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桐利有什么背景 “一带一路”背景下 在巴勒斯坦可以有什么作为

2017-07-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青在线讯(实习生 王倩)"一带一路"能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哪些机遇?有关这个话题的讨论日趋热烈.在此背景下,巴勒斯坦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

中青在线讯(实习生 王倩)“一带一路”能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哪些机遇?有关这个话题的讨论日趋热烈。在此背景下,巴勒斯坦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受到“特殊”关注。4月19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就专门举办了一场“巴勒斯坦与‘一带一路’——中巴经贸合作投资研讨会”,探讨中巴之间潜在的合作领域和方式。

巴勒斯坦驻华大使法理兹•马赫达维坦率地说,在现阶段,中巴交往还主要集中在人文交流层面,巴方期待与中方在基建和旅游方面有更多的合作。同时他也指出,巴以冲突问题给“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给中巴合作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此,中巴双方需为合作共同付出更大的努力。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安春英,特别提到了巴勒斯坦局势及资金市场风险问题。她认为,巴勒斯坦财政状况入不敷出,这给双方之间的投资活动带来了很大风险。树立发展安全观、关注当地民生问题,将有助于安全问题的解决。双方可以借鉴、采取一些新型合作模式,比如建立经济特区,或者以基础设施开发换取资源的方式,降低资金和市场合作风险。

由于长期受到巴以冲突和中东问题的困扰,巴勒斯坦在中国媒体上的国家形象趋于固化,给中国企业和人民留下的是“纷争不断、动荡不安”的刻板印象,这严重影响了巴勒斯坦政府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项目中发挥作用。就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首席中东专家涂龙德对两国媒体合作的方向给出了意见:双方媒体要着力塑造巴勒斯坦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正面形象,对当地的招商引资方针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对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招商引资成功案例的报道,激励更多尚处于观望阶段的投资者到巴勒斯坦投资。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授戴晓琦、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姚惠娜,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中巴在教育文化方面的合作潜力。戴晓琪认为,当前中国国内紧缺具有阿拉伯文化背景的巴勒斯坦籍专家,在巴勒斯坦的中国留学生也相对较少,中巴双方在教育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戴晓琪也指出,中巴文化交流合作也缺乏整体规划,存在极大的随意性,为此必须作出适合当前状况的顶层设计,确定目标及路线,同时需要建立多维度的互动机制,以保证沟通的畅通以及合作的推进。姚惠娜则认为,巴勒斯坦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是相当高的,其人力资源优势可以为中巴合作提供便利。

巴勒斯坦绝大多数人口信奉伊斯兰教,中国穆斯林群体非常关注巴勒斯坦穆斯林的状况,这也许可以为中巴合作打开了新渠道。北京国际问题研究所伊斯兰中心主任铁国玺认为,宗教是中巴两国增进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围绕宗教交流开展的旅游及人文交流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两国人民的互信和理解。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王行最,也提出了向巴勒斯坦发展业务的愿景。他认为,企业投资当地公益、当地政府给予企业政策优惠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巴勒斯坦当地民生、就业等社会问题的解决,还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扶贫基金会有望充当巴勒斯坦当地政府和中国企业之间的桥梁,促进中巴社会公益与企业投资发展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