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虎老婆 汕头胡文虎 一个老汕头人与胡文豹大楼的故事

2017-08-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我个人的旧照片中,有一张是摄于韩江堤边的一堆沙堆上,远远的对岸是汕头民权路头,有一座扇形的欧式骑楼巍然耸立,这是民国年间汕头星华日报社.现

在我个人的旧照片中,有一张是摄于韩江堤边的一堆沙堆上,远远的对岸是汕头民权路头,有一座扇形的欧式骑楼巍然耸立,这是民国年间汕头星华日报社、现在的汕头印刷厂所在地。看着这张照片,总是让我想起很多。

1860年汕头开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汕头埠已成为一个思想活跃、舆论多元的社会,新闻事业也日新月异,是仅次于广州的广东第二报业大埠。而另一方面,缅甸著名侨领胡文虎独具慧眼,把握时机,不惜投入资金、人力发展报业。

1931年7月10日,他在汕头万安街44号独资创办了《星华日报》,该报社址后迁至新马路永安堂,1935年又迁韩堤路韩江边这幢专为报社建造的新楼。1939年6月,日军侵占汕头,《星华日报》停刊并迁至大埔,抗战胜利后,《星华日报》复刊,到1951年春,《星华日报》停刊。

星华日报社大楼上有一只豹的雕塑,汕头人因之俗称其为“胡文豹大楼”,它与俗称“胡文虎大楼”的永安堂制药厂(永安堂大楼上有一只虎的雕塑)两座建筑,交相辉映,以中西合璧的建筑造型和恢弘壮观的气势,成为汕头埠的标志性建筑物。

1950年代初,两座大楼上的虎豹雕塑分别被拆除,“胡文豹大楼”、“胡文虎大楼”这两个名字却依然留在汕头人的记忆中。《星华日报》歇业后,“胡文豹大楼”改作《汕头工人报》社址,1954年后又成为地方国营汕头市印刷厂,至今仍在使用,“胡文虎大楼”则在1950年后,曾作为多家运输单位的办公场所。

外公刚刚上了几年小学,外曾祖父就因为海难辞世,十几岁的外公只能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后来进入星华日报社,成了一名学徒工,无论是印刷作业,还是排版校对,几乎与印刷有关的所有工种他都干过。后来报社变成了印刷厂,外公也渐渐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

再后来,外公因为读过小学,有点文化,干起了总务这个别人眼中极美的差事。合格的管后勤者对自己管理的物品是斤斤计较,滴水不漏的,外公就是这样。在三年困难时期,在文革年代,家里的孩子年龄尚小,一切日用品都是姥姥自己张罗的。

姥姥后来常说,她每每告诉外公家里这样那样的日用品短缺了,外公总是手一挥――等发工资再买。外公什么事都讲原则,丝毫不含糊,自然也得罪了一些爱占小便宜的人。

曾经有人无中生有地向厂里告发外公有贪污行为,可是几经调查,却发现仓库中的物品不仅丝毫无缺,还因为外公精心管理,损耗极少而略有盈余。这件事外公一直引以为豪,厂里小一辈的工友也因为外公的耿直,亲切地称呼外公“总伯”,后来我还听到许多人都是这样称呼外公的。

由于外公在印刷厂工作,一家人都先后成了印刷厂的职工,家也从盐埕头搬到了工厂隔江而望的韩江旁。所谓的韩江旁其实是乌桥岛的一部分,乌桥岛在汕头埠西北部,是一片韩江下游冲积出来的海滩地,清末两广水师提督方耀倡导修堤浚河,遂将韩江改道建洄澜新溪,疏导洪水,使乌桥岛逐渐适合构建各式建筑物。

韩江旁在乌桥岛东部,与中山公园相望,西至解放桥与洄澜桥联通的马路,南、北均濒韩江,成为乌桥岛上一个半独立的区域。这里的最初居民大都是从韩江上游乘船南下的客家人,他们上岸后,多数有搭建了简陋的板棚屋居住,并以编竹器、捕鱼、补锅鼎等手艺为业。

后来汕头鱼露厂、印刷厂在此建仓库及职工住房,外公一家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搬迁到此。韩江旁地势较低,一有台风雨涝,非常容易积水,特别是1969年的“7・28”特大台风,这里成了一片泽国,全体居民只好临时跑到印刷厂大楼避灾。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外公退休了,我也有更多的机会来到韩江旁暂住,各位长辈有时会带到在印刷厂走走看看。记忆中的印刷厂大楼,入门正对着一个值班室,值班室一边是一条转折而上的楼梯,一边是通后边厂区的小门,值班室下面还有一个地下室,有一条楼梯可上下,据说即使是当年“7・28”特大台风,地下室也干燥如常。

由于印刷厂是外公一家很多人就业的地方,爱好摄影的舅舅,就用他的海鸥120相机,为我摄下了这张以印刷厂为背景照片。照片中的韩江堤还只是石篱堤,堤边多处堆着沙堆,又有不少土方建成的小房子,照片中即有一间。每天总有不少工人在堤边小房子周围劳作,将土做成一块块长方形的土方,运到汕头埠作为建筑材料。

晚年的外公身体状况较差,印刷厂的效益也大不如前,甚至有时连外公的退休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外公的医药费则由几位儿女摊派。几位当时都搬出韩江旁居住了,而外公喜欢住在韩江旁的老房子,因为这里能时不时地到印刷厂走走看看,而舅舅却希望外公能到新居,这样外公只好来来回回地在两个地方居住。

外公每日喜欢的就是看报纸,听电台新闻,偶尔喝几杯酒。听电台新闻和喝点酒容易,报纸就麻烦得多,于是舅舅分别订阅了两份报纸,让外公在两边都能天天看到当天的报纸。外公喜好谈论时事,从国际形势到地方新闻,从中央政策到街坊趣事,外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外公故去了,尽管外公是芸芸众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员,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让人道起;但他却是见证胡文豹大楼沧桑变化的老汕头人。胡文虎创办的《星华日报》与胡文豹大楼,共同成为当年汕头报业的一份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