践。

我们在思考书法的发展战略。由书法运动而催生的协会体制,既将广大书法爱好者有效地管理了起来,同时,运用权力对每位书家定位,作品的艺术价值不再是惟一标准,论资排辈、论官定位成了重新洗牌的重要依据,什么样的职位决定了他作品的市场价值,诸如:山东画廊老板都有一张中国书协理事名单;有的省书协领导接过罢免通知,眼泪夺眶而出;还有的地方书协秘书长对来自外省市的书家或新闻机构人员说,你们以后要通知我,这是我的地盘;河南某地冠以中国书协名义举办大展览,获奖二十多人均为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八届全国展的举办方将新闻机构的人像孙子一般看待,等等,不一而足。

一种缺少有效监督机制,同时又缺乏公平、公正、透明的书法制度其实对当代书坛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关键在于,权力不再用作管理服务,而是用在了利益分配上,再加之民间的策展人制度、画廊制度、批评家制度的不成熟,所以,书协体制的权力泛滥已成了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如果说,周志高时代书法仅仅是一种热情,那么刘正成时代书法则是一种狂热,而到了现在,书法已逐渐成为某些人腐败的工具。各色人等,不问来历与出身一股脑儿往书法堆里钻.一是其操作简易,二是出于利益所在。这就是“书法运动”所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当然这期间不乏社会因素,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书法要获得一种较为纯粹的学术性立场变得尤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