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生平 亲友追忆越剧名家袁雪芬:她的一生是透明的一生

2017-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惊闻昔日的同事.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驾鹤仙去,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厚生一宿难眠.回想她的一生,刘厚生说:"袁雪芬不仅属于中国的戏曲界.戏剧界,她还是一个文化的巨人.

惊闻昔日的同事、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驾鹤仙去,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厚生一宿难眠。回想她的一生,刘厚生说:“袁雪芬不仅属于中国的戏曲界、戏剧界,她还是一个文化的巨人。”在刘厚生看来,袁雪芬从“草根”出发,在十里洋场那样恶劣的环境里,通过自觉的努力,不断向外学习,汲取昆曲、话剧、电影的营养,坚定改革越剧这一剧种,“这在当代戏剧界找不到第二人”。

在网上,观众自发发帖纪念袁雪芬。网友“孤影飘零”发帖说:“袁雪芬先生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越剧艺术,是她对越剧作出的重大改革,使越剧从田间地头的乡村小调跃然成为全国的第二大剧种,她是为越剧而生的,越剧因她而精彩!”网友“越国男生”发帖写道:“雪魄消融芬芳尽,袁韵永存绕梁音——袁老一路走好。”

艺术有风格,门派观念淡

1943年,越剧《香妃》上演,袁雪芬演至香妃见到丈夫的人头时,伤情所至,脱离原来“四工调”,从胸中发出一声高叫,哭出一个长腔,在琴师周宝财的配合下,两人即兴创造了“尺调腔”。在逐步完善后,“尺调腔”成了越剧的主调。

之后,袁雪芬广泛吸收各种艺术,在越剧舞台上树立了自己独特风格,世称“袁派”。然而,虽然对流派观念很淡泊的她坚持不收徒弟,但只要青年演员前去请教,她都倾囊相授。对于主攻袁派的方亚芬,袁雪芬并不将其拘囿在袁派的范畴内,而是鼓励她多演新戏,多演其他流派的戏。方亚芬说,袁老师主动提出让她演出金派戏《碧玉簪》,并嘱咐金派创始人金采风向方亚芬传授这出戏。

从袁派艺术中汲取养料、最后自成一派的吕派创始人吕瑞英说,因为老师没有“强迫”自己死学她,自己才可能在之后的艺术道路上形成独特的风格。然而,袁雪芬不因吕瑞英没有成为“袁派小花旦”而不在艺术上提携她。在越剧《西厢记》里,袁雪芬扮演崔莺莺,吕瑞英扮演红娘,有一回,下了台,袁雪芬问道:“‘赖婚’一场,红娘说小姐打扮得如何如何漂亮,你确实上上下下地打量我了,那我问你,这一场里,我换了一朵什么样的花儿?”这一下,吕瑞英被问住了。

袁雪芬耐心地说:“演戏,你得真看真听,表演必须从人物的内心出发,这样的表演,才有根,才有深度。”就是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袁雪芬带领一代代青年演员走向艺术的彼岸。

最近一两年,袁雪芬病情渐重,学生上门探访时,袁雪芬却总是闭口不谈自己,而是不断询问学生的排戏、演出情况。袁派花旦华怡青记得,半年前,她上门拜访老师时,袁雪芬还让她演唱越剧《风雪雨樵》中的唱段。华怡青说:“里面的降B调,就是老师最早创造出来的,也是她特别钟情的腔调。”

这些天,方亚芬正在忙着整理久违舞台的袁派老唱段,希望录制5张CD,并请老师亲自把关。没想到,老师突然撒手人寰。老师在世时,老师如山,方亚芬总想能有所依傍;如今,老师走了,方亚芬说:“我要担起发扬袁派和越剧艺术的重任了。”面对老师的遗像,方亚芬感觉老师的教导还在耳边萦绕:“越剧不是缺少演戏的人,而是缺少扛得起大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