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巴足四川政协 四川省财政厅厅长泽巴足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问

2017-1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于2007年全面实施.这是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了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改革有关情况,近日,笔者走访了四川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泽巴足.         问: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分类是参照前苏联财政管理模式确定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了一定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建立,这套科目体系日益显现出其固有弊端:支出科目不能直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于2007年全面实施。这是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了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改革有关情况,近日,笔者走访了四川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泽巴足。

         问: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分类是参照前苏联财政管理模式确定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了一定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建立,这套科目体系日益显现出其固有弊端:支出科目不能直观、明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不能体现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缺少一套完整、统一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不利于做细、做实政府预算;涵盖的范围偏窄,不能准确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全貌;统计口径与国外有较大差别,不利于宏观分析决策和国际比较交流,已经严重妨碍了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目标建设,改革势在必行。

    遵照国务院领导指示,财政部自1999年起开始启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研究工作。

2004年底起草完成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在广泛征求意见后,于2005年初选择了交通部等6个中央部门以及天津等5个省(市)进行了改革模拟试点,取得了较好成效。

在此基础上,2005年12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并决定从2007年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问: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一项基础性改革,是我国预算管理方面又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其意义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政治民主建设。

我国现行的政府收支科目体系中,收入分类基本上是各种收入的罗列,支出分类主要是按经费性质设置。

这种分类体系使政府预算常处于“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的尴尬境地。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能够具体、明晰地反映政府的钱从哪儿来,反映政府的各项开支用到哪里去,使“外行看得懂,内行说得清”,从而有效落实公民民主参与预算过程的权利,实现政府预算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二是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能够直观地看出政府职能作用的范围和方向,从而了解政府职能是否“越位”、“缺位”和“错位”,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可以据此全面衡量财政收支行为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是否符合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进而调整和完善财政收支政策,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有利于深化财政改革,全面建立公共财政体系。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一方面可以全面体现政府收支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另一方面使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公共财政改革更具规范性和操作性,有利于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促进我省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全面建立。

    四是有利于加强财政监督和防治腐败。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既有效涵盖了预算内、外所有的财政收支内容,使政府的全部收支都置于财政、财务监管之下,又清晰反映了政府的各项支出的具体开支项目和用途,使财政收支项目具体化、清晰化、透明化,有利于强化财政监管和从制度上、源头上防治腐败。

    五是有利于对财政收支进行分析和国际比较。新的政府收支科目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惯例的通行做法基本一致,使政府收支分类体系能够充分发挥“数据辞典”的作用,为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宏观决策和财政监督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便于对收支进行分析,也便于国际对比与交流。

         问: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答: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较为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创造有利条件。

    遵循的原则:一是要有利于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先进性;二是要有利于预算的公正、公开、细化、透明;三是要有利于加强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四是要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

         问: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     第一,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

具体的变化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范围,将预算外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纳入了政府收支分类范畴。

二是体系上做了调整。新的收入分类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收入等。三是科目层次更为细化。现行收入分类分设类、款、项三级,改革后分设类、款、项、目四级,对过去科目中没有具体的项目,新的收入科目则作了反映。

    第二,建立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体系。这是这次科目改革的核心。

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不再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按政府的职能和活动设置科目,政府支出究竟做了什么事,就能直接从科目上看出来。按照这种思路,支出功能分类设置类、款、项三级。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如国防、外交、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等;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如“普通教育”款下的“小学教育”等。

这样政府的钱做了什么事,做每项事花了多少钱,在预算上就能清楚地反映出来,老百姓也就看得懂了。     第三,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支出经济分类简单地说就是对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进行分类。

如果说功能分类是反映政府支出“做了什么事”的问题,经济分类则是反映“怎么去做”的问题。按照这个思路,支出经济分类设置类、款两级。类级科目具体包括: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转移支付、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

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如其他资本性支出进一步细分为房屋建筑物购建、专用设备购置、大型修缮、土地资源开发等。支出经济分类为加强政府预算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和政府统计分析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

         问:请介绍一下新旧科目衔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新旧科目的衔接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关键环节,重点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新科目体系与现行预算管理方式的衔接问题。

由于新的科目体系涉及面很广,涉及管理层面需要改革的内容很多。为了分清主次,尽快确立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框架,目前暂不改变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管理模式;不改变预算平衡口径及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等管理方式。

在新科目体系下将继续分别编制政府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预算外收支预算。各级政府可用新科目继续向人大报送一般预算、基金预算,也可用新科目进行政府全部收支的统计汇总。

总之,预算管理口径、范围和程序暂不因科目改革作大的变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新旧科目的平稳过渡。     第二是科目口径的变化和数据转换问题。

改革后科目名称、口径发生较大变化,新科目数据与以前年度的旧科目数据之间就不能再直接进行比较了,为保证2007年改革后与上年有关预算、执行数据的可比性,我们对2006年的预算及其分月执行数按新科目进行数据转换,以实现新旧科目的衔接和可比。

为稳妥起见,2007年预算按新科目编制和执行,同时还要做一套老科目的预算数据,以作备查和备忘。从更安全和稳妥的角度考虑,这样做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三是法定支出的考核口径问题。

农业法、教育法和科技进步法都规定国家财政用于这几方面的投入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由于科目改革后,教育、科学、农业支出科目口径变化比较大,为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并方便操作,改革后在安排教育等法定支出预算时,仍使用原口径进行考核。

各地财政部门要主动向同级人大多汇报,与相关部门多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          问:改革将于2007年全面实施。

在此之前,我省需要开展哪些前期工作?这些准备工作目前进展如何?     答: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把它作为今年财政改革的头等大事来抓。

4月27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了省财政厅《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标志着我省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全面推开。

    为保证明年改革全面顺利实施,今年我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工作:一是宣传动员和培训;二是认真清理、修改相关制度和办法;三是切实做好数据转换和模拟运行工作;四是编好2007年收支预算;五是及时总结反馈。

    目前,省财政厅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和省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研究制定了《四川省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总体实施方案》。

召开了全省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按照总分结合、省直接培训到县的方式,对全省财政系统和省直部门进行了培训。各市(州)、县(市、区)对本级部门的培训工作已完成。各项业务技术准备工作一切就绪。目前,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正在抓紧进行2006年预算数据的转换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