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明高中 杨学明院士:高灵敏质谱技术在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2018-01-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日,第5届亚洲与大洋洲质谱会议暨第33届中国质谱学会学术年会在北京大学盛大召开.来自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院士在大会上做了<高灵敏度质谱技术在气相及表面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杨学明院士杨院士首先介绍了一下质谱的发展.在1899年由Wilhelm Wien研究发现荷质比Q/ M不同的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会发生偏转,并进一步衡量和定量研究了两种小分子和大分子.质谱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质谱仪包括三个关键部件:离子源.分析器.检测器.未来会变得更加灵敏.

近日,第5届亚洲与大洋洲质谱会议暨第33届中国质谱学会学术年会在北京大学盛大召开。来自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院士在大会上做了《高灵敏度质谱技术在气相及表面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杨学明院士

杨院士首先介绍了一下质谱的发展。在1899年由Wilhelm Wien研究发现荷质比Q/ M不同的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会发生偏转,并进一步衡量和定量研究了两种小分子和大分子。质谱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质谱仪包括三个关键部件:离子源、分析器、检测器。

未来会变得更加灵敏、背景更低、分辨率更高。束散射是一个很好的探测微观相互作用的技术。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另一个里程碑式的实验是:1984年,Lee和他的同事在p-F H2的散射实验中,首次探测到HF前向散射的产物,这已经成为一个共振化学反应的典型例子。

杨学明院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化学反应的高分辨率研究 、离子成像态-态反应的相关动态、分子光解动力学、表面光化学和光物理。

杨学明院士在报告中提到新一代通用交叉束装置 :极高真空(1X10-12torr),低背景,分辨率~3%,检测效率~10-4。重点分析了甲醇的光化反应:H和H2解离的多种途径,氢分子的形成快与慢通道,3D等高线图,甲醇的选择性键断裂,光子的作用等等。

最后,杨学明院士总结说,高灵敏度质谱在气相和表面化学的研究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希望有更多的敏感和强大的技术应用在气相和表面化学的基础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