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然采访 本地华乐队开路先锋 ——访陶融华乐队创办人杨浩然

2018-0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陶融儒乐社高龄88岁的琵琶手杨浩然,年轻时把辛苦积累的老婆本全拿去购买乐器,于1959年催生了新加坡第一支配制完整的华乐队.这支乐队前后只维

陶融儒乐社高龄88岁的琵琶手杨浩然,年轻时把辛苦积累的老婆本全拿去购买乐器,于1959年催生了新加坡第一支配制完整的华乐队。这支乐队前后只维持了三年半,却是本地华乐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些年来,每逢周末下午,陶融儒乐社都会传出典雅又悦耳的潮乐。

大厅里几个中老年社员各就各位,弹奏着各自喜欢的乐器,有扬琴、三弦、二胡和琵琶等,最年长的是杨浩然,他现年已88岁。他神情若定,按着应有的节拍拨弄着手中琵琶,跟大伙儿一样不必看谱,弹指间一首首古老又传统的潮曲悠悠地在空气中回旋荡漾……

为组华乐队赔上老婆本

杨浩然弹奏潮乐多年,他对华族音乐的热爱数十年如一日。参加社团活动,热心奉献为社团出钱出力者不在少数,可年轻时的杨浩然还有一股傻劲,为了华乐队的设立,他把用了17年存得的1300元全拿去购置乐器。这可是他得来不易的老婆本呀!

杨浩然来自中国潮州,父亲是音乐神童,五岁就学会掌板。在父亲的熏陶下,杨浩然从小喜欢音乐,11岁开始学习汉乐,学拉椰胡。新加坡光复后,他又跟随父亲学习三弦和古筝,还师从陈启茂学习琵琶,渐渐地掌握了多种乐器。

虽有很高的音乐天分,杨浩然的教育水平并不高,只念了四年书。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是家中唯一的男丁,14岁便得开始挣钱维持生计。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只能当杂工,收入微薄可想而知。

长大了自然想到成家。有了工作,杨浩然就开始为自己准备老婆本。他省吃俭用,每顿饭只花一角半。还好当时一角半除了白饭,还有一个菜和一个肉,杨浩然没因此而饿坏。就这样日积月累,31岁时他存得了1300元,是娶老婆的时候了,他却把这件终身大事搁置一旁。

华乐兴旺期始于50年代

华乐,也称为“民乐”或“国乐”,前者直到六七十年代仍有团体沿用,当年儿童剧社就把华乐队称为民乐队。

在华乐组织出现前,已有从中国南来的音乐师傅在本地落地生根,教导中国地方音乐。早期学民乐者大都接触过潮乐或汉乐,当时的余娱儒乐社和陶融儒乐社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本地华乐的兴旺期始于上世纪50年代。《联合早报》报道,1939年本地出现了一个“铜锣音乐会”,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音乐会创办人任光曾创作很多爱国歌曲支援抗日。然而铜锣音乐会是否属于华乐组织,则无从考究,但后来各民间团体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50年代新加坡仍处英殖民地时代,许多民间团体以文艺、音乐活动来维护和延续中华文化,1953年成立的全星中学生艺术研究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艺研会”聘请汉乐前辈黄汉民为指导,教学以汉乐为基础,是本地首个有组织的民乐团体,是民乐学习的先声。

继“艺研会”后,华侨中学、工商校友会、爱同崇福校友会和一些工团也相继成立乐队,有的还搞演出,掀起青年学习华乐的热潮。

这些乐队跟当时新中国的民乐发展步伐相当接近,不过所用的乐器都比较简陋也不齐全,有些是当时本地唯一的乐器匠王佳和所制造,其他是中国早期传统乐器,如潮州蝴蝶琴、龙头二胡、秦琴、月琴等。

直到50年代后期才有万顺、和成、德兴和翁展发绣庄进口中国乐器。这给组织完整的华乐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仅维持三年半

杨浩然说,他有感于青年学子因陋就简,刻苦自学的热忱,决定在他活动的陶融儒乐社组织一支华乐队。乐队不能没有乐器,杨浩然毅然拿出他的1300元老婆本购买所需的乐器,包括20把二胡,还有扬琴、中阮、小阮、三弦,以及钹、锣、鼓等打击乐器,还欠乐器行40元。

除了杨浩然,连荣史、张炳照、李雪岭和潘鑫构等人也四出奔走招兵买马,本地首支编制较完整的华乐队终于在1959年诞生了。这支乐队前后只维持了三年半,却是本地华乐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以后本地华乐发展的开路先锋。

这支乐队成立当初只有几名队员,后来队员增加到48人,是当时阵容最大的乐队。在各种条件相对落后的年代,乐队要维持发展并不容易。

师资不足,大家只好在困境中摸索。没有乐谱,不同声部的队员分头听唱片和中国电台的广播,一点一滴分别把所负责声部的乐段记录下来,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最终才凑成一份份总谱。

当年,陶融儒乐社的这支华乐队曾多次在社庆时演出亮相,演出的曲目包括《翠湖春晓》《大联欢》《彩云追月》等。其中杨浩然以唢呐领奏的《欢乐新春》,林哲源以小提琴领奏的《陕北组曲》,是本地华乐演奏形式和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

五六十年代之交,本地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并不利于华乐的发展。陶融华乐队不得不在1962年解散,走入历史。杨浩然则把乐器捐献给康乐音乐研究会。

为组织华乐队耗尽了老婆本,杨浩然不得不延后成家。周围的人都笑他将来“人老儿子小”,他一点也不在乎,唯一的要求是“婚后一定要让我继续到陶融儒乐社活动”,而他的太太也信守承诺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