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之女孔四貞何以成為大清的漢族公主?

2017-10-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孔有德之女孔四貞何以成為大清的漢族公主?孔有德之女孔四貞何以成為大清的漢族公主?今北京西三環"公主墳"埋著清朝僅有的一位漢族公主孔四貞.清皇

孔有德之女孔四貞何以成為大清的漢族公主?

孔有德之女孔四貞何以成為大清的漢族公主?

今北京西三環“公主墳”埋著清朝僅有的一位漢族公主孔四貞。清皇室怎么會賜封一名漢族公主呢?這其間還有一段歷史淵源。

孔四貞的父親孔有德,原是明朝鎮守遼陽的一名參將,明末降清,順治初年封為定南王,后來成為清政府鎮壓各地農民起義和其它抗清力量的得力干將。順治七年,孔有德率清軍打到廣西,殺了寧死不降的南明東閣大學士瞿式鋁,從此駐軍桂林,鎮守廣西。

順治九年五月,一直活躍在西南的張獻忠農民起義軍余部——大西軍,北伐抗清。起義軍在李定國率領下,打到廣西。雖然孔有德對援軍的到來還抱有一線希望,但他必須做最壞的準備——萬一援軍未到桂林就已經陷落,他本人作為清王朝的定南王以身殉國理所當然,但他的妻妾、子女就沒有必要和他一起死。他必須趁李定國的軍隊還未包圍桂林,把后事安排妥當,否則就真的來不及了。

同父母的生離死別就發生在六月二十九日凌晨。大敗而歸的孔有德把兩位夫人及子女叫到跟前,他對兩位夫人表明自己一旦城破必然殉國的決心,希望兩位夫人能同子女一起出城暫避一時。但兩位夫人不肯舍夫而去,最后決定由兩個保姆帶著孔廷訓、孔四貞隨同難民一起逃到城外鄉間。逃到城外后,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懷疑,兩位保姆就各自帶著一個孩子去尋找避難住所了,桂林人都知道定南王有兩個十來歲的孩子,兩個保姆帶兩個孩子在一起的確很扎眼。就這樣,孔四貞同兄長也分開了,而且永遠地分開了。

就在孔四貞和兄長逃出城的第二天,李定國兵臨桂林城下。七月初二,李定國開始對包圍三層的桂林發起進攻,激戰持續了三晝夜。即使是躲在郊外民宅的孔四貞,也能清晰地聽到隆隆的槍炮聲與象群沖撞城墻所發出的咚咚聲,每當聽到夾雜在其中的坍塌聲,她的心就縮成一團……

七月四日,一股濃煙從桂林城里升起,沒過多久就冒出沖天的大火,她本能地感到:桂林已經失守了,定南王府已經陷入一片火海,她的父母正在被無情的烈火所吞噬……

消息傳到北京,順治帝深感震驚,下令撤朝“痛悼”。后來,世祖與皇太后(即孝莊)“憫有德歿于王事”,令人將孔四貞送入宮內由太后撫養。于是,孔四貞就從廣西來到北京,住進皇宮。

順治十一年,孔有德靈柩自廣西經北京運往東京(今遼寧省遼陽市)安葬。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皇帝特命“葬車至日,應遺內大臣、禮部官員各一員迎奠。并令和碩親王以下、梅勒章京以上各官往迎”,“往東京時,仍令諸王大臣會送,給銀四千兩遣墳,工部立碑”。接著,又派禮部侍郎恩格德給孔四貞另送去白銀二萬兩,供她日常生活之用。孔四貞接受贈銀后,又提出:“臣父骸骨,原命歸葬東京,但臣兄既陷賊營,臣又身居于此,若將父骸送往東京,孝思莫展,請即于此地營葬,便于守視。”順治帝欣然允諾,不但將孔有德安葬在京城,還以“定南武狀王孔有德建功頗多,以身殉難,特賜其女食祿,視和碩格格”。從此,孔四貞成了清宮中的一名公主。

彌漫的硝煙已經散去,桂林的王府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甲天下的山水也消失在身后,靈柩中的父母與孔四貞雖然近在咫尺卻已是生死兩茫茫。她又想起母親叮囑保姆的話:“此子茍脫于難,當度為沙彌,無效乃父一生馳騁南北,下場有今日也。”這話是對兄長說的,可兄長已經成了俘虜,“茍脫于難”的恰恰是她這個女兒。男兒“一生馳騁”下場如此,兩位母親的下場何嘗不是如此。父親已經在口頭上把她許配給孫龍之子孫延齡,將來跟著孫延齡馳騁南北,也難免像兩位母親一樣。經過一路的思索,孔四貞對自己的未來已經安排妥當:在辦完父母的喪事后就出家為尼,與青燈古佛為伴,吃齋念佛,日日誦經,不僅可以超度父母的亡魂,也保住自己一生的平安。

其實孔四貞不可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也許是她的六根未凈,也許她作為孔有德惟一的后代對于在廣西喋血而戰的將士還是一面旗幟,她不僅未能遁入空門,反而被召進了宮門。年輕的順治皇帝與母親孝莊皇太后接見了孔四貞,如此浩蕩的天恩是孔四貞能拒絕得了的嗎?

比孔四貞年長5歲的順治皇帝是個性情中人,從第一眼看到一身素服、孑然一身的孔四貞就心生憐愛之意。此時的順治剛剛經歷第二次大婚。順治帝的第一位皇后是多爾袞攝政時給包辦的,此女是孝莊太后的內侄女——吳克善之女,顯而易見這門婚姻也體現了太后的意愿——通過聯姻來鞏固同蒙古各部的聯盟。然而,當孝莊皇太后的兄長吳克善在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七日送女兒到北京時,盡管宗室親王滿達海等均建議應在二月為皇帝舉行大婚典禮,卻遭到皇帝本人的拒絕。對于這位“睿王于朕幼沖時因親定婚,未經選擇”的皇后人選,順治并不想接納,尚未合巹已心存芥蒂。

順治對婚姻的抵觸,與多爾袞積怨甚深有一定的關系。吳克善之女——這位待嫁新娘,直至該年八月十三日在被晾了8個月以后才得到冊封,但肅穆的冊封儀式一結束,皇后就被撂在一邊,如花似玉的容貌、含苞待放的年華統統被黃瓦紅墻所禁錮。多爾袞在攝政時曾傷害過小皇帝的自尊,僅僅因為這門婚姻是多爾袞包辦的,就足以令順治如鯁骨在喉,少年天子的一腔積怨都發泄到皇后的身上。 盡管孝莊皇太后很想調節帝后之間的緊張關系,但經過三年的努力依舊沒有任何的好轉,太后拗不過順治,在順治十年(1653年)八月二十五日被迫同意把皇后“降為靜妃,改居側宮”。

孝莊皇太后可以同意廢后,但絕不會坐視滿蒙聯盟受到危害,在太后的主持下,廢后的侄女——吳克善的侄孫女又從大清門抬了進來。順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十六日——也就是孔四貞到北京后13天,14歲的博爾吉濟特氏被冊立為皇后,此即孝惠章皇后。然而這第二位蒙古皇后,也未能跨越文化上的鴻溝,對順治來說第二位皇后只是母親送給他的一件禮物,盡管他不喜歡,卻也要擺在那里,權當一件不可心的擺設。對順治來說納漢女為妃,既是文化上潛移默化的結果,也有政治上的需要,他畢竟是入主中原的皇帝,在孔四貞來京之前就“選漢官女以備六宮”。恪妃石氏、為順治生育皇長女(早天)與皇五子常寧的陳氏、生育皇六子奇綬(早天)的唐氏、生皇五女(早天)的王氏以及生皇二女和碩恭愨公主的楊氏,就都是漢女。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順治的6位蒙古后妃沒有一人生育子女,足以反映出文化背景對順治情感世界、家庭生活的影響。

憑母親的直覺,孝莊皇太后感到順治對孔四貞的情感日增,在軍營長大的孔四貞雖然也沒系統地讀過經書,但她畢竟是漢人;而她在桂林三年的見聞已經讓在紫禁城的皇帝領略到嶺南風情。生性聰明的孔四貞,只要稍微用點心思讀點詩詞,就能同順治有更多的話題。對孔四貞,太后也在冷眼觀察,從孔四貞的謝恩疏所寫的發自肺腑的話“臣一草木之微,謬蒙天地弘施,總碎首以為期,即捐生其莫報”,看得出這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對于順治與孔四貞之間的朦朧戀情,太后不僅不干預,反而為他們之間的接觸提供方便,太后不僅督促孔四貞讀經書,而且每當順治退朝后,總要找個事由把孔四貞派到順治的住地;尤其當順治到南苑打獵時,從來都要讓孔四貞陪同前去,馳騁在馬上的孔四貞是相當迷人的。

太后之所以有意培養他們之間的感情,有其深刻考慮。當母親的知道兒子對兩次大婚都不滿意,惟一能彌補的就是讓他自己找個稱心如意的女人冊封為妃嬪。在太后心中還有個不能捅破的窗戶紙,那就是兒子對弟媳董鄂氏萌生的愛慕之心。董鄂氏的丈夫是順治異母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清代所實行的令命婦輪流入宮侍奉后妃的制度,為身為襄親王妃的董鄂氏同順治的不期邂逅提供了機會。董鄂氏雖然是滿洲女子,卻自幼系統學過《四書》、《五經》,對書法也很精通,稱得上是順治的紅顏知己。太后已經聽到一些風聲,為了避免事態的進一步發展,在順治十一年四月初五頒布了“停止命婦入侍”的懿命,以“嚴上下之體,杜絕嫌疑”,斬斷多情天子同弟媳董鄂氏之間的來往,讓他們把剛剛萌生的戀情冷卻、淡化,在無聲無息中消失。

孔四貞的出現使太后找到了解決難題的希望,只要孔四貞能在順治心中燃起熾熱的激情,董鄂氏就會成為歷史。這的確是件一舉五得的事情:順治在感情上得到滿足,為國盡忠的孔有德夫婦的孤女能有一個理想的歸宿,孔有德部下同皇家的關系會更加密切,小兒子博穆博果爾的家庭、臉面也能保全,更難得的是以孔四貞的身世絕不可能影響到順治皇后的地位。

到了該揭鍋的時候,順治十二年(1655年)四月的一天,太后特意同孔四貞拉起了家常,問起孔四貞是否定婚,毫無思想準備的孔四貞脫口說道:父親在世時已經把自己許配給部將孫龍之子孫延齡。太后愣了好一會兒才嘆了口氣說道:既然不能給我當兒媳,就給我當女兒吧!孔四貞被太后的話驚呆了,等她回過味的時候已經是淚流滿面,哭著向太后解釋道:父親只是口頭上對孫龍說過,孫家還沒把彩禮送過來……

孔四貞與順治實在是有緣無分,盡管男有情、女有意,但孝莊皇太后不能不考慮廣西將士的情緒。在處理婚姻問題上,太后從來都是把情感放在第二位。盡管孫家還沒送彩禮,但這畢竟是孔有德的選擇;至于沒送彩禮,那也是因為孫龍陣亡、桂林陷落而來不及辦。太后太了解定南王的部將了,他們跟著孔有德已有幾十年,只知道唯孔氏之命是聽。

太后也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情種”,為了情會鬧得天翻地覆。于是她賜予孔四貞“格格”稱號,收其為義女,令其住在宮中,成為名副其實的公主。既滿足了他們都不愿失去對方的意念,又以兄妹的名分限制彼此的關系,從而使得順治永遠是孔四貞的水中月,而孔四貞則永遠是順治的鏡中花;既撫慰了當事人,又通過對孔四貞的恩寵籠絡住孔有德的部下。

對太后來說,最棘手的是失去了讓順治忘掉董鄂氏的人選。順治同董鄂氏的戀情竟又悄悄復燃,而且最終傳到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耳中。順治在得知董鄂氏因此受到丈夫的“斥責”后,竟打了弟弟一個“耳摑”。博穆博果爾“乃因怨憤”在順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初三去世,董鄂氏作為襄親王的未亡人也被選進皇宮中。順治同董鄂氏之間的驚世駭俗的戀情令孔四貞悲從中生,但她還要生活在紫禁城,在太后的指導下學習兵書戰策,以便能盡快遙控那些久經戰陣的老將,這是她對義母的惟一回報。(據一得齋主《孔四貞與順治帝失之交臂的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