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演员王杭娟 越剧演员丁小蛙的艺术人生

2017-10-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蛙到上海探亲.不逛街,不买衣服,小蛙直奔上海静安越剧团."越剧界的很多前辈都是在上海成就艺术造诣的,我特别想瞧瞧,出了毕春芳等越剧

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蛙到上海探亲。不逛街,不买衣服,小蛙直奔上海静安越剧团。“越剧界的很多前辈都是在上海成就艺术造诣的,我特别想瞧瞧,出了毕春芳等越剧名家的上海静安越剧团是什么样子的。”机缘巧合,在排练场,小蛙遇到了静安越剧团的两位团长。

这次见面让两位团长要定了丁小蛙。乐清越剧团自然不肯放走人才,小蛙也对家乡恋恋不舍。这时,乐清市委书记的一句话,“人才应该流动起来”,让小蛙下决心“闯上海”。

没想到,她当时还是上海越剧界引进的为数不多的“外援”之一,在市人才交流中心接受面试时,主考的除了有关领导,还有她仰慕已久的毕春芳和戚雅仙。来到上海后,她发现这里的越剧氛围更加浓厚,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就决定留在上海。丁小蛙说自己运气挺好的。

在上海静安越剧团排的第一个戏是《花为媒》。大热天,在松江的一个空厂房里,全剧组的人进行封闭式排练。“一上来就感受到了在上海搞艺术的辛苦,要求特别严。”从小学唱尹派的她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改学毕派,难度可想而知。所幸有杨文蔚老师不断地细心教导小蛙。作为毕春芳的第一代大弟子,杨老师也已是年近花甲的人了,但她仍往来于市区与松江,一字一句,一举手一抬足,为小蛙悉心辅导。

1995年9月,小蛙在中国大戏院开始了她在上海的首场演出。刚出场一个亮相,台下就响起一片掌声。“我吓坏了,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让观众喝倒彩。在温州演出,都是整场演出完了之后,观众才鼓掌。”上海观众的热情让小蛙始料未及,整场演出中,掌声不断;演出结束,更有戏迷上台献花。大戏一连演了数场,场场爆满,有的戏迷连看几场。

观众给丁小蛙的评价是:无论唱腔还是扮相都很像毕春芳,但又不乏有创新的地方。前辈们也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傅全香感慨系之:“看来,越剧事业还是很有希望的,希望就寄托在为观众所喜爱的越剧新秀身上。小蛙,你要好好演下去,为越剧事业注入活力。

”戚雅仙拉着小蛙的手:“你演得认真,演得投入,音域宽广,运腔自如,很有发展前途。”而毕春芳更是在几天后欣然收小蛙为徒:“我好多年没有收过一个徒弟了,今天收小蛙为徒,是因为我心中对振兴越剧事业又燃起了希望,对越剧事业后继有人又恢复了信心。”上海观众的热情与认可,前辈艺术家的鼓励与指点,这正是小蛙在上海这个大舞台迅速成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