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彬成都市委 多次推动基层政改引发关注 李仲彬调任成都市委副书记

2017-05-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四川南充贿选案发生后,临危受命担任市委书记的李仲彬,日前调任成都市委副书记,8月9日上午,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暨"2016创交会""G20财

在四川南充贿选案发生后,临危受命担任市委书记的李仲彬,日前调任成都市委副书记,8月9日上午,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暨“2016创交会”“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总结大会召开,李仲彬以市委副书记身份主持会议。

现年57岁的李仲彬,祖籍四川眉山市,从一名公安消防战士起步,逐渐走上领导岗位,从履历可以看出,李仲彬的基层从政经验丰富,当过县长、市辖区区委书记、地级市市长、市委书记。

了解中国基层政改的人对李仲彬并不陌生,因其在主政地方时多次推动基层政改,被称为“政改明星”。

1998年9月,李仲彬离开了工作20年的公安消防系统,任成都新都县县委副书记,这是他第一次出任地方党政要职,时年39岁,并在2年后升任新都县县长。 2001年,新都县被撤销,设立成都市新都区,李仲彬担任区长,并在一年后升任区委书记。

担任“一把手”之后,李仲彬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改革,公推校长、直选村支书、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2003年在新都区木兰镇推行的“公推直选”党委书记,639名党员差额直选出了镇党委书记,名动全国。

李仲彬主政新都期间,新都成了四川基层民主改革的试验田。

2005年8月,李仲彬离开成都,远赴巴中任市委副书记,次年2月任市长。在市长的位置上只呆了半年,2006年8月,李仲彬升任巴中市委书记,有了更大的施政空间。

在巴中,李仲彬本色不改,继续推进改革。其中动作较大的要数用铁腕手段推进民主监督县级党政一把手。

为了推行这一改革,他首先从自己下手,2007年1月6日,刚就任市委书记不到半年的李仲彬就接受了53名政协委员对他个人的测评,两天后,又接受了25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测评,又过两天,他接受了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委员和市级各部门负责人共149人的测评。

3次测评,李仲彬在亲民爱民、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和求真务实几项的优秀票都在95%以上,但理论政策水平和调查研究票数却只有82%。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之所以有些评价不高,是因为:“李书记刚到巴中就提大交通、大项目,高速公路和铁路那时候还没批下来,大家觉得,几届都没有实现的事情,目标是不是定得太高了,实现不了?” 李仲彬对大家的评价很坦然。

李仲彬总能找出改革干部体制的发力点。

2006年中央确定地方党委“减副”,各级党委基本维持“一正二副”格局。当时巴中走得更远,只保留一正一副,除了兼任市长的副书记,不再设专职副书记,下属各区县党委也取消了专职副书记。

但这一做法在5年后戛然而止。

2011年3年,李仲彬调任四川省司法厅厅长,当年适逢地方党委换届年,李仲彬离开后,各地又恢复了专职副书记的设置。

2014年12月24日,他被空降到南充担任市委书记,此时南充官场还没有从贿选的阴霾中走出,李仲彬的当务之急是重建当地的官场生态。

在南充期间,李仲彬没像此前在地方主政时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的到任和离任都没太能引起关注。

此次,57岁的李仲彬出任成都市委副书记之后仕途上能否更进一步尚难预料。成都是副省级城市,在李仲彬调至成都前两周,成都市长唐良智已升任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