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女排杨希近照 女排老战友送别陈招娣“今天我们富了 更需要女排精神”

2017-07-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女排老战友送别陈招娣"今天我们富了,更需要女排精神"时值清明时分,北京的天气雾霭阴沉.结束了持续一天的春雨,昨天上午10点,中国女排

原标题:女排老战友送别陈招娣“今天我们富了,更需要女排精神”

时值清明时分,北京的天气雾霭阴沉。结束了持续一天的春雨,昨天上午10点,中国女排名将、五连冠主力队员陈招娣少将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东礼堂举行。除了亲友外,曾经的老女排队友和众多排坛名宿、体育名将都前来送行,众多普通群众也纷纷赶来悼念。陈招娣是老女排辉煌成就的代表,同样也是那个伟大时代的缩影,就像老女排队友们说的那样:陈招娣走了,但女排精神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前行。

千人送别“独臂将军”

八宝山的遗体告别厅气氛庄严沉重,“陈招娣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黑底白字的幕布承载着家人、同事、好友和球迷深切的哀思,陈招娣生前的好友以及相关工作单位都送来花圈悼念。

郎平、孙晋芳、杨希、曹慧英等曾一起拼搏、夺得荣耀的老女排队友们一起来送陈招娣最后一程;陈忠和、胡进、杨昊、赖亚文等排球人也来悼念这位一生热爱排球的将军;阿的江、郑海霞、王治郅这些来自八一体工大队的体育人也在这一刻满怀悲伤;来自各地的数百名球迷举着陈招娣的海报来追忆这位有着“独臂将军”之称的功勋球员……

礼堂中的陈招娣遗像感染了所有人,她一身戎装,微笑不失坚毅,而一旁的大屏幕中,回放着她球场上的飒爽英姿。一个时代似乎就浓缩在所有人的记忆中。

数千人静静伫立在八宝山东礼堂前,送别他们的亲人、队友、战友和偶像——陈招娣。记忆把所有人拉进了沉痛的情绪中。这位老女排球员曾经的点滴,如今都在人们心中泛起哀伤的涟漪。“当时我任教练期间,我们在一起工作,后来也曾一起共事。招娣跟大家关系都非常好,即使后来当了少将,还是非常低调。她性格非常开朗、活泼,但训练起来要球不要命。”前女排主教练陈忠和一直感叹自己没能在陈招娣走之前见上她一面。

“招娣大姐是我们一代人的楷模,她的离去非常可惜,对于军队体育事业,她倾注了全部的热血和精力,带领我们走入了一个新的辉煌时期,我们非常感谢她。”八一体工大队大队长朱玉青把陈招娣视作榜样,而排坛名宿汪嘉伟也希望排球人为了陈招娣而继续努力,“我们活着的人要继续去做,比如说不太如意的排球事业,和现在不太如意的排球竞技场面,还得有一些大的动作才能有所改观,否则对不起她们这些当年为国家拼搏的五连冠老女排,对不住一辈子都在为排球事业奋斗的人。

更多的普通球迷希望吊唁那个曾经引领自己的精神榜样。“我们怀念陈招娣,因为这是一种精神。当时老女排的每场比赛都不会落下,陈招娣和她的队友努力拼搏最终取得成就。她们是中国体育的骄傲,女排精神也激励感动了我们。”这样的感怀几乎是数百名到场球迷一致的心声。

陈招娣的丈夫郭晓明说:“招娣给人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的内容,作为家属,我很感谢大家的关心与支持。”陈招娣的女儿郭晨说:“我深深知道,大家这样关心我的妈妈,是我们家庭的骄傲,同时这不仅仅是我们家的事情,更是喜爱中国女排所有人的事情,也是人们对女排精神的追忆。”

“来世我们依然做姐妹”

陈招娣是五连冠老女排中的一员,她和自己的战友们一起缔造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她们在汗水和伤病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一次次艰苦的挑战中升华了情感。在这个悲痛的时刻,老女排这个一起战斗过的集体在经历了那么多不平凡的岁月后再度聚首送别自己的好姐妹。

孙晋芳、张蓉芳、郎平、周晓兰、陈亚琼、曹慧英、杨希、张洁云、周鹿敏、朱玲、梁艳,这些中国女排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的队员们在一天前就聚集到了北京。她们为自己一起流汗流血流泪的战友送上了一只巨大的“排球”。

这只由白菊、黄菊做成排球形状的巨大花球上写着“我们以你为自豪,永远怀念你”、“中国老女排敬”,寥寥几句渗透着无法言说的情感。“我们用这个排球形象的花球,还有写着‘中国老女排全体’的真正的排球,来表达我们对招娣的纪念。”昔日队中的老大姐曹慧英说,她们都知道陈招娣这辈子最深爱的就是排球,所以这硕大的“排球”由队友们仔细打理。

告别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吃苦流泪,一起拼搏奋斗的队友,老女排的队员们自然情难自已。悲恸的情绪弥漫在她们周围,三十多年的情谊却无法阻止她们的生死相隔。昔日主教练袁伟民走在最前面,提醒爱徒们,“别掉队,跟上,别哭!”

就是这样一支光荣的中国女排队伍,曾经缔造出“五连冠”的辉煌激励着一代人。同样非同一般的情谊也让老女排获得了告别仪式中特殊的一段告别时间。“招娣啊,如果有来世,我们还要一起打球;如果有来世,我们依然做姐妹!”作为老女排致悼词的代表,老大姐曹慧英泣不成声,而郎平、张蓉芳等都眼含热泪、数度哽咽。

从五连冠主力到执教青年女排,再到后来利用业余时间担任中国排球联赛的技术代表,陈招娣把自己的一生都与排球紧密相连。

作为排球管理中心的副主任,老队友张蓉芳也有着对大姐陈招娣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几天,过去大家一起拼搏的情境,不断出现在我的眼前,怎么也不愿意相信她已经离我们远去了。这种痛苦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所以我希望她一路走好,希望她在天堂过得快乐,我想如果有来生,我们还会再做好姐妹、好战友、好朋友。

”作为依旧奋战在排球第一线的工作者和领导者,张蓉芳说振兴中国排球自己责无旁贷,“我们必将尽我们有生之年,全力以赴。”

传承“女排精神”

陈招娣离开了,她是那个辉煌时代的缔造者之一,她也是女排精神的践行者。当年的女排精神让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以自信和昂扬的姿态亮相于全世界,同样也给了那个时代所有人无比激励的精神动力。

送别陈招娣对于所有人而言都十分伤感,但更多她熟悉的亲友则希望,让陈招娣一直引以为傲的“女排精神”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中国女排是那个时代的英雄,那是一个十年浩劫之后百废待兴的年代,是一个需要中国人自己站出来,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行的年代。中国女排用实力和拼搏精神,打败了一统天下的日本队和强手如林的美国队,证明了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所以当年的排球起到了振兴中华的作用。”在为陈招娣撰写的讣文中,前中国奥委会副主席、陈招娣好友何慧娴写道。

陈招娣昔日的队友们一起参加了央视特别纪念节目《永远的招娣》,追忆这位队友,回溯那段艰苦的峥嵘岁月:她们在充满毛刺的竹棚球场上一次次向半昏迷状的极限强度挑战;她们为了保护为数不多的比赛服特地穿上背心;她们在世界大赛的逆境中完成了不可想象的成就。

如今几乎每一位老女排队员都与伤病为伍,都收纳着伤残证,但过去的青春岁月中,她们淬炼而成的女排精神至今仍能感动所有人。

“陈招娣疼得更厉害了,但她一声不吭地坚持着!有些人的青春在花前月下度过,而她们的青春是在流汗、疲劳和伤痛中度过,但是她们的青春没有白白地流逝,她们曾为祖国散发出光和热!”著名解说员宋世雄1981年世界杯期间经典的解说成为这些天来互联网上热传的经典,同样也激励了更多年轻人去重新审视、传承这并不陌生的女排精神。

曾经女排精神被浓缩为“拼搏”,那是为了登上世界之巅的忘我努力。在老女排队员杨希看来,如今女排精神依然有它的激励作用,“女排精神是什么?是无私奉献、胜不骄败不馁、社会责任感以及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实现的精神,大家现在怀念老女排、怀念女排精神,表明社会走到今天,金牌并不是惟一重要的东西,我们要有精神有信念。

”杨希也希望通过体育回归教育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体育精神的魅力,“体育是培养德育精神很好的途径,体育要回归教育,让学生和后代能在体育中接受德育教育、团队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大家对老女排的怀念不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认知,而是对女排精神的怀念,我很欣慰。”

现在,我们追忆陈招娣,重新品味和提倡女排精神并不会过时。

在追逐中国梦的今天,女排精神同样是通向中国梦的通道,因为中国女排的精神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一个集体里共同奋斗,团结度过每一天,就是传递正能量。就像杨希说的那样,“今天我们社会发展了、富裕了,更需要中国女排这种精神,女排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对国家、荣誉的一种责任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