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安浙江大学 浙大王建安教授荣获201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7-07-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项目,荣获201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心血管疾病是首位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防治的重点,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室重塑.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室重塑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机制和为临床寻找新的作用靶点提供依据.研究项目主要有以下创新点:1)首次揭示了"lgE-肥大细胞-相关免疫因子"轴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清lgE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且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项目,荣获201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心血管疾病是首位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防治的重点,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室重塑。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室重塑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机制和为临床寻找新的作用靶点提供依据。研究项目主要有以下创新点:1)首次揭示了"lgE-肥大细胞-相关免疫因子"轴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清lgE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且提示lgE血清水平与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

lgE通过受体FcεR1,激活TLR4/NHE1/IL-6/Cathepsin信号通路,促进斑块形成。

2)率先建立了缺血性心脏病的免疫分子诊断和基因预测技术: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肥大细胞特异性类胰蛋白酶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在冠心病不同亚组中显著差别;肥大细胞特异性糜蛋白酶CMA1基因多态性与血清lgE水平相关,其中GG型人群罹患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提示其在缺血性心脏病风险评估中具有潜在价值。

3)建立了干预肥大细胞相关因子的心肌保护技术:应用心脏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发现了心脏内源性保护因子HSF1通过STAT3信号参与心肌保护,而心脏内源性损伤因子P选择素与心肌损伤相关,硫酸镁抑制P选择素从而保护心脏。

项目首次提供了lgE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直接证据,及肥大细胞相关因子和心脏内源性因子在缺血心脏病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Atherosclerosi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研究成果已在本省9个地区,20家医疗机构,3920名患者中应用,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风险评估,指导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