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浩亮大雪飘 【转】一个大师的遗憾——记钱浩亮

2017-12-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吴霜 命运是件让人不好琢磨的事情. 人喜欢在发生了许多事情之后去谈论事情的经过,人更喜欢在事后去评论.评判事情的经过, 而人最大的憾事是不能

吴霜 命运是件让人不好琢磨的事情。 人喜欢在发生了许多事情之后去谈论事情的经过,人更喜欢在事后去评论、评判事情的经过, 而人最大的憾事是不能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预知事情的结果,因为如果是那样的话,许多不必要的事情就可以避免,许多浪费了的时间就可以节省,人也因而不会有那样多的追悔和沮丧。

可是不幸的是人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选择的。有幸一帆风顺的人喜欢在事后矫揉造作地感叹人 生,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我总觉得越是浅薄的人越要长吁短叹吹嘘阅历深厚,而那些真正历尽生活甘苦的智者到头来两鬓披霜,目光却会如夕阳晚霞照亮天边景色,一切即已成过去,却只道是“天凉好个秋”。

又见钱叔叔 再看见钱浩梁叔叔,我就有这样的感觉。

他的样子其实没有怎么变化,仍然是很伟岸很敦厚的气质,没有怎么发胖,当然照他那样的身躯即使增加些体重也不会影响形象,但是他依然象许多年前我印象中的那个样子,高大并且健硕。只是仔细看去,显得有些低沉和孤独。

他好象是一颗方正的图章,曾经威风地被打印在许多名篇贵画上面,却被不识真货的新主人冷落在紫檀壁柜里,披上了一层青灰,偶然打开柜门时会瞥见它笔直硬挺的躯干上闪烁着一丝耀眼的晶亮。 钱浩梁是谁?钱浩梁是他的原名,他是一个京剧演员,武生,英姿矫健的身材,宽厚深亮的歌喉。

钱浩梁的名字后来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因为他改了名字,改了以后的名字变得国人尽知,虽然他有时会摇头叹息不愿认定对于自己这是一件好事,但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他被命运推进了一个奇怪的时空,因为在一出现代京戏“红灯记”里扮演了主人公李玉和,钱浩梁变成了浩亮,“浩亮”的大名从此被人一直叫到今天。

直到现在,我都称呼他“钱叔叔”,而在众多人的眼里,他是浩亮--那个家喻户晓的样板人物李玉和的化身。

回身探寻一眼,原来生命的周期就象风雨夜里的闪电一样迅猛,将近三十年的光阴,用毛泽东先生的话说只是“弹指一挥间”。 我认识浩亮,是大约五六岁的样子吧,一个孩子刚记事不久的年龄。

小时候,我家是一个高台阶、大红门,是一条弯弯的石子甬道,是一个有着青砖灰瓦的四合院,是一棵棵丁香、海棠、芙蓉、葡萄藤点缀的明净院落。我很小,不太知道大人们的事,但是知道爸爸吴祖光是一位许多演员们尊敬的剧作家。

我家的院子里来的最多的朋友是演员,尤其在一段时间里经常来玩儿的是一群年纪很轻的来自于中国戏曲学校(今天的中国戏曲学院)的京剧演员,大约都只是二十啷当岁吧,里面有几个后来是很著名的演员,象刘长瑜,象刘秀荣、象李光,还有张曼玲、曲素英,而他们当中最具“角儿”象儿的是身材傲岸声音沉厚的钱浩梁。

钱浩梁在这些人当中好象是年龄最大的,那时候他正在谈恋爱。他的女朋友是曲素英,曲阿姨有双特别大的眼睛,爱笑,说话有一股沙沙的唐音,她是他们那群女生里个子最高的,大概得有一米七吧。

钱叔叔是长靠武生,曲阿姨是青衣旦角,他们是同学。曲阿姨总说,大概钱浩梁进学校以后遍览群芳发现只有她的个头能够和自己搭配得上才认准了她穷追猛打的。

反正我在我家的院子里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在谈婚论嫁,那时候他们俩正值花季年龄,郎才女貌,羡煞旁人。 京剧中“大武生”演员第一个基本要素就是要有高大魁梧的身材。

钱浩梁的身材,用看过许多演员的戏的我爸爸的话说是“天生的大武生坯子”。钱叔叔得有一米八以上的个头,虎背狼腰,肩宽胸阔,基本功极为厚实,还另有一副一般动作武生极为难得的嗓子,唱起来照样功夫了得。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钱浩梁并不来自高大勇猛的北方人家,却是个地道的浙江绍兴小子,怎么会长了这样一副身架?曲阿姨戏说,兴许钱浩梁家几代以上是从山东逃荒逃到江南去的。就因为这样一副身架,又在那样生猛精壮的年龄,我爸爸老觉得他会吃不饱,钱叔叔说,吴老师总问他“吃得饱么?”时不时塞给他一些钱,让他带着曲素英到家里来吃饭。

钱叔叔说,在他的青年时期,五十年代末正好遇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还真的有吃不饱的时候。偶而就算是兜里有了一点儿钱,也未必有餐馆可去,因为那时候去餐馆吃饭要先去领票提前登记。

于是有一次他们几个戏校的同学哥们儿凑了钱去西单鸿宾楼开一顿。那一次,许久没有见到过那样多的一桌饭菜了,他开始狼吞虎咽,那种最常用的饭碗,他吞下去了十一碗大米饭!

另外一次,同样是那个年代,他们剧团去鞍山演出,在工厂的餐厅里,他一次吃下过六十个包子。 与父亲的亲情不浅 我爸爸总觉得钱浩梁会吃不饱是有道理的,另外这还可能和一种“惜材”的心态有关系,物以稀为贵、少见多怪嘛。

在我们家,从我爸爸的爸爸也许更早几代算起,就没产生过这样身大力壮的大个头,我们家属于“短小精干”人种。反正直到现在,只要见到一米八以上的人,我爸爸仍会说人家“嘿,这人可够高的”。

总之那时候,我对钱叔叔的大个头是印象深刻的,总觉得仰头看了半天也够不到他的头顶上去。我要他举我,喜欢他双手抱起我的腰忽悠一下举到天花板上那种突然失重时的离心感觉,同时有一种奇怪的心理,想看看他的头顶,看看那里的头发会不会被太阳晒成了黄颜色。

曲素英到现在还总爱提起,她那时候曾经在我家的四合院里住过好些日子。他们是六零年从中国戏校毕业的新中国第一期的京剧本科学生,十年坐科,毕业以后组成了中国戏校试验京剧团,他们都是试验京剧团的演员,登台演出的头一出大戏是我爸爸写的新编京剧“武则天”,主演是曲素英。

那段时间他们在东安市场的吉祥剧院演出这个戏,而我家地处东安市场附近的帅府园马家庙胡同。

看到他们天天从大老远的戏校宿舍赶到吉祥演出,很辛苦,我爸爸和妈妈就提出曲素英住到我家南房里,不用天天跑路了。这样,曲阿姨就在我家住下,而钱叔叔尽其未婚夫婿的责任,天天一大清早就来按我家的门铃,提着早点--烧饼啦、油饼啦、豆腐脑啦、包子啦,我常看见钱叔叔高大的背影迈着大步子走进南屋,进门的时候我会害怕他的头撞到门框上。

我喜欢看戏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我爸爸作为他们那个由青年演员组成的试验京剧团的编剧,经常要到各个剧场去看戏。

那是一个戏曲的年代,买票到剧场里看各种舞台剧是人们最高级的娱乐享受。我因此常常跟着爸爸去看戏成了一个热情的小观众。我去看钱叔叔演戏,他在台上演“伐子都”、“挑滑车”、“赵云劫江”,穿上高低靴戴上头盔使他的个头凭空又增高了二十公分,足有两米高,真是威风凛凛啊,那才是一个长靠武生的标准形象。

曲阿姨告诉我,钱叔叔的行头(京剧演员所用服装、道具统称“行头”)需要特制,因为他的个头比一般人高大,普通的服装、靠旗、刀枪把子穿在他的身上都嫌偏小,他的服装要做得比别人的大,靠旗要比别人的长,手里耍动的刀枪等“兵器”也须比别人的大,用他自己的话说:总不能让观众看我在台上耍“筷子”。

小时候看过的钱叔叔的戏,现在想来戏文的细节都差不多忘了,但却清楚地记得他披着颜色斑斓的大靠,上面绣了圆团团的花纹,舞姿沉稳地在台上把长枪大刀耍得令人眼花缭乱。 我爸爸总是说,近代京剧史上只有两位条件最为全面的大师级的武生演员,一个是杨小楼,一个是尚和玉。

这两位演员都是高个子,一身精良漂亮的武工,尤其杨小楼,嗓子又好,上得台来,没有人比得了。爸爸说如果说有谁能够继这两位大师之后成为第三个,那就只有一个钱浩梁了。

钱叔叔在中国戏校里曾经有幸师从尚和玉,那时是五十年代,尚先生已经是八十岁的人了,除此以外,他还跟随七十多岁的迟月亭、茹富兰等几位老演员学过艺,他们都是在过往的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武生艺术家。

我爸爸和中国戏校试验京剧团真正结缘,可能得算是一九六一年的那次带团去上海演出了,而那一次在上海的演出对于钱浩梁来说,是他的技艺获得真正展现的一次重要经历,他因此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同时,更引起了一个重要人物的注意,这个人就是江青。

爸爸说,上海的观众和北京观众很不同。他们是“海派”观众。 决定让这些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京剧演员们组团去上海闯世界是中国戏校领导们的一个大胆计划。当时那些演员们都只是二十几岁的大孩子,谈不到名气,更没有什么记录,见惯了大角儿大人物的上海十里洋场怎样接受北京来的这些小演员呢?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先生知道了便提出了一个建议:让吴祖光带他们去。

我爸爸当年是在上海住过多年的,他的几个话剧都曾在上海引起过轰动,上海的名角艺术家几乎都是爸爸的朋友。

有爸爸的带队,到了上海定有各界朋友相帮,上台肯定赢得“碰头好儿”,准保就会出师告捷。于是,大军浩荡,带着一群有勃勃生机、英姿飒爽的梨园后生和几台大戏,爸爸他们一行人启程奔赴大上海。

果然不出夏衍先生所料,在上海大舞台上,观众席轰动了。十八岁的刘长瑜一出“卖水”,从此便奠定了她旬派花旦的领袖地位。还有刘秀荣,师承名家王瑶卿,演出的“十三妹”也是亮丽夺目。可是,爸爸说,那一次最为耀眼最使观众着迷的演员就是钱浩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