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的尸体 新征程军魂——从马夫到将军的罗炳辉

2018-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当陈赓.宋任穷等干部团的将领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锋直扑云南皎平渡口时,红九军团的军团长罗炳辉正率领所部,单独活动在贵州与云南交界一带,充当主力红军的战略骑兵,牵制敌

当陈赓、宋任穷等干部团的将领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锋直扑云南皎平渡口时,红九军团的军团长罗炳辉正率领所部,单独活动在贵州与云南交界一带,充当主力红军的战略骑兵,牵制敌军,实施掩护主力红军渡江的任务。

罗炳辉忠勇异常,天生一副军人般的魁梧身材,其行伍生涯历经旧滇军、新滇军、孙中山国民革命军、蒋介石国民党军、中国工农红军几个时期,充满了传奇色彩。孙中山的警卫连长

罗炳辉,原名罗德富,出生于云南省彝良县一个很贫穷的农民家庭。罗炳辉出生后,家里小孩多,父母亲起早贪黑地干活,但还是被当地的土豪盘剥敲诈得一贫如洗。

罗炳辉的父亲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庄稼人,对土豪的掠夺历来忍气吞声,而罗炳辉的母亲是一个十分刚强的人,她从小就教育罗炳辉要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在罗炳辉11岁时,一个土豪上门勒索,罗炳辉虽然年纪小,但他毫无惧色,当即站出来与土豪论理,驳得土豪哑口无言。恼羞成怒的土豪气急败坏地说;“这个干娃娃吃了雷公胆啦!长大了还不要翻天?非弄死他

不可!”

罗炳辉的父亲吓坏了,将罗炳辉捆了起来,狠狠地打了一顿,土豪才罢休。事后,罗炳辉的母亲非但没有责怪罗炳辉,还把罗炳辉搂在怀中抚慰着说:“好孩子,有志气。”

在母亲的培养熏陶下,罗炳辉从小就敢于同地主斗争。在他12岁时,一个有权势的地主带着一帮打手来到罗炳辉家进行讹诈,罗炳辉的父亲吓得不敢出声。年幼的罗炳辉挺身而出,同地主分辩,地主根本不把这个12岁的娃娃放在眼里,他对罗炳辉说:“老子在这片地方,比谁都要跳高三尺!”

罗炳辉回击道:“老子长大了要飞起来!把你这样的坏蛋杀光!”

地主十分恼怒,立即让打手行凶。在当地乡邻的帮助下,罗炳辉机智脱身,并在一气之下,写了一张状纸(罗炳辉曾在私塾读过两年书,后因家里贫穷不得不退学),历数了地主在乡里犯下的罪行,然后直奔县衙,击鼓喊冤,正正经经地同地主打起官司来了。

县官见是一个只有12岁的娃娃状告当地有权有势的地主,十分震骇地说:“这个12岁的娃娃好大的胆!”

顿时,罗炳辉成了四乡闻名的“吃了雷公胆的干娃娃”。

罗炳辉见地主、土豪横行无忌,独霸乡里,认为只有当兵才能报仇,才能有机会惩罚这帮为非作歹的地主豪绅。于是,他便在1915年冬刚满18岁时离家出走,翻山越岭,来到云南省城昆明,准备从军。

谁知当时当兵也不容易,必须要有殷实的人家作担保。罗炳辉在昆明城里,不识一人,无法找到担保人。在这种情况下,他去军营当帮工,先做伙未,后当马夫。不久,他的才能被滇军炮兵大队长刘安华赏识,将他补入炮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罗炳辉在滇军中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作战也十分勇敢,很快就升任为连长。罗炳辉在滇军中连连晋升引起了家乡土豪们的恐慌,他们逼死了罗炳辉的母亲,还将罗炳辉的父亲关进了监狱,并派人在昆明至彝良县的路上设伏,准备狙击从昆明回家报仇的罗炳辉。

罗炳辉从逃出来的弟弟罗德生的口里得知了这些消息,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即赶回家将所有的土豪地主杀光。营长得知消息后,劝阻了罗炳辉的行动,让他忍耐,然后请上级发出公函,救出了被押在狱中的罗炳辉的父亲。罗炳辉从长计议,将这颗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心里。

不久,营长推荐罗炳辉到云南军阀唐继尧、唐继禹兄弟那里作随行军士。唐继尧此时正以川、滇、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的名义统治着云南,唐继禹后来任贵州督军。他们兄弟两人召见了罗炳辉,见罗炳辉体格魁梧,武艺超人,谈吐诚恳,十分喜欢,遂留在身边作为警卫。

1921年滇军第一军顾晶珍和第八军叶荃起兵反唐,唐继尧被迫通电下野,率随从数百人经越南逃往香港,罗炳辉作为警卫人员也跟随其中。

到了香港后,罗炳辉被委任为随从副官,掌管唐公馆的财务。在这期间,罗炳辉看到了唐继尧在香港的糜烂生活,同时也看到了帝国主义在中国领土上的胡作非为,十分苦恼,多次要从唐身边离开,均被唐继尧婉言留住。正在这时,一个滇军师长的小妾爱上了罗炳辉,她不愿作军阀的玩物,希望罗炳辉能带她逃往上海,随行的参谋副官也竭力怂恿罗炳辉答应其要求。但是,罗炳辉决心以身报国.,拒绝了那女子的请求。

唐继尧在香港期间,孙中山曾因革命的需要向他求援,唐

继尧表面上答应了,暗中却与军阀陈炯明相勾结,反对孙中山。对此,罗炳辉十分反感,他终于不辞而别。

罗炳辉回到云南后,即被唐继尧反对者逮捕,后经刘安华的解救,罗炳辉得以释放。从狱中出来的罗炳辉立即前往桂林投奔孙中山,参加了革命。

罗炳辉参加革命军后,被委以参军官前去粤军许崇智部参与讨伐陈炯明的战斗。当肘,孙中山号令讨伐陈炯明的革命军,都是由一些拥护孙中山的军阀部队组成,有湘军、粤军、滇军、桂军等,这些军队战斗力不强,且心怀鬼胎,各有各的打算。在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互不配合。各路军队还没有与敌军接触,就溃不成军,向后败逃,担任讨伐陈炯明总指挥的滇军统领朱培德无力统率各部,滇军陷入绝境。

在战斗中,罗炳辉为了挽救陷入绝境的滇军,以惊人的毅力,在20小时内奔跑100多公里,连闯敌方三道防线,赶到总指挥部报告敌情,使朱培德得以迅速派出援军,击溃包围滇军之敌,解救了滇军。滇军将领朱培德对罗炳辉的这一超人行为大为赞赏,他流着泪说道:“是罗炳辉救了滇军!”为此,罗炳辉获得滇军的“勇敢奖状”。

1923年2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大元帅府,将朱培德的滇军改为拱卫军,罗炳辉担任了连长,护卫孙中山。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时,罗炳辉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朱培德部)第九师第二十五团第二营营长了。这个营由朱培德警卫营改编而成,装备好,战斗力强,罗炳辉率领这个营跟随第三军直入两湖战场,讨伐军阀吴佩孚。在北伐战争中,罗炳辉的指挥才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朱培德也跟随蒋介石进行反共,他以礼送共产党员为名,将第三军中的共产党员杀害,罗炳辉因此愤然离开了第三军。

1929年春,罗炳辉经朋友介绍,担任了江西吉安县靖卫大队的大队长,江西吉安县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十分近,致使他对中国工农红军逐渐有了了解,罗炳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年11月15日,罗炳辉率靖卫大队的400余人发动了起义,加入到中国工农红军的行列。经过十多年的闯荡和摸索,罗炳辉终于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成为一名红军将领。子弹不敢碰的军神

罗炳辉率领的吉安起义的队伍,被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五团,罗炳辉任团长。

罗炳辉在江西吉安起义,引起了江西军阀的不安,江西军阀派出江西省保安第三团第一中队约400余名警察前来镇压。罗炳辉率红五团乘着漫天大雪,包围了敌军。随着罗炳辉的一声大喊:“杀!”红五团的战士们从四面冲进了敌第一中队的营地,敌第一中队的警察还在睡梦中,来不及反抗,就被消灭。这一仗,400余名警察无一逃亡,罗炳辉的名声随着这仗的胜利而在苏区传扬,红五团很快就发展到2000余人。

不久,罗炳辉的红五团与彭德怀、黄公略平江起义队伍会师,在江西南部建立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1931年1月,赣西南成立了红六军,黄公略任军长,罗炳辉担任红六军第二旅旅长。2月,罗炳辉与毛泽东、朱德的红四军在东固地区会合。在这里,罗炳辉与毛泽东首次见面,两人进行了彻夜长谈,罗炳辉受益匪浅。这次谈话,使罗炳辉看清了革命的前景,他对革

命充满了信心。

这次会合后,在毛泽东同志的指挥下,红四军、红五军、红六军在江西吉安痛歼了前来“进剿”的号称“铁军”的敌唐云山独立第十五旅,缴枪2000余支,机枪18挺,追击炮10余门,使红军的军威大振,江西军阀和土豪劣绅大为恐慌。这一仗是罗炳辉在吉安起义后率部参加的第一个大仗。

6月,江西红军经过“汀州整编”,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下辖红三、四、—十二军,朱德任军团长,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罗炳辉任红十二军副军长,不久红十二军军长伍中豪牺牲,罗炳辉担任了军长。

艰苦的作战中,罗炳辉不断学习毛泽东所倡导的游击战、运动战,并结合过去的战斗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指挥风格,即擅长打运动战,独立作战能力极强。在多次反“围剿”作战中,罗炳辉都严格执行了毛泽东所制定的战略方针,从而打出了自己的威风。

在1930年12月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作战中,罗炳辉奉毛泽东、朱德下达的“诱敌深入”的命令,率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从永丰出发,边打边退,将国民党第十八师引至苏区的龙冈地区,埋伏在附近山区的红三、四和十二军突然出击,一举全歼敌第十八师,并活捉师长张辉瓒,胜利地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这一战的胜利,罗炳辉率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立下了大功,毛泽东称赞罗炳辉是“牵牛鼻子的能手”。

1931年4月,蒋介石又调集了2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为了调动敌人,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罗炳辉率部在敌军的缝隙中穿插自如,虚张声势,敌军被他牵得团团转,就在敌人还没有弄清楚红军主力在哪里时,红军主力利用罗炳辉调动敌军出现的有利形势,从吉安出发,向东横扫350余公里,连打了五个胜仗,歼灭敌军3万余人,胜利地打破了敌军的第二次“围剿”。

第二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在7、8月间又发动了第三次“围剿”。这次蒋介石自任总司令,随带德、日、英等国的军事顾问,统兵30万,采取了“长驱直入、三路合击”的战术,对中央苏区进行了全面的“围剿”。

针对敌军的凶煞气势,朱德、毛泽东召集彭德怀、黄公略、罗炳辉等研究破敌之策。经过红军总部的认真研究,决定由罗炳辉的红十二军执行佯动引敌的任务。于是,罗炳辉与谭震林一道率红十二军从粤赣边界的水口出发,秘密穿过敌“围剿”军的间隙,然后打着红军主力的旗号,浩浩荡荡地向国民党“围剿”军的后方乐安、崇仁地区进发。罗炳辉率军出发后,毛泽东、朱德则率主力红军在江西兴国一带秘密隐藏起来休整。

罗炳辉率部向北进发,沿途红旗招展,烟尘滚滚,似有数万之众,作出直取南昌的气势。当敌军派飞机前去侦察时,罗炳辉立即命令部队拉长队形,让排的队形拉成连的队形,连的队形拉成营的队形,然后让战士们在干燥的大路上拖着树枝,扬起满天尘土。

敌军飞机从上面往下看,只见红旗招展,烟尘滚滚,足有3万多红军。红十二军的行动,使蒋介石摸不着头脑,连忙调集“进剿”军回头追赶罗炳辉,以解南昌之围。为了达到拖住国民党军的目的,罗炳辉率红十二军尽拣一些难走的山路行进,哪座山最高就爬哪座山,哪条路最险就走哪条路。

这对训练有素的红军战士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对随后追击的国民党士兵来说,则无异于一种酷刑。罗炳辉牵着国民党军经臼沙、藤田,到乐安的大、小金竹,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行进了半个月,蒋军被累得精疲力尽,肥的被拖瘦,瘦的被拖死,完

全丧失了进攻能力,叫苦不迭的蒋军士兵不由得长叹:“剿共简直是无期徒刑!”

就在国民党军被红十二军拖得疲惫不堪之际,已经休整近半个月的主力红军抓住战机,对薄弱之敌发起猛烈的攻击。9月7日,主力红军消灭敌第九师一个旅。15日,又消灭敌第五十二师大部,敌师长韩德勤被俘后,冒充伙夫逃脱。红军连连消灭敌军主力师,敌军损失近3万人,不得不实行总退却,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又被打破。

罗炳辉在第二、三次反“围剿”中的突出表现,使他获得了“神行太保”的美称,红十二军则被称为“双脚骑兵”,苏区的群众干脆称罗炳辉为“罗炳飞”,周恩来同志则称罗炳辉为“战略骑兵”。他本人在战斗中的表现更富传奇,罗炳辉身经百战,身先士卒,但他很少被子弹击中。

他的实战经验十分丰富,他能从子弹的呼啸声中,分辨出敌军是盲目射击,还是瞄准射击,以及敌人的射手离自己有多远。更令人叫绝的是,他能从炮弹的呼啸声中判断出弹着点,战斗中,他经常命令同志们跑开,刚刚离开,原来人们站着的地方就落下了炮弹,于是罗炳辉又有了“子弹不敢碰的军神”的称号。

1933年9月,罗炳辉的红十二军扩编为红九军团,罗炳辉任军团长,蔡树藩为政委。

红军踏上长征道路后,本来正是擅长打运动战的红九军团大显身手的时候,但是,完全否定毛泽东游击战和运动战理论的“左”倾中央政府,在长征初期却摆出了一个逃跑的架式,在对九军团的使用上,完全置九军团的传统和作风于不顾,结果九军团同其他军团一样也遭受了较大损失。

长征开始之初,九军团与三军团一道作为右翼。在红军通过敌军第一道封锁线时,九军团在广东大庾一带阻击敌“追剿”军,由于九军团是在仓促间进入阻击阵地,占据的地理位置不利,九军团损失很大。

到了九峰山,通过敌军的第三道封锁线时,为了抢时间,部队的行军速度十分快,九军团一时夹杂在三军团和一军团中前行,罗炳辉因战马丢失,落在了队伍的后面。幸亏是一军团红二师第四团的政委杨成武和团长耿飙率部奔向九峰山阵地时遇到了他并将战马送与他,才得以追上部队。

在红军强渡湘江战斗中,罗炳辉率九军团在湘桂边界的龙虎关一带牵制桂军,一度和少共国际师一道被敌军阻隔在湘江东岸,无法渡江。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郭天民率红三师八团杀开一条血路,把敌人打垮,才使部队得以突破重围。当罗炳辉率红九军团到达贵州时,红九军团已由长征初期的9000余减少到2100余人。

遵义会议后,随着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地位的重新确立,红军的作战又恢复了昔日的风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云:“从四渡赤水到北渡金沙江,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的军事行动。在这一行动中,中央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正确指挥下,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发扬运动战的特长,实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地变换作战方向,声东击西,避实击虚,不断造成敌人的错觉和失误。

从而,使中央红军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机动作战,调动和打击敌人,纵横驰骋于川、黔、滇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四渡赤水,二占遵义,南渡乌江,威逼贵阳,乘虚进军云南,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粉碎了敌人围歼红军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

”在中央红军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壮举中,罗炳辉指挥红九军团在大范围调动蒋介石、进行运动战的

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游击专家”的“独立之旅”

在中央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进入云南扎西时,当时云南的地方豪绅,听说了以前那个“雷公胆”、专门与地主豪绅作对的“干娃子”领着红军回来了,顿时引起了一阵慌乱,当时云南《民国日报》载:“赤匪通过叙永后,意欲窜逃筠连渡江,被高、珙两县之川军防堵甚严,匪计不得逞。赤匪内有滇人罗炳辉,因熟悉本省地情,乃献计趁我军未到达前,拟由威信小道偷过盐津,西窜绥江,企图渡江入川。朱、毛各匪首乃亲率万余人,依计而行。”

. 2月15日,云南地方政府赫然在云南《民国日报》上悬赏中央红军各级将领的首级:

(一)朱德、毛泽东、徐向前,生擒者各奖十万元,献首级者各桨八万元。(二)林彪、彭德怀、董振堂、罗炳辉,生擒者各奖八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五万元。(三)周恩来、张国焘、项英、王稼祥、陈昌浩,生擒者各奖五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三万元。(四)王宏坤、王树声、何畏、孙玉清、余天云、王维舟、刘伯承、叶剑英、倪志亮,即伪中央政委、伪军团政委、伪军长等匪首,生擒者各奖五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二万元。

罗炳辉与林彪、彭德怀、董振堂等被列为同一等级。

1935年3月,三渡赤水之后,中央红军试图在黔东北渡江未成,反而被国民党中央军的六个师咬住,形势很危急。为了摆脱困境,中革军委决定率红一、三、五军团南下,再渡乌江,向贵阳进军,待调出滇军后进入云南,在云南寻找渡江的渡口。

为了掩护主力红军的行动,中革军委决定让罗炳辉率九军团继续在黔东北活动,以积极的行动把追击的敌军吸引到自己的身边,保证红军主力有足够的时间渡过乌江。3月27日,罗炳辉率九军团在金沙县马鬃岭与中央红军主力分手,向黔东北挺进,做出要东进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样子。

国民党军果然上当,以为红军主力要东进与活动在湘黔边界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于是,调集部队前往黔东北阻击。当堵截的国民党军接近九军团时,有“游击专家”之称的罗炳辉又拿出了在江西苏区牵着敌人鼻子走的本领,掉头率部向黔西北方向进军,并在沿途刷出“突破长江防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抗日”的标语,使国民党军误认为中央红军主力要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于是催动大军北堵。

罗炳辉率红九军团就是这样,虚张声势,把国民党的几个“追剿”师弄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成功地掩护了中央红军南渡乌江。

中央红军南渡乌江后,中革军委急令罗炳辉率九军团星夜向南挺进,从主力红军通过的二郎滩、太平渡渡口,渡过乌江,跟上主力红军进入云南。

罗炳辉接到电令,不顾天雨路滑,率九军团向乌江急进。从午夜3时至上午10时,九军团马不停蹄急奔40多公里,到达离乌江尚有15公里的沙土镇。这时,国民党军已经尾随赶来,红军主力南渡的浮桥被砍断,九军团遂被阻困于乌江北岸。九军团南临天险,北、西、东三面临敌,加上与中央的联系中断,九军团陷入了绝境。

在困难面前,有着极强的独立作战能力的罗炳辉丝毫不感气馁。他率九军团离开了江边,转移到附近老木孔山区的丛林

中隐蔽待机。在极为困难的时候,罗炳辉与新上任的九军团政委何长工严厉批评了军团内个别领导人的绝望情绪,稳定了军心,毅然掉头,率军向西北行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单独行军。

就在九军团隐蔽在老木孔山区时,尾追九军团的黔军魏金镛师由鸭溪向老木孔地区开了过来。艺高胆大的罗炳辉没有单纯避战,一味躲避。为了主动配合主力红军的行动,罗炳辉在侦知敌军毫无戒备后,召集九军团的领导开会,决定抓住战机,狠狠地教训一下前来追击的魏金镛师。

为了打好这一仗,罗炳辉亲自勘察地形,进行战斗部署。这时,九军团也恢复了与中央红军主力的联系,当九军团请示要在老木孔打一仗时,中革军委不仅完全同意,而且还给予九军团“别动支队”的名义,让其在乌江北岸执行掩护主力的任务。

第二天,魏金镛师的“双枪兵”(一支烟枪,一支步枪)摇摇晃晃地由鸭溪赶了过来。前面两个团的敌军进入了伏击圈,魏金镛本人也率领指挥部跟了上来。罗炳辉一声令下,红军战士的步枪、机枪子弹和手榴弹像雨点一样地落入敌群中,敌军被打得鬼哭狼嚎,四散逃跑。

这一仗消灭敌魏金镛师一个多团,打出了九军团的威风,使数万尾追敌军不敢前进,在息烽停止了两日,这为主力红军向云南挺进赢得了宝贵时间。对此,中革军委致电九军团称赞他们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能很好地运用游击战,独立作战,阻击、骚扰、疲惫敌军,掩护主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九军团掉队后,在客观上,与主力红军形成夹江而进的态势,造成了蒋介石的错误判断。蒋介石不敢在北线防堵上松懈,徒耗大批兵力,再加上九军团曾作出东进入湘的态势,蒋介石又不得不调兵在黔东堵截红军东进。这样,当中央红军主力进逼贵阳时,蒋介石不能从北线、东线调兵救驾,唯一可行的就只能调动云南滇军驰援贵阳了。

毛泽东当时就说道:“只要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调出滇军,云南空虚,红军即可乘虚而入,大踏步进入云南,在云南寻找机会,渡过金沙江,跳出敌军的包围圈。

老木孔战斗后,罗炳辉率九军团向贵州西北方向行军。进至贵州的毕节县境内,罗炳辉用从敌军手里缴获的国民党军军服,让部分部队化装成国民党军,一举将毕节的国民党保安队400余人全部缴械。在毕节,九军团还开仓济民,向当地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争取了400多名青年加入红军队伍。

4月13日,九军团行至贵州织金县猫场遭到随后追来的王家烈黔军的袭击,敌军居高临下,九军团处境十分不利。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军团参谋长郭天民首先派人将行动不便的军团政委何长工护送至安全地带。然后,又派警卫员和通信员用肩膀顶着军团长罗炳辉翻越笔直陡峭的鸡飞崖脱险,自己则亲率部队同敌军激战,从早上直打到下午3点多钟,把敌军打退,九军团才化险为夷。这次战斗,九军团损失很大,不少干部受重伤。

九军团的参谋长郭天民,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将领,也是罗炳辉的一个好帮手。罗炳辉对他十分赏识。罗炳辉识字不多,郭天民不仅帮助罗炳辉指挥作战,还担负九军团的整编、训练、筹粮筹款、群众工作等。因此,罗炳辉逢人便说,他的军团里有一位百事管的“八府参谋长”(意即管事全面)。这次猫场战斗中,郭天民更是表现出大智大勇,在危难时刻首先保住军团的主要领导人,然后指挥部队打退敌军的袭击。

猫场战斗后,罗炳辉遂决定继续西进,摆脱王家烈部的追赶。

5月初,中央红军主力巧渡金沙江后,致电九军团,要其立即进入云南,相机与主力会合。九军团来到云贵交界的北盘江时,发现去云南的渡口已经完全被敌军占领,九军团要从贵州进入云南也并非是一件易事。为此,罗炳辉十分着急,他发动大家一起想办法。

参谋长郭天民深入群众当中,与一位农民王三爷拉起家常,在交谈中,郭天民将从敌军手中缴获的象牙烟嘴送给了王三爷。王三爷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军队和军官,他当即带领红军钻山越林,穿过了只有少数采药人和猎人才知道的一条渡过北盘江的秘密通道。这个地方在深山中,两岸岩石向江心伸出,在江面上形成一个新月形断口,中间只要搭上一块木板即可渡过北盘江。王三爷告诉红军这叫“虎跳石”。

九军团就是从“虎跳石”跨过北盘江,进入云南。罗炳辉的想法是循中央红军主力前进的道路渡过长江,北进与主力红军会合。

进入云南后,罗炳辉利用他在滇军中的一些特殊关系,大力宣传红军的政策,稳住了民团,为红军的北上减少了阻力。当九军团来到云南会泽城郊时,罗炳辉叫电话员接通了会泽城内的电话,他亲自与国民党民团头目通话,民团知道罗炳辉的厉害,吓得立即打开了会泽城门,向红军缴械投降。

罗炳辉率九军团在会泽城停留了三天,向群众宣传政策,并没收土豪的粮食给群众。由于九军团的大力宣传,有1500余名青年参加了红军,这是九军团在长征路上扩军最多的一次。在离开会泽时,罗炳辉还召开了公审大会,公审并枪决了敌县长杨茂章和唐继尧的舅舅、豪绅刘善初,分发了官绅财产。此外,九军团还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几十匹骡马和6万多银元。

离开会泽后,罗炳辉做出南下板桥的态势,给蒋介石摆下迷魂阵,使蒋介石认为罗炳辉要继续在云南进行革命。蒋介石再次做出错误判断:“罗匪感日(二十七)日窜宣威,当晚仍回窜板桥。”于是,蒋介石立即电令李韫珩师赶往松韶关,搜剿罗炳辉部。

松韶关距宣威南近100公里,当蒋军向北猛扑准备堵截罗炳辉时,罗炳辉却率部在100多公里外向西猛进,李韫珩扑了一个空。一时,蒋介石不知罗炳辉部去向何方,连连发电致李韫珩:“详侦罗匪行踪。”

5月6日,罗炳辉派出一支部队化装成国民党的民团,在云南东川落雪地区筹集了一些船只,然后在一个夜晚率领九军团渡过了金沙江,进入四川境内。

九军团进入四川后,沿金沙江北上,进至云南巧家县城对岸,与敌军隔江相峙,阻止尾追敌军渡过金沙江,配合主力红军对会理的围攻。

5月21日,罗炳辉率九军团终于在西昌北面与彭德怀的三军团会师。至此,九军团独立作战52天,穿越黔、滇、川3省17县,行程1500多公里,在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此后,九军团与主力红军一道向北进抵大渡河。就在夺取泸定桥后,罗炳辉因劳累突然得了一场大病,整日不能饮食。然而,战争不能给他休养的机会,他带着病体,以顽强的毅力率部直插天全河,连夺两座铁索桥。

在激战中,罗炳辉的病情加重,呼吸困难。深夜,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联名给他发来“万万火急”的电报,命他不惜一切代价立即夺取天全县城,为主力红军渡过大渡河打开通道。罗炳辉以顽强的毅力从病床上站起来,率队与敌激战。至天明,击溃守敌杨杰生部。当九军团夺下天全县时,罗炳辉再也支持不住了,两眼一黑,倒地昏迷不醒,生命处于垂危之中,经过三小时的抢救,罗炳辉方才苏醒。周恩来从前线打来电话,对罗

炳辉表示亲切的慰问。

九军团夜袭天全县获得成功,为掩护主力红军通过大渡河立下了奇功,中革军委为此专门通电给予嘉奖,并赞誉九军团为“战略轻骑”。

罗炳辉再接再厉、呕心沥血地战斗在他的指挥岗位上。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21日,积劳成疾的罗炳辉,在山东临沂指挥部队作战时,溘然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