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反对建三峡 前北大校长周培源反对建三峡:将来上海要完蛋|周培源|文革

2017-07-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武际可(北大力学系教授):周恩来总理呢非常重视,把这个信批转中国科学院,而且要他们好好议议,不要像浮云一气,过了就忘了.解说:1976年10

武际可(北大力学系教授):周恩来总理呢非常重视,把这个信批转中国科学院,而且要他们好好议议,不要像浮云一气,过了就忘了。

解说: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长达十年的“文革”终于结束,北大也重新焕发了新生。1978年7月,在经历了“文革”的血雨腥风后,已经76岁的周培源在众人的推选下出任北大校长。在出任北大校长的就职典礼上,他说我已经76岁了,为党工作的时日不多了,我对北大是有感情的,希望能和北大的广大群众一起努力,早日看到北大成为名副其实的重点大学。

周如玲:就是说在整个“文化革命”中间,在抗击“四人帮”的极左路线,而代表真正广大知识分子新生的这个,我爸爸的确是可以用一定的话说是领袖,大家眼睛真的是看着的,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科学家有我爸爸的那个胆量,能够站出来敢当时说那种话。所以他心里头,我觉得实际上是大家的一面旗帜,所以大家特别尊重他,我觉得“四人帮”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

解说:1981年3月,周培源辞去了校长职务,年近八十的他并未就此安于晚年生活,转而投身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当中。正如其女周如玲所说的那样,三峡是周培源晚年最重要的心事。

武际可:三峡,他晚年一直就是关注三峡问题,他是三峡的缓建派,而且他的主张实际上就反对建,他就是慎之又慎。他的原话就是,他说否则一旦有什么考虑不周的话,就会遗祸子孙,这是他的原话。我每一次几乎给他拜年,到他家访问的时候,别的话他都岔不开,他都是讲三峡问题。

周如玲:就最早最早政协啊什么组织去三峡,什么这个去那个叫什么,就是畅游三峡啊,调查研究啊什么,那个所谓的视察的时候,是同意上的。但是回来之后,他听了很多意见,然后他自己听了这些意见,反而跟他自个儿的意见相左,他很惊异。所以他做了不知道多少调查研究,不知道找过多少人的谈话,然后自个儿又带着这个政协代表团,一二百人的代表团,几次三番地到三峡那儿去调研。最后他得的结论就是说,这个上弊大于利,所以他反对。

所以他这个反对并不是说他一开始就反对,而是他自个儿做了精密的调查研究以后,他得出来的一个结论。

解说:1988年9月,身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的周培源,率领着182位政协委员,奔赴湖北和四川有关地区考察,考察一共持续了一周,夜间行船,白天召开座谈会并进行实地调研。

陈一雄:那么这个船最后就到了重庆,那么一路考察,当时到了鬼城啊,周老还爬到,一直走上去,我们说走不上去吧,您身体这么大岁数了。那时候他都八十九岁了好像是,1991年,他就一直走,不要搀着就一直走上去,又走下来,一路兴致勃勃。

然后在这个考察当中呢,周老呢始终就是跟这些委员们,就是积极地探讨这些问题,开了好多次会,听了很多报告。回来之后呢,这个当时有个叫卞晋平的,政协的研究室的后来是主任,一个副部级干部,他来执笔,周老跟他交代这个怎么写,然后最后他来润色。然后他写完以后,周老再改,给中央做了一个报告,就关于这个三峡考察的这个情况和建议。

当时这个结论是三峡应该先支流后主流,先上游后下游,就是要治理,但是你可以用多种方法治理是吧,不是一下中间就给它搞这么大一个工程。因为当时国家的经济,当时好像很重视这个经济上的账,当时是说一百多个亿,那时候我们国家一百多个亿就天文数字了,说我们现在国家总产值才多少。当时那个年代,大家觉得不可接受,再加上这么多年建设的还有利息什么的,当时就算得很细的账,说国家的经济上也很难承担。

解说:这篇名为《关于三峡工程的一些问题和建议》的报告被刊登在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1988年第六期《水土保持通报》上。在报告中,周培源从二十二个方面论证了三峡工程,认为开发三峡的问题应当“花小钱办大事”,并得到了中央的肯定。然而随着三峡工程的不断推进,周培源十分着急,并组织撰写了一系列有关三峡的文件。

周如玲:他并不是说对这个三峡解决电力这些问题他不同意,他并不是说他不想开发大西南,他对这个大西南的开发非常认真。他后来是九三学社的主席,他组织九三对大西南的开发是做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是向中央提出了系统的报告。他们的那个论证啊,出书就出了四五本,就是报告,而且最后九三的很多建议,都被中央列在了八五计划里头,所以他对三峡的事是认真的。

盛森芝:后来九三学社提出了开发大西南的一系列文件,周培源不断地写,那时候指出很严重的,他指出来,你将来上海都要完蛋,什么哪个地方要沙15年,那这沙就不行了,这大坝就被淹掉了什么的,很厉害,还有塌方,地震。

解说:在文件中,周培源不仅提到了三峡耗资巨大,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还从国防安全的角度上对三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周如玲:另外当然我父亲最大的一个观点就是从国防安全,他说你这个大坝,只要外国一打仗,他想方设法用导弹把你这坝一炸,你一点办法没有,那不是淹几个城市问题,那洪水一直淹到上海,这时候你怎么办?所以他把这件事情还找了刘华清,刘华清是海军的,那时候他当时是什么政治局委员还是什么,所以他还专门拿到军委去讨论过。所以基于所有的这些理由,我爸爸就觉得现在盖大坝时间不成熟。

陈一雄:组织了军科院的这些这个科技人员,讨论战争对三峡工程的作用影响,说一旦打起仗来怎么办,这个三峡建了之后,对我们今后的国防会有什么影响。这是周老专门召开会,请军事科学院的到他办公室来开的一个会。

解说:此时的中央已经基本决定启动三峡工程,并将于1992年全国两会上对三峡问题进行投票表决。周培源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以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为主题进行了一番发言,呼吁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决策,应符合党和国家提出的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尊重科学家的意见,民主投票。

武际可:劝他不要讨论,他最后给我解释,他说我搞三峡,所以要搞三峡问题,是要发言决策民主,通过三峡问题,然后贯彻决策,一个重要的决策要认真地执行民主的这样一个方式。

解说:因为这次发言,中央专门派人找到周培源,并以其身体不好为由,希望周培源不要参加本次两会。

盛森芝:发言发完以后呢,上面决定要批评这个发言,要批他,周培源是属于这个保护对象,以前“文化革命”是保护对象,而且他名声很大,你这么批他怎么得了。所以又要保周培源,结果叫王任重,派了王任重去找周培源谈话,到周培源家里说周老你身体怎么样,周培源说我身体不怎么好。那你就别去参加会了,批评的会叫他躲开,周培源呢也很敏感,知道这事捅了篓子,结果没去。

没去呢现场批判的是孙承佩,把孙承佩批了个狗血喷头,结果孙承佩很不服,所以不服呢,孙承佩就回来了,回来就找周培源诉苦,你没去他们都批我,把我批了个狗血喷头,就说这件事。这件事我在场,我呢不巧,一开始我听不明白,怎么个事啊就批,怎么我说又批谁了,后来我弄明白了,原来是这么一个事。

所以这篇文章呢,也是周培源的代表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这科学民主不是北大的精神吗?北大就是科学民主,这是陈独秀提出来的,所以他里面大段地引用陈独秀的话,来讲这个科学民主。

解说: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完成三峡工程的立法程序,并进入实施阶段。1993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1993年11月24日,周培源抱憾离世。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始终以反对者的姿态坚持着对于真理的追求,五四为始,“文革”如此,三峡亦然。

曾子墨:在周培源的一生中,他始终视科学、求真为首务,领导懂的时候讲真话,领导不懂的时候更要讲真话。然而作为一名科学家、教育家,他难以应付政治运动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亦无力改变中央的决策。晚年期间,他曾多次要求上级减少他的兼职和社会活动,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这一辈子并不是我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