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喜的子女 儿子眼中的王进喜 :“父亲是位平民英雄”

2017-07-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初夏5月,油城大庆的夜晚清爽而安静.57岁的王月平身着简朴的衬衫长裤坐在单位的会客室里,一如见面之前人们口碑中低调的风格.提起父亲王进喜和正在公映的影片<铁人>

初夏5月,油城大庆的夜晚清爽而安静。57岁的王月平身着简朴的衬衫长裤坐在单位的会客室里,一如见面之前人们口碑中低调的风格。提起父亲王进喜和正在公映的影片《铁人》,王月平沉思良久。

“父亲其实是个挺单纯的人。他6岁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14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在旧社会受了不少苦。玉门解放后,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来到大庆前他就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我理解他后来玩命工作就是为了报效党和国家。”王月平说。

王月平说:“在生活中,父亲也是很感性和亲和的人。除了回家的时间少一些,他和其他的父亲没啥两样,对妻儿老小都很好,很少见到他发脾气。”

王进喜的长子王月平,出生于1952年。1960年随父亲从甘肃玉门到大庆时,王月平8岁。到16岁那年,他参军了。

王月平回忆说:“在甘肃服役5年期间,父亲在坐火车回玉门出差途中特地下车来看过我一次。当时,父亲带给我的礼物是他在人民大会堂买的一盒铅笔。”

1973年从部队复员后,王月平回到大庆,在父亲工作过的1205钻井队当了钻工。

“当兵之前父亲嘱咐过我,将来要当一名好钻工。父亲不贪图子女们升官发财,他说,能给国家多打井、多出油,就是最大的出息。”王月平说。

他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喜欢听老家的秦腔。难得的空闲时间,父亲会打开家里黑色的“留声机”播放秦腔的唱片同全家人一起欣赏,高兴时自己还跟着“喊几嗓子”。

王月平说,许多人都以为父亲是甘肃人,其实他出生在陕西省大荔县,后来到甘肃。在玉门油田,王进喜带领的“贝乌五队”就创造了年钻井进尺全国最高纪录。1960年,王进喜参加石油大会战来到大庆油田。

如今,伴随着王进喜的“留声机”被摆放在专门为他建造的纪念馆里,成为国家级文物。

“父亲是一位平民英雄,‘铁人’的称号是会战初期井队驻地一位姓赵的老大娘叫出来的,当时余秋里部长听到这个称号连声说好,后来就传开了。”王月平回忆,“父亲后来当了领导,但是他还是与工人们打成一片,一有时间就往井队跑,在油田上下人缘很好。文革期间有一次挨批斗的时候,食堂的师傅暗地里在他的饭盒里埋了两个鸡蛋。”

“他是一个刚强的人,但也不是铁石心肠。那次回家里说起两个鸡蛋的事情,父亲流泪了。”王月平说。

“我很佩服父亲,因为他的成绩是实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王月平说,当年用那么落后的装备,钻井进尺成绩超过了美国和苏联的王牌钻井队,确实很不容易。他发明的‘严’字当头等管理经验,就几句话,但是容易记住,在实践中管用。他带领井队搞的井架整体搬移技术革新,现在看也很了不起。

王月平常常对自己的儿子说:“你爷爷是英雄,但是他的名望跟你我都没有关系。别人学习他,我们更应该好好地学。我们都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他老人家在天之灵的最大安慰。”

1970年,王进喜在北京被检查出身患绝症。“父亲知道自己的病情后表现很坚强。但是他惦记着油田的事业,对亲人的那种牵挂和柔肠也显露无余。弥留之际,父亲一直念叨着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的奶奶。”

在1205钻井队工作期间,王月平因公负伤,告别了钻井一线。现在,他在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地下资源开发公司担任党委书记。

王进喜病逝于1970年10月15日,他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在一些特殊的日子,王月平和家人会前往那里凭吊。“如果有可能,我希望把父亲的一部分骨灰送回到甘肃玉门,让他与安葬在老家的母亲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