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马清明 新华网2004全国“两会”访谈 嘉宾:湖北仙桃市委书记马清明

2017-10-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3月3日上午,刚刚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湖北仙桃市委书记马清明做客新华访谈,就"三农问题"接受新华网专访,与新华网友在线

    3月3日上午,刚刚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湖北仙桃市委书记马清明做客新华访谈,就“三农问题”接受新华网专访,与新华网友在线交流。

[访谈节选]

中国农民是最纯朴、最善良、最本分的群体

· [网友三农传真]:亲自接待过上访的农民吗? (11:22)

· [马清明]:我的手机电话24小时开,很多农民都知道,有什么事情就跟书记投诉一下。我们接到这样的电话以后,比如他反映村里的经济问题,反映班子腐败问题,我们马上派纠风办去查处。我们有定期接待上访制度,包括我,半个月要接待一次,这里面有不少是农民,他们直接来上访,我们听取他们的一些想法,面对面的解决一些问题。 (11:23)

· [马清明]:我亲自接待过上访的农民,我蹲点在“棚场镇”,我们下去也接待过。这两年接待农民上访也是比较多的,有个别的上访,也有集体的上访,都接待过。 (11:23)

· [马清明]:农民上访80%以上投诉的问题都是真实的,而且也是有理有据的,这和基层干部有些工作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比较粗暴,导致一些农民上访,甚至是反复上访有关。只要我们接访以后就感觉农民提出的问题有道理,这些问题都是应该在基层解决的,但是因为没有一级一级的在基层解决,所以农民才上访。 (11:24) 

· [马清明]:我觉得中国农民是最纯朴、最善良、最本分的群体,他们最通情达理,而且也最容易得到满足,往往你为他们做一件很小的事情,他们都会记住,而且想方设法的要回报你。我下乡的地方,他们那儿的队长病重了,要见我一面。

我抽空驱车200多公里去见了这个老队长一面,他见到我很高兴,病好了很多,说自己还能活几年,可是我走了,他就去世了。我们作为地方官员,最愧疚的就是为农民办的事非常少。 (11:25) 

· [马清明]:现在农村很穷,农民很苦,这是我们地方官员最大的忧虑。 (11:26) 

减人、减事、减支

· [主持人]:推行改革过程中被减掉的部分人来找过您上访么?

· [马清明]:也有。但是总的来说还不是很多。因为整个全市改革的大的氛围已经形成了,首先是工业改制,大量的人员下岗分流,然后通过招商引资,让他再上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进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应该说阻力有,但不是很大,有比较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太理解,也来找。为什么要我下岗,下岗以后要给我安排工作。像这样个别的,我们也做了一些安排,确实家庭比较困难,特别是两个一起下岗的,我们一定要解决一个,保证他的基本生活能够过得去。 (11:26)

· [主持人]:在仙桃被改革减掉的这些人员多不多? (11:27)

· [马清明]:也比较多。相对于其他城市要好一些,为什么好一些呢?一个是我们大型厂矿不是很多,我们主要是中小企业。仙桃这个地方商业流通还比较活跃,再就是我们招商引资这几年力度比较多,所以就业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大,压力稍微小一点 (11:27)

· [主持人]:从政府机构分流出去的人是怎么想的? (11:28)

· [马清明]:从政府机构分流出去的,我们也开辟各种渠道,农业产业化也开辟一些领域,让我们的干部能够进入。现在有些干部在乡镇当经委主任都不当,到村里养一万头猪或者种一万棵树。现在农村就业领域也比较宽广,为干部分流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们招商引资很多都是从机关进入民营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在那儿找到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 (11:30)

· [主持人]:就是说给他们提供的选择比较多。三农问题的解决肯定要伴随政府机构的改革,您认为下一步政府机构,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机构改革的趋势是什么?仙桃目前走到了哪一步? (11:30)

· [马清明]:现在仙桃是减人、减事、减支。第一步是减人,当然现在也没有减到位。我觉得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对于夯实农业、农村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改革就是要转变职能,要精简富余人员,但绝不意味着乡镇的基础作用可以削弱。通过乡镇改革,使乡镇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使乡镇党政的组织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进而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11:31)

三农问题不仅要做“减法”,同时要做“加法”

· [主持人]:现在又是市委书记,您刚刚到仙桃时,那时候的农村是什么样的? (10:46)

· [马清明]:仙桃是江汉平原的腹地,水患非常严重,所以农民负担也比较突出。第一,它是粮棉主产区,对国家贡献很大,但是农民负担很重。第二,那个地方水患很严重,仙桃三天下雨就要排涝,三天不下雨就要抗旱。农业生产成本很高。

再加上仙桃地少人多,资源非常贫乏,在农业效益比较低下的情况下,农民生财无路,农村的困境很难改变。所以我们去时,农民亩平均负担达到200多元。我第一次参加人代会,做的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就是减负,向全市承诺,亩平均减负50元。  (10:47)

· [主持人]:仙桃也曾经因为农民负担过重被曝光,那时候的农民,你是否了解他们是怎么反映情况的? (10:47)

· [马清明]:当时我们的压力很大,因为农民负担比较重,很多劳动力外出了,有的全家举迁,但是村里、组里的税费政策还要完成。有的关门闭户以后,村里就按照房头,一间房交多少税费,一亩田交多少税费。钱迁出去的农户就把房子拆了,结果一连拆几户,我们去的时候,1999年,那时候一个村里拆了50多户。

后来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说村里怎么拆了这么多房子,一打听是农民负担太重,所以《焦点访谈》对仙桃曝光。 (10:48)

· [马清明]:这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那一年应该说农民减负的转折年。我们借助中央电视台曝光这个契机,大抓农民减负。当时提出亩平减负50块,我们当时提出四条,总额不能变,卡外不能加码,两税不能平担,严禁暴力收款。

把这四条禁令作为一条高压线,谁撞处理谁,当时减负遇到很多困难,我们提出三个宁可,三个不可:宁可得罪少数干部,不能得罪广大群众;宁可牺牲任务,不能违背政策;宁可机关过不去,不能让农民群众过不去。 (10:49)

· [马清明]:当时表明市委市政府的态度非常坚决。那一年减多少呢?一刀子砍了8000万,农民负担砍了5000多万,学校负担砍了3000多万。2001年再减11块。2002年又结合税费改革,把亩平负担控制在100元以内,同时大力减人减制,当时全市减12000多人,一个就是教师,包括民办教师减了5000多,包括各级村组干部也大量裁员,使农民负担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控制。

农民对此有所感觉,而且应该说反映还比较好。 (10:50)

· [主持人]:那次媒体的曝光是重视“三农”问题,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一个契机。如果没有这次媒体的曝光,您当仙桃市市长时,有没有开始重视? (10:51)

· [马清明]:我们已经开始重视了,因为我们下乡调查时,农民反映非常强烈。每次说减负,但是负担越减越重,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焦点访谈》曝光以后,更促使我们使用铁的手法要减负。但同时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每年这么减,老百姓的期望值也很高,第二年减了,希望你第三年再减。按照我们现在这样一个体制,机关干部也好,学校运转也好,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农民负担来支撑的。 (10:52)

· [马清明]:在这样一种体制下,不断减下去,最后减下去的结果就是学校要关门,机关也无法运转。我们觉得减负还有一定的空间,减到一定程度就走到死胡同了,没办法再减了。这就带来一个思考,三农问题一个是减法,同时要做加法。

减法就是让农民减负,加法就是让农民增加收入。所以我们感觉中央一号文件下的非常及时,可以说是给广大农民赠送的新年大礼。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导下,一手抓减负,一手抓增加收入,逐渐解决三农问题。 (10:53)

· [主持人]:您刚才说不但要做减法,还要做加法,这个加法就是给农民增收,在增收方面怎么做? (10:56)

· [马清明]:一个是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2000年与农民减负同步,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6万亩,全省最高。我们退耕还湖,退耕还鱼,发展水产养殖。一亩水产养殖是三亩稻田的效益。第二,抓住中央的好政策,提升农副产品价格好的机遇,发动农民多种多收、多养多收。包括禽蛋现在价格涨得很高,这时候只要增产就能增收,所以我们发动农民多种多养来增加农民收入。 (10:56)

·[马清明]:特别是今年禽流感爆发,仙桃又抓住机遇,禽流感爆发,人们不吃鸡不吃蛋,这样水产价格上涨,生猪价格上涨,我们发动全市人民大养其猪,大养鳍鱼,提高农民的收入。现在仙桃八大农副产品全部都有大龙头,通过大龙头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化发展,推动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战略性产业调整,推动农民增加收入。

当时仙女手捧仙桃这片绿洲,看到这里非常美,就下凡到这里,到这里感到民风纯朴。我们江汉平原不太适合优质水果的生产,粮食、棉花是我们的种植业主导。 (10:58)

· [主持人]:除了鼓励农民种植这些特产。您在做市长时解决三农问题就是减少农民的数量,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走向工业,走向第三产业,这样就能加速农民致富? (10:59)

· [马清明]:去年人代会上,家宝总理到湖北团听汇报,我专门做了发言。我们觉得解决三农问题,功夫在门外。中国的农民在太多,农村的面积太大,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只有缩小农村才能富裕农村。所以我们觉得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业来抓农业,不能就三农问题来研究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应该跳出三农,跳出农业来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看法。 (11:00)

· [马清明]:仙桃的做法就是要打造轻纺工业城,仙桃不搞重化工业,围绕轻纺工业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提供很多岗位,这样让富余劳动力从土地剥离出来,进入工厂,进入民营企业,找到自己的饭碗,走上就业和致富之路。

我们有一个“棚场镇”,它是中国无纺布出口第一镇。这样吸引大批农民进厂务工,现在有2万多劳动力就业,它只有15000多农户。他们体会就是一人打工一家脱贫。我们一个民营企业一年发工资就是一两千万。 (11:00)

· [马清明]:有大批的老板来到仙桃,推进了仙桃的城市化,加快了仙桃的工业化,同时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我们今年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人。仙桃现在60%是农业人口,150万人,农民占100万,通过十年工业化,使我们的比例能够倒过来,将来的城市化率、城镇人口能够占到60%以上,把农民人口降下来,这样仙桃就能实现全面小康,就能走上富裕之路。(11:01)

· [风之鹰]:我是从农村来的,请问解决三农问题是减重要还是帮重要?(11:02)

· [马清明]:我认为帮比减更重要,减是必要的,但是只有帮助农民找到一条致富的长远出路,才能真正的解决三农问题。帮就是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第二就是把农民和市场对接起来,发展一些优质的绿色产品,让农民增加收入。第三,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生产的、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需要,帮助发展农村的各项事业,使农民能够改善他的生活质量,改善他的居住环境,全面奔向小康之路。(11:03)

“三农”问题根源是分割二元体制

· [报国忧无门]:请问马代表:造成“三农”问题的真正根源是什么?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谈“三农”问题,但真正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措施却很少,您认为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要抓什么? (10:53)

· [马清明]:“三农”问题根源还是在咱们国家分割二元体制所造成的。在这样一种体制下,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农民、牺牲农村的利益为代价的。仙桃每年从农民身上要收农业税、特产税大约一个亿,农民是纳税者,农民除了交税以外还要承担很多税外的付出和投入,比如说修路、修水利、搞农民基本建设要农民投工投劳,还有集资办学。 (10:55)

· [马清明]:像沿海发达地区基本上就不存在“三农”问题,当然有些贫困落后的地方还是有,但总体上看这个问题已经不突出了,因为农民负担已经减到最低限度,而且都是通过工业化的发展来反补农业,通过城市化的发展来带动农村,真正走出了一条城市一体化的发展路子。

像我们江汉平原,仙桃市也应该走出这条路子,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真正解决“三农”问题,但是要走出这一步,从江汉平原实际情况来说还有较长的过程。 (10:55)

“五张名片邀天下,桃花源里好创业”

· [主持人]: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样? (11:02)

· [马清明]:我们是区位优势,仙桃地处中国最东部,而且交通非常方便,加上毗邻大武汉,所以很多外商看好仙桃,愿意在仙桃投资,把它的生产基地放在仙桃。我们利用这个区位优势,同时增创体制优势、环境优势,把仙桃形成中部的投资洼地,让人才、技术、资金、项目都向仙桃这个地方来流,使仙桃借助外力能够得到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 (11:03)

· [主持人]:“五张名片邀天下,桃花源里好创业”,能不能解释一下? (11:04)

· [马清明]:五张名片,一个就是体操之乡,而且国家体操训练基地就放在仙桃,我们想打体操牌,今年要举办首届体操节。第二张就是仙桃号称湖北温州。仙桃和温州市情特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仙桃人非常聪明,而且商品经济头脑发育比较早,仙桃也没有什么资源,国家也没有什么大的投入,我们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

根据这样一个情况,着力争创体制优势,让仙桃像温州一样,能够充满体制活力,把企业该退出国有的退出国有,该退出集体的退出集体,因为都是中小企业,都发展民营化。

(11:05) · [马清明]:我们现在90%以上的企业都退出了。第三张就是武汉后花园。我们离武汉80公里,我们的领土和武汉已经接壤了,我们想在武汉这个城市圈当中找准仙桃的定位,按照后花园这个定位来发展仙桃的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

在经济发展当中当好武汉的二传手,农业上我们就是菜园子,把我们的优质农副产品提供给武汉大市场。工业上就是围绕轻纺工业的发展。第四张就是中部投资洼地。 (11:06)

[马清明]:我们要致力于创造中部地区一流的投资环境,把这张名片打好。第五张就是打造轻纺名城。把轻纺名城作为仙桃的亮丽名片打出去。这样使仙桃以轻纺名城的特色形象致力于全国、全省的城市之林。打好五张名片就是把仙桃推介出去,增强仙桃的吸引力,促进仙桃的对外开放。 (11:06)

农民进城后一定要有就业岗位,否则转移劳动力是一句空话

· [主持人]:咱们有没有统计过,每年离开土地的农民是到外面打工多还是就地解决就业岗位多? (11:07) · [马清明]:两个50%。仙桃从农村里走出去进城务工经商的是30万人大军,15万人在外地,在沿海,15万人进入仙桃的民营企业。

这两年我们自己的企业,我们招商来的项目出现了招工难,就是因为我们大量的纺织服装要招收一些青年女工非常困难,现在出现这么一个情况,走出去到沿海打工的现在倒流回来,家门口能够赚钱,何必原走他乡。同时也出现外地打工人员到仙桃来打工。 (11:08)

· [主持人]:您觉得这个路子是不是已经可以很好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11:08)

· [马清明]:关键是经济要发展,产业要发展上来。农民进城以后一定要有就业岗位、就业机会,这样就要通过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来培植经济增长点,否则转移劳动力是一句空话,进来没有活干就会给城市带来压力,给社会治安带来危险。仙桃人经商意识很强,也会做生意,在农业经济效益比较低的情况下他不愿意种田,我们通过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创造了条件。 (11:09)

打造亲民政府、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

· [钢结构]:我认为“三农问题”恐怕短期内(3-5年)得不到基本解决,现在是内忧外患,能够缓解就不错了。中央提出给农民增收减负的方向是对的,国家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距大,“三农问题”的表现也各异,光有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各级政府还要有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措施和办法,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农民得到实惠,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农村的现实,有体力、有头脑的农民工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特别是中西部),在家的多是老弱人员,“三农问题”的解决出路的根本在于农村,动力在于农民自己,环境政策靠政府。

我想请问马书记:如何与农民连动? (11:11) · [马清明]:解决三农问题,我们觉得政府要发挥主导主体作用。

这位网友说的非常对,要同农民形成互动的关系。政府打造亲民的政府,就是要关注民生,要为民谋利,为解决三农问题扎扎实实地办事情。现在三农问题怨天没有用,关键是政府要充满责任感,而且要对农民充满感情,一件事一件事的做好,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民奔小康的问题。 (11:12)

· [马清明]:这两年我们提出要打造一个亲民的政府,把我们的工作着力点向三农问题倾斜,真正像胡锦涛同志所说的,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重中之重。我们提出要用统筹的理念来抓发展,来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城市也需要锦上添花,但是农村更需要雪中送炭。今年我们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市承诺办十件实事,其中六件在农村,而且都是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今年要实施四大工程,第一个是交通。 (11:14)

· [马清明]:交通去年一年投了3个亿,就是把所有的通乡公路全部二级化,也就是仙桃18个乡镇办以城区为中心,现在都是半个小时交通圈。今年准备再投3个亿,重点是解决通村公路,通村公路全部要硬化,要让农民兄弟也走上水泥路,走上黑色路。第二项工程就是卫生:仙桃血吸虫病比较严重,我们也是把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今年结合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我们的水利建设,来打一场消灭血吸虫的硬仗。 (11:15)

· [马清明]:同时农村医疗的试点工作,抓农村的改水工作,农村很多疾病都是因为农村饮用水不卫生,有的是打地下井,有的甚至没有打井。今年把改水工程作为一个重点,特别是偏远地区偏远村庄加大改水力度。第三就是教育。

今年也是作为一项工程来解决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向农村教育倾斜。现在危房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准备今明两年下最大决心把农村的危房尾巴彻底改造。今年农村初中要渡过高峰,有的学校要改建,有的学校要兴建,这样保证农村教育高峰能够顺利渡峰。 (11:16)

· [马清明]:再就是广电工程。仙桃去年投入7千万,把广电宽带网光纤已经铺到乡镇,今年准备再通到村里去,村村要通闭路电视,也就是要让农村的家庭和城市的家庭一样,通过闭路电视能够看到36个频道。现在搞得一些村的支部书记敲锣打鼓给我们送锦旗,说这是一个民心工程。我们按照这个理念统筹城乡各项事业的发展,通过解决三农问题来树立我们的亲民形象,来转变工作作风,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