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抗美艺术馆 胡抗美教授在中国美术馆畅谈 "如何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

2018-0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美术馆3月3日讯 2016年2月27日下午,中国美术馆艺术讲堂系列名家讲座之"如何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在我馆七层学术报告厅举行.结合正在展出的"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2015)",著名书法家.理论家胡抗美教授应邀从多角度向在座的200余名书法爱好者层层展开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辨,延展了观众对书法欣赏多种可能性的想象,也为中国美术馆艺术讲堂迎来了开门红.胡抗美,1952年生于湖北襄阳,号鹿门山人.得天庐.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

中国美术馆3月3日讯 2016年2月27日下午,中国美术馆艺术讲堂系列名家讲座之“如何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在我馆七层学术报告厅举行。结合正在展出的“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2015)”,著名书法家、理论家胡抗美教授应邀从多角度向在座的200余名书法爱好者层层展开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辨,延展了观众对书法欣赏多种可能性的想象,也为中国美术馆艺术讲堂迎来了开门红。

胡抗美,1952年生于湖北襄阳,号鹿门山人、得天庐。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主任,第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

书法作品多次入展全国展、全国中青展、兰亭奖展。作品被邀参加卢浮宫国际艺术大展和中日、中新、中韩书法交流展。

应邀到英国、韩国等国就中国书法艺术进行学术演讲。理论著作出版有:《中国书法章法研究》《书为形学·胡抗美教学文献》《中国书法艺术当代性论稿》《胡抗美书学论稿》《胡抗美书法课徒稿》《中国古代用人智慧》等;诗词专著出版有:《盼兮集》《志外吟》等;书法作品集出版有:《中国当代书法名家·胡抗美》《胡抗美诗词书法集》《胡抗美书法作品》《当代书法名家·胡抗美卷》《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胡抗美》《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胡抗美》《中国书法家精品集·胡抗美卷》《胡抗美书法作品》《进入狂草·胡抗美书法艺术展作品集》等。

讲座伊始,主持人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杨应时博士向现场观众介绍了胡抗美教授在书法艺术理论、实践、教育等方面的成果和讲座的基本内容,并对胡教授和听众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主持人开场介绍

主讲人胡抗美教授

讲座现场

现场听众

在进入讲座的核心问题之前,胡教授首先从书法为什么是艺术、书法艺术的独立性导入。他向观众介绍了书法艺术的功能、定位、作用等,以及对我国文化和美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他引述了林语堂、郑振铎、朱光潜、宗白华等多位知名学者对书法艺术的论述观点,并展开了发生在民国时期学界对书法是否是艺术的辩争。

胡教授认为,书法艺术创造了中国艺术和中国的审美精神,包含了中国人的审美观、价值观、意识观等,肯定了书法作为艺术的独立性,也列举了一些现象和事实佐证了自己的观点。

胡教授在谈到书法艺术的欣赏方法上,他首先概括欣赏的基本主张。他把对唐诗的欣赏引入到对书法的欣赏中来,认为书法欣赏应“惟见神采,不见字形”,在进入书法欣赏时,应进入到作品中各种矛盾的对比关系。胡教授还高度概括了现今书法欣赏的五个转换,例如欣赏方式从阅读转到观看;欣赏书法的顺序从点画、结体为先转到章法为先;对书法细节的欣赏从用笔的劲道和字的结构转到对比关系的欣赏;从欣赏笔墨表现进入到兼具欣赏留白、空白等。

听众提问环节

胡抗美教授为听众签名

胡抗美教授为听众题字

主讲人与工作人员合影

在谈到具体欣赏办法方面,他从汉字和毛笔的发展与书法艺术的关系进行了考古梳理,并对比分析了日常写字与书法创作的异同、古今写字的异同、古今书法的生态环境等。他特别深入展开了书法的造型方式,从点、画的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等角度逐个细节展开,之后他又从汉字的结体、书法的章法等书法实践理念来更进一步阐明书法欣赏的具体方法,并辨析了书法欣赏的对象应是文字的造型而非文字的文学意义,厘清了观众在书法欣赏中常见的误会。

胡教授的一堂书法讲座既包含了史论的精心梳理、美学思想的思辨、也有书法实践和审美经验的体悟、对当前书法欣赏时代变换的概括,理论建树高屋建瓴,审美细节生动充分,讲座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和热烈反馈。

在讲座之后的互动环节,观众就书法临摹的“意临”、熊秉明先生关于书法艺术的观点、以及社会上热门的“乱书”现象等问题与胡教授进行了进一步交流。讲座结束后,观众纷纷请胡教授合影、签名。

此次讲座活动,是继“翰墨传情——我在中国美术馆过大年”主题教育活动之后又一个结合书法展的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既是追求展览在观众中的传播效果和深度影响,同时也以观众的审美诉求为出发点,为观众的审美欣赏提供专业的辅助和服务,让观众在美术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兴趣满足。

公共教育部对观众预约、入场等环节组织有序, 200多名书法爱好者使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观众在聆听讲座的过程中秩序井然,互动交流时所提出的问题也较为专业。整场讲座无论是学术高度还是观众的收获上看都非常成功,这也是美术馆长期重视公共教育活动,对目标观众群体注重细分并注重培养密切关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