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集团袁国华 【集团风采 】临港集团总裁袁国华:大开大合打造资源整合平台

2017-09-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既具雄心亦有相当执行力,步步实现理想,目前无论集团的规模实力还是园区的产业集聚能力,同业开发企业已罕有比肩者.2015年,临港集团旗下漕河泾

既具雄心亦有相当执行力,步步实现理想,目前无论集团的规模实力还是园区的产业集聚能力,同业开发企业已罕有比肩者。

2015年,临港集团旗下漕河泾开发区和临港产业区被上海市委确立为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2016年,临港产业区再被确立为主体承载区。

成立13年后,临港集团脱颖而出。

“今年,我们已与70余家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旗下园区有7000多家设立工厂的企业落户,临港集团不是传统的园区开发企业,我们要做的是,打造大开大合的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临港集团总裁袁国华对《上海国资》表示。

临港集团的蓝图是,未来业务板块中,传统的租售物业收入大概占40%,投资收入占20%—30%,服务性收入占20%—30%。

这预示着其重心将逐渐转移至产业投资与为企业提供各类共性服务,颠覆园区开发企业的传统形象。

《上海国资》:您曾提到,临港集团不是传统园区开发商,那您认为临港集团是什么样的角色?

袁国华:传统的园区开发商,利润依靠销售和租赁地产,商业模式是从开发到招商再到物业管理。但这种商业模式一旦等到资产成熟,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就很难持续增长。临港集团要向资源聚集、金融聚集、产业聚集的角色蜕变。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我们会着力推动集团和园区转型升级,临港集团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和城市更新的建设者。

《上海国资》:要成为产业发展推动者和城市更新建设者,临港集团主要将采取什么样的举措?

袁国华:我们现在正积极推动“三大融合”,即产城融合、产融结合和产学研融合,努力搭建平台经济,形成全生命周期的科创服务体系,以提升园区开发主体的核心竞争力。

在推进产城融合方面,临港集团专门成立了大服务公司,在为园区、产业、企业提供科技、人才、物业、生态等多方面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园区商业、教育、医疗、社区等社会资源的功能服务,推动产业园区向商业社区、生活社区转变。

其次,在产融结合方面,我们不断在努力改变功能性企业资本结构单一、融资渠道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单一、激励机制单一的局面,探索打通国内外金融资源,满足园区内企业的金融投资需求。事实上,随着现在一大批新兴产业发展,他们非常需要资金支持,小企业有小企业的需求,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需求,所以金融在我们投资管理中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服务。

第三,我们着力推进产学研融合。为响应科创中心建设需求,集团不仅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独立的技术研发机构,而且还与上海交大、复旦、清华、电子科大、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联盟,加大孵化器投入,更深更广地整合科创资源,放大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效应。

《上海国资》:推进产学研融合,对于园区开发企业来说,是否承担的风险较大?

袁国华:从临港产业园区来说,是科创中心的主体承载区,而科创中心的内容不仅仅是研发,最重要的是科研成果的运用和产业化,科技不仅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源泉,而且是产业不断升级和积累的源泉。我们要搭建起两者之间的桥梁。

另外,如果要成为社会资源整合的大平台,仅仅依靠招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和大学对接,与科技型、原创型的机构合作,建设科技的桥头堡,将毛细血管延伸至大学,源源不断地将好的项目流到园区。

当然,会有一定的风险。但企业不仅仅要盈利,还要学会怎么使用资金。资金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为了临港产业园区的未来,扶持科创,解决科研成果到产业化规模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我们这种功能类企业需要承担的。

《上海国资》:从最近几年临港集团的发展战略上看,对外战略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对于一个园区开发企业来说,主要目的是什么?

袁国华:我们今年已与70多家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包括地方政府、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咨询公司等,我们的意图是加快区域拓展,夯实园区产业,加强服务支撑。

比如,我们与阿里云、启迪集团实施合作,导入了更多知名的创新创业品牌和相关服务资源;与复旦大学、SMG等多领域的战略合作,导入文化、创业、创新的元素和产业融入到临港旗下的相关园区。

今年11月,我们还与海外的战略伙伴一起“走出去”,在美国旧金山设立了临港海外创新中心,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今后,海外拓展会进一步继续与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在美国硅谷和德国设立创新分中心,寻求与当地先进的孵化器运营团队合作,合力打造临港集团海外孵化器项目。

《上海国资》:实际上,临港集团在空间拓展上已经在强化,比如与上海各区合作开发产业园区。

袁国华:区区合作、品牌联动一直是我们所坚持的。过去5年,我们先后和上海松江区、普陀区、静安区、宝山区、奉贤区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走出上海,与江苏盐城、大丰市政府亦签订合作协议,启动了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的开发建设。

目前,我们的园区基本上覆盖全市12个区,在长三角地区亦有布局,空间得到了低成本高速度拓展。

下一步,我们与上海各区合作力度还会加大,比如推进老工业地块改造和产业机构升级,并会注重轻资产运营管理模式,输出品牌、资本等合作方式,积极储备园区开发的土地资源。

《上海国资》:与多个区合作开发园区,是否会分散资源?

袁国华:我们将建设若干产业集群,分布在各个园区,各有特色,有开有合,形成具有发展影响力的产业链、功能链和价值链。

比如松江科技城集聚的特色产业是3D打印、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浦江园区则主要聚集检验检测、精准医疗、生物信息、医疗机器人等领域企业,该园区已发起全市首个检测检验产业联盟;康桥园区则集聚国内外众多节能环保、金融投资、企业总部和文化产业的企业;南桥园区则在建设“东方美谷”,聚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美容医疗等产业跨界融合。

应该说,这是推动临港产业区发展的一个动力和引擎所在。

《上海国资》:临港集团对于旗下各园区的产业布局有什么样的规划?

袁国华:我们的规划是,依托临港高端制造业基础、漕河泾高新技术研发基础、自贸区政策先发基础,期待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园区布局。

比如,临港产业园区和漕河泾开发区是临港集团的核心区,临港产业园区要以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的共性技术平台,希望在民用航空发动机、再制造、燃气轮机、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漕河泾开发区则要建设科技服务示范区,要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商业模式好的优质企业和项目,提升产业的辐射功能,争取培育一批众创空间,从而形成创新孵化、创业投资和产业发展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的局面。

其他园区,比如临港松江科技城、临港奉贤园区、浦江园区等均根据产业特色各有分工。

《上海国资》:临港集团已经制定了企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临港集团的目标是什么?

袁国华:到2020年,我们要成为上海市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综合性国际智能制造中心。

具体的经营指标是,集团开发园区的企业营业收入要达到10000亿元,园区企业利润要达到450亿元,属地税收要达到400亿元。

园区企业营业收入、工业产值、引进产业项目投资总额、属地税收等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要超过10%。

来源:上海国资

作者:王铮

临港集团招商服务中心是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商服务的主要责能部门。临港集团是上海市国资委下属唯一一家以园区投资、开发与经营和园区相关配套服务为主业的国有企业,旗下拥有上海临港产业区、漕河泾开发区、美国旧金山海外中心等十几个园区,以及上万家入驻企业,包括4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