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培训马甲 你被哪个忽悠过?

2017-10-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是3.15,正是各个行业在政府的英明领导下轰轰烈烈展开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的时刻,咱们今天也来抓抓培训业的李鬼.培训行业却有其特殊性,除了

今天是3.15,正是各个行业在政府的英明领导下轰轰烈烈展开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的时刻,咱们今天也来抓抓培训业的李鬼。培训行业却有其特殊性,除了涉嫌传销的汇才被取缔,除了闹出内部凶案的某知名大师,除了《关键时刻》的版权官司,除了因家暴闹的沸沸扬扬的某疯狂老板,跟培训沾边的3.

15事件还真不算多...然而,这是培训业界的真实状态吗?
显然不是。
如果我们从培训的最终目标是提升组织绩效这个标准看,
这个行业还真的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一群穿着“马甲”的人,
下面笔者给大家掰扯一下.

..
马甲1:成功学
如果把“成功学”叫做中国培训行业的启蒙老师,估计大部分人不会有意见,因为这个马甲先生对中国培训业的贡献还是有目共睹的。

犹记得在培训还处在荒漠时代,是“成功学”和安利、余世维先生让中国企业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做“培训”:原来还有人能在公开场合讲出如此“热血沸腾”的话,原来还可以站着而不是坐着讲,原来还可以手舞足蹈而不是照本宣科,原来打鸡血可以促进生产力.

.....
成功学在中国的“成功”甚至让很多企业老板把培训跟“成功学”等同起来,迄今还有些大部分的企业在选择培训讲师时,首先要看讲师的“包装”,还要看看“视频”,打听一下是否能够带动课堂气氛.

.....至于课程的需求、讲师的课程内容、达成的学习目标等,则根本提不到关注点上。
成功学迄今依旧在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并且有了很多的变体:如大部分的“领袖风采”、“总裁风暴”、“挑战人生”、甚至打着领导力名头的很多公开班。

很奇怪的是,成功学似乎只是让培训行业体现了成功,号称国内最大培训机构,就是靠这门课的细节驱动着运营,还有让很多培训机构老板“羡慕嫉妒恨”的秒哥,估计大部分都拥有一样的心态:一边咒骂其“忽悠人”、“骗子”,一边羡慕着其疯狂的敛财能力。


成功学会随着市场的成熟消亡吗?我想不会,有糨糊的地方就有需求,成功学总是能给人生一些”激励“和“鼓动”嘛。成功学还会在市场上有多少作为?我说不好,但记得一家曾经有一位朋友在抱怨老板一意孤行地采购了50多万秒哥的“业绩倍增系统”后,我曾经从“正向”角度解释说,这套成功系统完全可以帮助把这些不具有竞争力的“成功”企业快速淘汰出去的,也算是给企业市场环境的净化吧。


马甲2:执行力
把执行力作为培训市场的第二个马甲,估计大家的认同度也会很高,迄今培训市场上最为火爆的课程,执行力不是第一,也应该是第二三,老板一句“最为头疼的执行力问题”,培训经理就会满世界地搜寻“执行力”课程。

从网上搜索一下“执行力”,万能的度娘立即给出“57,900,000条各类线索,让你找到形形色色的执行力培训大师:狼性、国学、周易、军队、西点、毛泽东......各类赢在《执行力》的书籍我估计也会勇冠市场前列。
更为悲催的是,连领导力大师拉姆.查兰也不幸中枪,完全是因为他老人家跟拉里.

博西迪写了一本翻译为《执行》的书,所以也被一些机构冠以全球第一“执行力大师”。殊不知他老人家的这本书说的执行,跟那些狼性、西点等大师讲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估计要是他老人家听到中国的市场上有通过3天5夜“魔鬼训练”就可以达到业绩倍增:从1×到3×、5×,他一定会羞愧至死的:因为他给出的答案是需要从战略、到运营、还要领导力的配套,才会有可能保证企业达成执行的目标.

..
正所谓“缺嘛补嘛”,执行力培训市场的火爆恰恰印证市场的需求:中国企业的执行力实在太缺乏了,让老板夜不能寐、培训经理抓耳挠腮,才会有各类培训“大师”趋之若鹜。我想以后一定要开发一门《执行力》的课程,告诉老板们不要相信执行力。

大家说,我会成功得到市场大卖,成为执行力大师吗?
马甲3:领导力
不客气地说,领导力的培训在市场上的大师们也丝毫不比执行力大师少,噱头也叫的更加响亮,度娘更是为领导力提供了36,600,000条检索条目。

当然我这里内心很刻薄歹毒地猜度一下:市面上号称领导力大师的这些人,估计有一半以上的人不能清晰地说出“管理”和“领导”的区别,更甭说对“领导力”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了。
来看一位号称“中国领导力教母”、“全球执行力权威”的大师吧,她是领导力研究三大家之一: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市场规范,所以也造就了领导力培训领域鱼龙混杂。可不管再混杂,有这么三位大师,都是业内公认的领导力培训权威。

他们是——东曾,西余,中谭(此处不得不恶毒隐去东西南北中的大师名字,嘿嘿)。这个“中”,指的就是中原流派杰出代表、河洛文化管理应用导师、国学领导智慧的集大成者,×××。
有大师为证:她的管理与领导力的演说甚至影响到杰克·威尔奇、稻盛和夫、张瑞敏、柳传志等商界领袖!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希望更多的企业家能从×××女士的课程中受益”;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说,“×××老师的课程内容精彩纷呈,直令人“耳”不暇接”;马云说,“不管你是经营什么行业的,只要你是某企业的领袖,我都希望你能比你的对手早一天了解×教授的培训内容,因为对手一旦比你早一天拥有,将成为你最大的遗憾”。


还有数据的佐证:她拒绝空洞言教,用结果证明所说的一切,讲自己所做,做自己所讲。

她在全亚洲开设各类公开课2000多场,受训人员达50万多人,受训企业都得到极大改变,全面业绩提升30%—200%。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超过300家接受过她的训练,进一步证明与奠定了×老师在经管领域的卓绝地位。


可以说,市场上脸皮跟这位前无古人的教授差不多厚度的,甚至更加殷实的,不在少数。再看看那些各种打着领导力铭牌的科目吧:国学领导力、儒学领导力、法学领导力、九型领导力、MBTI领导力、狼性领导力、大雁领导力、强势领导力、共赢领导力.

.....我由衷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字而骄傲。而这些领导力的培训,绝大大部分竟然跟执行力的培训一样,利用成功学的语言模式,采用拓展训练的形式,声光电的陪衬,辅以培训大师超强的语言功力,让你哭让你笑,让你感恩让你叫.

.....一套马甲,换一个名字,穿上十年;不同的内容,穿上一套马甲,竟然也能市场大卖。
实在一些说,国外的领导力领域也或多或多存在各类大师,而真正对此有透彻理解和研究的人,反而躲着这个马甲。如“大师中的大师”彼得.

德鲁克,就从来不提领导力,而是关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关注管理的任务和成功要素。这很符合管理的本质,卓越管理者的特点是能够化繁为简,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准确抓住核心关键,取得最终成效。而不是创造太多太多的概念,遮蔽他人,更混淆自我。君不见,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培训公司内部没有培训,咨询公司自己不能诊断自己,非没有,不能也。

我最为尊重的华南理工大学陈春花教授,她也很少提领导力,她的《管理的常识》一书,语言通俗但指向管理本质入木三分,值得我们咀嚼学习10遍也不为过。
马甲4:胜任力
胜任力自被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博士提出并在美国国务院得到成功应用后,通过HAY集团等咨询机构的推广,很快在全球的人力资源应用上得到了大规模普及。


但任何东西来到中国市场,总是会不可避免地经历从“火爆热捧”到“全面盗版”或“生搬硬套”,再到“质疑诟病”后“束之高阁”的命运,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引进胜任力模型后被质疑没法落地应用,从网络上搜索看到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其表现形式和行为描述千差万别,你就知道这个洋玩意已经被“山寨”到何种地步。

一般情况下胜任力模型在企业的应用都经历了几次反复才走到正道上,包括万科,其领导力模型也是历经几次折腾才做到了应用的层面。
随着更多在海外火起来的新技术和新概念来到中国,也出现了很多洋概念相互“掐架”的现象。

两位皆来自美国背景,但在不同领域的人才培养专家就“素质模型”和“任务模型”在网络上展开持久的“口水战”。其中一位来自全球最知名企业大中华区培训经理的学习专家,在公开课上言之凿凿地说胜任力没有可取之处,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纯粹是扯淡,甚至市场上关于创新的课程也没有实效性。


从一个理论角度看,这个言论不无道理:因为胜任力模型相对静态,而组织和岗位是动态的,用死板教条框框做事一定没有效果。但这里的言论也有失于偏颇:一方面胜任力对于组织来说最大的效益是用于对关键岗位人才的选拔和评估,用于培训课程的开发效益不会彰显太大;另一方面从企业实操的角度看,各类培训学习技术都存在培训绩效的严酷拷问:人才的培养发展,按照CCL的研究,(管理人才)课堂培训仅仅占据10%的作用,更多的成长需要工作任务历练和教练辅导。

何况,这位老师推崇的任务模型,本质上也是静态的,其学习路径图也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迭代,对组织的整体要求更高,从中国企业的实践看,如何
胜任力应用在中国企业的路途还很长,这就意味着这个马甲还会被很多人穿戴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我有时候并不特别担心“成功学”的破坏力,我更担心的是国外500强企业的“洋玩意”的破坏力:因为在500强标杆示范,大家对此深信不疑中忽略了自身企业的成熟度,以及引进过程中的优化与改造,导致很多“高大上的“专业主义害了企业,甚至让中国企业失去探索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马甲5:私董会
关于私董会,用友大学校长田俊国先生有深度的思考。下面引用其撰写的《寄语私董会,但愿不是又一个马甲》一文:
私董会在2014年成为一个红得发紫的词汇,一夜之间私董会纷纭遍大江南北。过去的经验告诫我,当一个概念被炒得火热,多半预示着又一个好词被快被中国人毁了。

培训没效果难免人气不旺,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办法是再炒作一个新概念,换个马甲确实可以火热一阵,一旦参与者发现所谓的新概念无非是新瓶装老酒的时候,一切就像北京的雾霾被吹走一样烟消云散,唯一的痕迹就是又毁了一个新词,于是就换个马甲再来,这种游戏周行而不殆……
我打内心深处认为私董会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形式,我非常非常相信私董会做好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他是真正的问题导向、透过意义协商解决问题、强调学员为中心——这一切看上去很吻合建构主义的学习主张。

然而要警惕的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行动学习在GE能发挥巨大的功效,而在国内一些企业则造成了伤痛。

当私董会演变成高端交友俱乐部,演变成为土豪炫富的平台,演变成为投融资市场,那就跟学习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私董会要做长久,要有效果,还是那就话——专业才是硬道理,没有专业空玩概念还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窃以为,高水平的私董会教练(主持)是私董会成功最最关键的要素,实际上彼得-德鲁克、拉姆查兰、查尔斯-汉迪他们一直都担任私董会教练的角色,只有高水平的私董会教练坐镇,才能把私董会发展维持下去。那么私董会教练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呢?凭我的感觉大概描述一下:
其一,大型集团企业经营管理或咨询经历:私董会教练可以不是职业经理人出身,但一定需要有深入到企业实际中的经历。

彼得-德鲁克、拉姆查兰、诺埃尔-蒂奇等都有深入巨星跨国公司的经历,对企业业务没有深入系统的理解,很难跟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在一个频道上对话。


其二,较高的理论水平,有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也不一定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还要掌握足够丰富的企业管理理论。理论既能解释企业当下发生的一切实践,又能指导企业未来工作规划。虽然说企业管理是一门更偏经验的学科,但理论的作用绝对不能忽视。


第三,引导和教练技术,私董会教练要有方法组织一帮高水平的人研讨,那么,研讨的问题的框架、团队教练或一对一教练的方法必须娴熟应用,更重要的,还要能够根据情况灵活应变。


第四,气场。就算前三者都具备也未必能胜任私董会教练,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要素就是私董会教练的气场,要有足够的霸气和智慧把很强个性的老板们融入到一个氛围中来,要引导高能量场超积极的方向流动,自身需要很高的正能量。


不管换什么玩法,专业才是硬道理,有实力才会有势力。没有实力只靠换马甲是持久不了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马甲5:教练技术
把教练技术拿出来说事,估计会引发众怒。但教练技术市场上从来就不缺少各类忽悠和骗子,包括国外的教练机构,也是各自都有自己所谓的流派并彼此质疑对方的正宗与否。

网上也经常爆出一些教练技术是否是传销机构的疑虑帖。
但教练技术在中国企业应用的火爆确是不争的事实,我曾经的老东家联想集团在2013年度的“中国企业十大管理实践”评选中,“教练式辅导”以第一名入选,这样的管理制度已经在联想坚持推行了5年以上,当组织内部形成了教练文化时,它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管理者领导力的提升,给联想集团业绩持续成长,并成为全球一流企业带来力量。

在IBM,GE等国际一流企业里,教练他人的能力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管理技能。
因为教练技术涵括了一些心理学技能,并以对话模式呈现出来,辅导企业管理团队、员工或个体洞察自我、发挥潜能、摆脱困扰、达成目标。

如果从教练技术的服务对象本身细分,它可以分为:
高管教练:帮助企业高管认知自我,突破并发展领导力;
团队教练:帮助企业管理团队厘清组织愿景,形成共识,达成目标;
个人教练:帮助个体突破自我思维模式,实现自我突破,达成人生境界。


教练技术之所以被很多人指摘诟病,这跟前几年市场上出了一个叫做汇才的教练机构不无关系,他们把“30%的强迫式催眠+20%的成功学+20%的传销+20%的准宗教+10%的素质训练”融合在一起,洗脑式的体验训练,接触过的汇才的人目睹过学员在未事先告知的情况下,被运用催眠手法开发出来的半疯狂状态;也曾经看到一些企业领导人,在汇才如醍醐灌顶一样“改变了人生”;“汇才学员”这个小圈子中,已经“生活汇才化”,特点是“不说人话”,动不动就“分享”、“回应”、“感召”,或者对身边的人以汇才灌输的标准进行批判。

一些老板丢弃自己的业务,成年跟随汇才各地的培训班,追求这个“纯净的圈子”。


触碰了“高压线”汇才被关闭后,其成员其实纷纷改换门庭和形式重新开张,市场上披着教练技术、NLP、催眠技术等等马甲的机构很多,但对员工学习成长有实践帮助的,还是需要睁大双眼才好。
我本人比较欣赏教练辅导技术中的GROW模型,这个IBM、联想等500强企业内部所有管理者都耳熟能详的工具,其原理和原则皆非常简单,易于掌握并形成管理文化。

管理者需要具备化繁为简的水平,管理工具也是。当我们的管理团队认知水平提高,并能塑造一种坦诚沟通的文化后,这些所谓高大上“技巧”类的工具,也不会被如此热炒了吧。


马甲6:行动学习
当行动学习一窝蜂一样被各家企业当做拯救培训效果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大地一瞬间涌现出各类、各流派行动学习大师时,我就断言过:完了,又一个好××要被大家糟蹋了。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有一些正确性,请看一些企业和行动学习Facilitator(不是在炫耀英文水平,是因为中文实在不知道用引导师、还是催化师,还是促动师、建导师更为准确,因为各家学派都在强调自己的正确性,甚至连称呼也会贬斥对方,唉.

..)是如何做行动学习的吧:
按照对培训的固有理解,安排2天行动学习的培训课程,教给大家行动学习的理论,要求学员掌握行动学习的技术;
学习主题由引导师给出3-5个多选题,由培训部选择其一作为学习主题;
一些HR选择行动学习的原因是听说行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有很多花花绿绿的贴纸和图画,学员满意度高;
一些行动学习课堂上老板不在场,没有决策人物,大家讨论的主题最终止步于理论推演;
.

......
我认为行动学习之所以得到追捧,更多是因为他解决了老板的重视问题,而非其本来的意义:行动中的学习,学习中的行动。如果老板和员工真正重视培训,那不管什么课程,什么形式,大家总会并且能把学习的内容转移到工作实践中的。


不过,我认为行动学习算得上是企业培训学习史上里程碑式的革新之一了,它至少让培训管理员看到了跟业务的对接点,华润、中粮等企业通过团队行动学习尝到了对组织绩效的巨大提升的甜头。

即使是作为一些社团组织的活动,行动学习引导技巧和工具,也给大家带来培训学习的新鲜感。
马甲7:世界咖啡
估计连意大利等咖啡消费大国都比较比较意外,一个具有如此浓郁浪漫异国风味的名字,竟然在企业培训学习中被中国培训业界内推崇备至。

记得一段时间,凡培训圈子聚会,一定有世界咖啡;凡头脑风暴,大半会采用这样的洋包装,火爆程度让人着迷。
我在困惑之余,终于明白世界咖啡的流行于世原来有三个原因:
1.

一是这名字起的好,浓浓的罗曼蒂克风,特别适合培训界大部分感性、喜欢追求新鲜、浪漫的培训从业者(女性居多感性为主的人群)的风格;
2.再次满足了大家社交需求,特别是群体一对一社交的需求,可别小看这样的机会,这可是成年人在其他场合几乎碰不到的;
3.

世界咖啡之所以流行,还跟它鼓励跨界交流有关,一群陌生人,说话总是可以突破很多熟悉圈子的障碍。
不过我对此形式的热炒也没有寄予太高期待,原因在于,这样的形式产出结果的价值并不大,除非像大部分圈子聚会,大家感受和体验这种形式的意义更大一些,对企业来说,与其这样8分钟相亲形式的装逼,耗时而成效不大,还不如就某一个主题大吵一番,也许解决方案和真理就出来了。


有谁看到世界咖啡用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出了高经济收益的,反正,我没看到。


马甲8、9、10:E-Learning、M-Learning、总裁班
我对于“总裁班”的了解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绝大部分“培训大师”都会在自己的光辉履历里写上“清华”、“北大”总裁班客座教授之类的头衔,可见这是一个值得自豪的组织;一个是前段时间爆出的长江商学院LOGO横竖都酷似“小三”的小道消息,让我知道原来在有的学校上的总裁班,学习不是最主要的目的。


当然全国各地的总裁班比一般人想象的多,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会开设各类的总裁班,像清华这样的一流大学,不仅仅在北京,还在深圳、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办班,有的也不会是学校直营,以一种承包的性质在全国设点,这下大家理解为啥这么多总裁班教授了吧。在深圳,几乎所有的知名大学(北大、清华、中大、武大、南大、华中科大、香港理工、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都设立深圳研究院,开办各种形式、各种名义的总裁班。


我对各类总裁班、CXO班还是抱有非常好的印象的,这给一些志于学习提升自我的职场人士提供了平台。唯有一点点小疑虑就是,这么多的总裁培养出来,给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该有多大意义啊。
至于各类的E-Learning平台,包括现在大家都在热炒的M-Learning平台,应该说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处于半死不活的不良发育状态中。

很多企业引进他们的理由,也许仅仅是其他企业也在引进。M-Learning据说迎合了大家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因为方便学习而受到重视,但仔细一想也不尽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终端的普及,大家从朋友圈的学习和分享远远大于一切学习平台。

而最受欢迎的内容,一般都是段子、鸡汤、骂娘,把企业培训学习寄托在这个平台,现在看,还算是“理想”。
马甲11:互联网思维“大师”
随着微信横空出世,互联网思维的大师们便随即遍布全网络,这些以衣着怪异、不修边幅为标志的犀利哥们,满嘴都是90后的“潮”态,以无节操和下限的语言为标准,动辄就拿雕爷牛腩、小米举例,拿马佳佳、余佳文说事,一棍子打死一切传统的理论、动辄就是任性和个性.

.....我咋横竖看来都有些熟悉的样子,后来想了半天,这是一种逼格,不过大部分是装的。


互联网很年轻,年轻到还不可能有成熟的模式,更不可能有成熟的理论研究,哪会一下子凭空冒出这么多的大师给全社会指指点点呢?我敬佩那些在这个新的领域内潜行摸索的人,他们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前行,因为,这个新兴的行业里,每天都有大把大把烧钱烧死的自己的企业,BAT崛起的同时,也让99.

99%的同行业企业关门谢客。
前不久,东方网记者暗访冰曝光了一个“陈大师微信致富培训班”:动动手指发发微信就能轻松月入百万,有一场培训,不收分文就将这种“商业模式”传授给你,你相信吗?唉,这些天上掉馅饼的美梦砸下来,怎么屡试不爽呢?
无论在哪个领域,追逐“时尚”概念似乎是普遍的规律:歌星红不过3年,达人活不过5月,“互联网思维”之火还未熄灭,“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已经赶来砸场.

.....培训领域的这些年,还真的不少假冒伪劣,在企业还不能甄别真伪的时候,掰扯这些,也许会引起很多人的不舒适感,得罪之处,笔者在此拜谢了。
本文由第一胜任力创始人田之富原创,转载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