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贵的故事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信仰

2017-12-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编者按: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

编者按: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本报特组织刊发两篇评论,以飨读者。

信仰,是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词,但未必每个人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给我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历史中各个时期优秀党员的故事,让我们在深深的感动中感悟到了什么是信仰和信仰的力量。

故事的主人公不是演员,讲的都是当时当地真实的事和真实的人。这中间,有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也有普通的工人、农民、士兵;有叱咤风云的将军,也有功勋卓著的科学巨匠;有视死如归的勇士,也有不为威逼利诱所动的英烈;有一个个为理想和目标贡献出一生的英雄个体,更有团结奋斗、创造伟业的英雄群体。

他们在性格、阅历、出身、职业、岗位等个体特征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人们很难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但是,他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特征,那就是坚守一个共同的信仰,拥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共产党员。

信仰,是一种伟大的目标和崇高的人生向往。谈到信仰,人们很容易首先从远大目标、普遍真理这些方面去思考,这是对的。就像在本片一开始,首先映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一样。没有远大的目标、普遍的真理,信仰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但是,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中,信仰又表现为一个个与远大目标相关的具体追求和具体信念。这部片子最可称道之处就在于,它不是靠讲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工作和生活追求来诠释信仰,让人们从真实的故事中去体味信仰。

所以,这里的信仰,是鲜活的信仰、生动的信仰、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具有很强榜样作用的信仰。看到彭湃毅然放弃万贯家财投身农民运动,看到渣滓洞的先烈面临死亡绣出的五星红旗,看到王铁人冰天雪地手握闸把的身影,看到张秉贵售货台前那永远的笑容,看到孔繁森再次去西藏前给母亲长长的一跪,看到谭千秋地震中用身躯护卫课桌下学生那瞬间的体型……看到这一切,是血肉之躯,谁能不为之震撼?有情感之体,谁能不为之动容?这就是信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它是驱动这些主人公奋斗的力量,也是我们今天为之感动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靠信仰凝聚起来的先进政治组织。九十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历了无数的艰难曲折,度过了数不清的暗礁险滩,付出了旷古少有的牺牲和代价,一步步地走过来了,一步步地成功了、胜利了。中国共产党能够一次次从血泊中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又继续战斗,能够一次次从危机中转出来,总结经验教训又继续前行。

根本的一点,就是共同的目标没有丧失,共同的信仰没有垮掉,有一个为共同信仰而奋斗的优秀群体。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党也是这样,信仰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坚强的精神支柱。

历史还在发展的过程中,现实还在演绎一个个信仰的故事,战争的硝烟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还只能算是一个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考验一点儿不比战火的考验容易应对。不是已经有一些人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倒下了吗?党能不能经受住这种考验,能不能在新的条件下继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完整地回答这样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但有一点非常清楚,那就是广大共产党员的信仰,对于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越是在复杂的环境中,越要强化广大党员的信仰。而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正是一部非常生动又非常及时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