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 陈锡联个人履历

2017-12-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锡联(1915-1999)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年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四第十师三十团团部政治指 导员,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三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师政治委 员,第十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副旅长. 旅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太行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司令 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

陈锡联(1915-1999)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年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四第十师三十团团部政治指 导员,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三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师政治委 员,第十师师长。

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副旅长、 旅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太行纵队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司令 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兵团司令员兼重庆市市长,中国人民 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 院副总理。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 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 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1929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升任红四 方面军第十师师长,参加了长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任三兵团司令员兼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和川 东军区司令员,1950年任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9年起 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73年起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等职。 陈锡联是中共七大至十四大代表、十五大特邀代表,中共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九、十、十 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9年6月10日于北 京逝世,享年84岁。 1973年12月至1980年1月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74年10月至1980年4月任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74年 1月起为负责处理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六人小组成员,1975年2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1976年2 月[1]至1977年2月曾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在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斗争过程中,完成中央交 给的任务。 1977年8月在中共十一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陈锡联这个人一直以来被党内成为双面狐,一方面是指他在战争年代是一副模样,在建国后期又 是一副模样;另一方面是指他此时对某人这样,彼时对某人又是那样。

为人相当圆滑、甚至可以说是 狡猾。 陈锡联参军的时候还没枪高,他一生最为露脸的是夜袭阳明堡战斗,一举击毁日军飞机24架,成 为国共两党两军当时的风云人物,其时,陈锡联才22岁。

在我党创建太行山根据地时,陈锡联可谓是 厥功甚伟,所以,年仅三十一岁的陈锡联荣膺解放军最年轻的纵队司令员,担负挺进中原的重任。陈 锡联指挥战役时胆大心细,处理人际关系时小心谨慎。

他的战友评价他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军 中很多名将多少都有脾气,而且,有的还是非常暴烈,一语不合,可能就张嘴骂人,至于牢骚满腹的 更多,唯独陈锡联等部分人例外,陈锡联在听取上级领导布置工作的时候,除非是事关战局,否则绝 少提出异议。

因而,不论是上级如刘邓、还是平级如杜义德等都对陈锡联抱有相当好感。 一九五九年,陈锡联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兼军区党委第二书记,次年,宋任穷在恢复大行政区之 后首度出任东北局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宋任穷是政工干部出身,一路下来 几乎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军功可言,在非常讲究战功的年代里,这是一个缺陷。

但是,陈锡联对同 是上将军衔的宋任穷大加推崇,他对宋在二机部的所作所为高度评价,这让宋非常受用,八届十一中 全会上,宋任穷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随后,他推荐了陈锡联接任他的军队职务。

然而,好景不 长,宋任穷很快被打倒,陈锡联却没有受到任何牵连,因为,陈锡联已经攀附上了黄永胜和谢富治。 一九六六年之后,陈锡联官运亨通,成为东北实际的负责人,兼任沈阳部队一把手、辽宁革委会 主任兼军管会主任兼省委第一书记。

在此期间,他发现了毛远新,以一名上将的名节居然不惜屈尊的 侍奉一个年轻人,陈锡联的举动虽然不令人感冒,但是,实在受益不浅,他吹捧毛远新的辽宁工作是 新的辽沈战役惹火了黄永胜、吴法宪,但是,却是赢得了毛泽东、江青等人的看重。

特别是他始终保 持着和谢富治的良好关系,让陈锡联的名字多次上达天听。事实证明,他卫护毛远新的功夫没有白下 ,他后来的政治行情的不断看涨说明他这一宝压对了。 1976年后,毛泽东借口叶剑英帮倒忙,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提升陈锡联主持军委日常 工作,陈锡联一时成为军内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了。

但是,双面狐的陈锡联就此得罪了叶剑英。毛泽东 死后不久,叶剑英不顾中央的文件尚未撤销,立刻出来会见外宾,表态自己仍然主管军队,军委办公 厅在问及送文件的规格时,陈锡联苦笑的说:还是给叶帅先看吧。

1973年之后,陈锡联秉承毛泽东的 意思,整顿北京军区、北京卫戍区,大力清洗原来的部众,其中消除了郑维山、聂荣臻的双重势力, 也因此得罪了聂荣臻。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陈锡联的西山事件的出笼。在叶剑英等人的压力之下 ,陈锡联铤而走险,最后把宝压在了华国锋的身上,结果证明,他这次真的错了。 1978年之后,陈锡联请假检讨,1979年分别在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北京卫戍区、炮兵总部等地 给陈锡联提意见,陈锡联到会检查,据说相当沉痛、深刻。

当时只有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傅崇碧将军和 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将军在会上客观的评价了陈锡联,指出了他的缺点的同时,也说他战功显赫, 没有上四人帮的贼船,而这番话的来由则是杨余傅事件之后,傅崇碧被贬沈阳军区时,陈锡联对傅崇 碧的照顾和李德生黯然下野之后陈锡联对他的关怀。

宋任穷复出以后,出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陈锡联重投门下,所以,在 宋任穷的不断关照下,陈锡联恢复了和老领导小平等人的关系,1982年和1987年两度当选中顾委常委 ,继续享受政治局委员的一切待遇。

特别是叶剑英去世之后,陈锡联抛头露面的机会不断增加。特别 是得到了军委主要领导对他前半生的高度肯定,这在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四人小集团中是 绝无仅有的。陈锡联视刘帅、徐帅为导师和恩人,他与他们私交深厚。1937年攻打阳明堡前夕,刘帅与陈锡联坐在 阎锡山的小火车上,一路教他如何处置情况,灵活运用战术打败日本人、防止毒气、防空袭分手 时,刘帅指示:抓住敌情,请示后打行,不请示打也行。

陈锡联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打了胜仗。 刘伯承师长总结说:这一仗,对暂时稳定晋北战局起了不小作用,给全国人民以鼓舞,提高了我党 我军的声威。 阳明堡一仗,他对秘书说过多次:给了我独立作战的经验。以后我又独立指挥了若干战役,基 本上以胜仗告捷。

我的经验是战前侦察要清楚清楚再清楚,部署要周密周密再周密,打起来了,要勇 敢勇敢再勇敢。我一直牢记刘师长的话:五行(时间、敌情、地形、兵力、任务)不定,输得干干 净净。

说起特能打仗,打仗不要命的陈锡联,其中飞刀斩指的故事让人敬仰乐道。他没有左手拇指第一 节,一次战役中拇指受伤,卫生员做了简单处理,弯着包扎上了。由于血液不流通,渐渐坏死,终成 黑色。为不影响行军打仗,陈锡联见状来了气:妈的,给我黑了,没啥用了。

他喝了两口白酒, 一口酒喷在剃头刀上消毒,借着酒劲儿,飞刀斩指。他参军前,按家乡风俗,右臂上有一刺青,入伍 后,共产党说这是迷信,陈锡联立即用刺刀剜了皮肉,留疤至今。

陈锡联四次受伤,最危险的一次被 日军子弹从下颌处穿孔而过,从此右耳残疾。 陈锡联并非一介武夫,细致是他强悍性格中的另一面,战时表现为摸清敌情,和平年代表现为深入群 众。 1995年5月,阳明堡镇镇长请陈锡联题字阳明堡飞机场遗址,他特嘱镇长:你要让青年记住创业 难守业更难,万不可做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