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再冰访谈 《梁思成 林徽因》幕后故事:采访女儿梁再冰

2017-07-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昨晚,于葵在我家里一同观看了高清频道播出的第二集节目,之后,我请她将刻好的盘带给她的妈妈梁再冰……说,等她审看完片子,我再去拜访.已经记不清

昨晚,于葵在我家里一同观看了高清频道播出的第二集节目,之后,我请她将刻好的盘带给她的妈妈梁再冰……说,等她审看完片子,我再去拜访。

已经记不清楚这几年多少次去拜见梁再冰老师了。第一次登门应该是在四年前……

早就耳闻,梁再冰一贯拒绝媒体,但这部纪录片哪能没有梁再冰。

我打电话,自我介绍……,可能是有她弟弟梁从诫事先的介绍,我第一次还是顺利约见。我详细叙述了项目立项的艰辛,希望博得同情,但梁再冰坚守阵地地对记者表示由衷的不信任。但或许我的态度还算诚恳,梁再冰接纳了我。

此后,在正式采访拍摄开始前,我开始一次一次登门拜访,和她交流采访的内容。我发现,正像她告诉我的一样,她的确基本上是在决定认真参加这个纪录片拍摄,才真正开始去"阅读"她的父母。一直以来,她坚定地反感人们对她父母的过分关注。

记得我曾经和她商量拍摄她外公林长民和她母亲去欧洲的日记,她坚决不允。我拿出她书架上赫然放着的一本书,翻出上面详细刊登林长民日记后,她才恍然大悟,原来日记的内容早就流失在外。她说,唉,很多作者写了她父母的书都会寄给她,但是,她说,"我从来也不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在我知道的名人子女中,梁再冰是少有的单纯。作为梁林的女儿,她基本上一直生活在她自己的世界里。记得我们去美国拍摄前,在一家档案馆调取梁思成档案时,对方需要我们提供亲属的证明材料,方对我们开放,梁再冰的女儿于葵把母亲的简历材料给我。

我当然知道梁再冰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儿。但是当我手中拿着一份我们平常看惯的普通简历表,在上面家属一览填着: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时,我还是被这些在"家庭成员"通俗栏目中出现这样的名字震得怔怔的。

在这部纪录片所有的人物采访中,梁再冰的采访次数最多,一共拍摄六次。每次三个小时左右。

第一次采访刚开始,局面稍稍有些问题。梁老师经过长时间准备,从1901年梁思成出生开始讲起,我婉言打断,和她交流,说在您出生前的事情可以不说,或者说,在您自己有记忆之前的事,您都可以不说。梁再冰调整很快。

……每一次的采访她都事先都做了充分准备,讲什么话题,按什么顺序,什么讲什么不讲。所以采访中我基本上插不上嘴,什么提问、追问等等采访技巧之类的东西在梁再冰这里都是多余的。她之前在新华社担任了一辈子的记者,有非常缜密的思路。

每次她都有严格的表述程序和内容。"那个我待会说"。"这个我不想说"。但我想说的是,梁再冰的讲述极其真诚,淳朴。应该很难找到这样的名人家属采访对象。这不能怪名人家属,因为他们的亲人太有名,于是关于他们的著述太多,很多时候,在反复阅读之后,这些东西潜移默化地已经代替了他们作为当事人的回忆,于是,你不知道你是在和他的家属对话,还是在和某学者对话。

而这些对梁再冰都是不存在的。

采访非常精彩。

有关她母亲林徽因去世一段,潸然泪下的不光是我,还有一同前往的自以为见多识广,早已铁石心肠的摄像。

回忆和梁再冰见面的过程,有那么多记忆的瞬间让人莞尔。感谢中途邂逅回国的梁再冰的女儿于葵,让这个过程充满了许多温暖舒心,也很有趣的回忆。

妈妈梁再冰有很多宝贝是不让外人看的,于葵知道。比如她的日记本。在母亲林徽因的指导下,梁再冰很小就开始写日记,她家中保留下一本1941年前后她11岁左右时写的日记。我仅看过若干篇,由于日记采用流水帐体写作,这或许是作文老师不推崇的写作文体,但是从我们若干年后做纪录片的角度来看,这简直就是最好的文体了。

日记详细地毋庸置疑地为我们留下了最真实的历史细节。比如,流亡的梁家,何时离开昆明,何时抵达李庄,同行的人,遇见了何事,谁来家中拜访,特别是每天吃了什么等等等等,我当然非常想仔细阅读一遍整本日记,里面有很多孩子视角记录的历史往事,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梁再冰让我列出我希望看到的内容,然后由她去找,夹了纸条,逐一翻给我看。除此之外的页码,一概不许涉猎。她双手端着日记举着给我念,我过意不去欲伸手接住,老太太也始终没有撒手,于是我们四只手共同举着日记本诵读。事后我向于葵倾述苦恼,于葵指点各种方式方法,却无一奏效。每次梁再冰都一如既往地护着她的宝贝日记,一点没有松懈警惕。看样子里面有重要的信息不能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