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花亭会李小锋 李小锋版《花亭相会》堪称秦腔绝唱

2017-08-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有一个人在秦腔界可以说有些另类:他主攻小生,却生旦净末丑,样样手到擒来;擅长演戏,却编.导.主持通通在行.在众多的荣誉和光环下,他原本可以高枕无忧,他却并不"安分守己",他是秦腔界第一个研究生,还出过美学专著.他说,艺术贵在个性.他,就是著名秦腔演员――李小锋.多年来,他走遍了三秦大地的沟沟壑壑,并且远至宁夏银川.青海西宁以及甘肃兰州.天水.白银.会宁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偏远地区,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他常常要加唱好几段观众才会满足.在一些偏远地区,他还会向观众

    有一个人在秦腔界可以说有些另类:他主攻小生,却生旦净末丑,样样手到擒来;擅长演戏,却编、导、主持通通在行。在众多的荣誉和光环下,他原本可以高枕无忧,他却并不"安分守己",他是秦腔界第一个研究生,还出过美学专著。

他说,艺术贵在个性。他,就是著名秦腔演员――李小锋。多年来,他走遍了三秦大地的沟沟壑壑,并且远至宁夏银川、青海西宁以及甘肃兰州、天水、白银、会宁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偏远地区,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他常常要加唱好几段观众才会满足。

在一些偏远地区,他还会向观众赠送自己的演出光碟,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戏曲。他形容自己是在"接地气"。他觉得:艺术源于人民,还得回到群众中去。

任何艺术如果不能深入人心,都将是没有生命力的。不少戏迷看完演出后还专程发来了热情洋溢的信件。有甘肃戏迷在信中说:"秦腔伴随着我成长,能再次看到你我感谢上苍给我的厚爱,秦腔是属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代表甘肃老家所有喜欢你的戏迷再次说一声谢谢你。你让整个舞台充满了勃勃生机……"

    秦腔经典《花亭相会》可以说是李小锋的代表作之一,在西北五省秦腔界很有影响。该剧剧情说的是:宋代书生高文举得中状元,丞相温通慕其才,强招为婿。高文举不忘结发之妻张梅英,差人送去家书,欲将张梅英接到京城团聚。

不料被温通得知,将其家书改为休书,张梅英接到信后,心中悲痛,赴京寻夫,历尽艰辛,贫困交加,自卖其身,进入温府,允作丫环。温丞相之女温秀英,得知张梅英身世后,百般虐待,并将其打入花园为役。一日,张梅英与高文举花园相会,互诉衷情,夫妻相认。次日,张梅英去包拯衙门告状,包拯升堂审理,问明情由,将温丞相治罪。高文举、张梅英夫妻团圆。

   《花亭相会》又名《对玉环》。这出戏是秦腔名家李小锋上陕西省艺术学校时通过任哲中、苏蕊娥二位老师的录音带学会的。1987年将此戏搬上舞台,至今已演出20多年了。据前辈老师讲,任哲中、苏蕊娥二位老师当初只是录了音,并未将此戏搬上舞台演出。

这出戏起初并不被业内人士看好和重视,大家认为这出戏太简单,只能作为学员时的启蒙戏。但是李小锋通过认真分析剧本,反复进行研究之后,对原剧本进行了重新加工整理,并把它搬上了舞台,一经上演,便赢得专家和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因此,这出戏已成为李小锋的看家戏和代表作。通过这出戏的排练、演出,李小锋认为继承传统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剧情、节奏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这出戏音乐旋律非常流畅,板式安排十分巧妙;唱腔从头至尾,环环相扣;男女对唱,滴水不露,自从李小锋把它搬上舞台后,同行、戏迷、效仿者不计其数。大家认为:这是一出倍受欢迎和便于学唱的好戏。

    首先,李小锋为高文举和张梅英的初次见面增加了序幕,为剧情的发展找到了背景和铺垫。例如:在音乐声中大幕徐徐开启,高文举站在书房之内,远望窗外,思绪万千。张梅英端茶上场。

    高文举:(念)一步身荣中高魁,家书渺渺为何因?

    张梅英:(念)千里迢迢苦受尽,流落相府做佣人。

    高文举:(念)苦等数月心焦虑,何日才能见亲人?

    张梅英:(念)端茶送水忍辱重,为找夫君无义人。

    张梅英:(念)状元请来用茶。

    此时,高文举第一次看见这一丫环好像自己的姐姐张梅英,张梅英也看见这一状元好像自己的兄弟高文举。二人近在咫尺,不敢相认。为了进一步探明身世,高文举便说,这一丫环,这里不是讲话之地,说是你随我到花园一叙。

接唱原剧本:"前边走的高文举,后边紧随张梅英"。以前任哲中老师这句唱,唱的是"苦音慢板"。通过分析人物,李小锋认为高文举得中状元、又招赘相府,可谓双喜临门。第一句唱腔唱苦音是不合适的。

因为,他对亲人的思念是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期盼,所以,应该改为"花音慢板"。这样一改,就符合高文举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了。第二句张梅英唱:"后边紧随张梅英"这一句转为苦音,符合张梅英痛苦寻夫的心情。张梅英悲悲切切,千里寻夫,贫困潦倒,卖身为奴,她的心情十分伤痛的。这样一句花音,一句苦音,在音乐旋律上形成一种风搅雪的反差,使观众对人物当时的心态感受更鲜明一些。

    第二,李小锋对高文举的一大段念白进行了删减。请看原词是这样的:想昔日梁王好贤,子贡先生好善。他君臣二人,以在大佛殿前玩棋。玩棋中间,忽然常随官禀道,言说子贡先生乡里要见,子贡先生听得此言。

低头不语,闷闷不乐;梁王问道:卿啊、卿啊!你我君臣饮酒、玩棋,为何低头不语,闷闷不乐?子贡先生言道:臣和我主正在饮酒、玩棋,常随官报到:言说臣的乡里要见。臣有心迎接乡里,臣有慢君之罪;臣有心不迎接乡里,臣就冷淡了乡里,因而低头不语,闷闷着不乐。

梁王听得此言,即刻放赦,他君臣二人手挽手儿转了数回。梁王问道:卿啊、卿啊!怎么不见你那乡里呢?子贡先生奏道:要问臣的乡里,我主你望大佛殿下瞧:穿布衣、戴小帽,那就是臣的乡里。

梁王观见中子贡先生的乡里衣不遮体,貌不压人,仰面朝天,合掌大笑,笑的子贡先生满面通红,抓笔在手,留诗一联:"美不美泉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官去衙门在,水去石头存。

鲜花不比地下草,乡里见了乡里亲。离家三五载,焉有不亲人?乡里住城住乡?缓缓的进来"。我把它改成:"美不美泉中水,亲不亲故乡人,香花不离地生草,乡里见了乡里亲,丫环不必胆怕,住城还是住乡,与状元老爷缓缓进来"。这样一改,既加快了戏剧节奏,又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审美习惯,推进了剧情的发展,直接进入叙述。

    第三,李小锋对几处不合适的唱词进行了修改。例如:张梅英唱:"进京来路过苏家岭,苏龙、苏虎逞英雄"。"英雄"二字是褒义词,用在这里显然是不合适的,强盗抢劫,怎能用"英雄"二字?因此,李小锋将它改成"苏龙、苏虎来逞凶",用一个贬义词"来逞凶"三个字。

这样一改,唱词的意思就更准确了。虽然是三个字,但其字面意思完全不同。另外,张梅英唱"天生贼婆恩情重,她放我后山逃性命",李小锋把这一句唱词改成了"前房夫人情义重,她放我后山逃性命"。

为什么这样改呢?因为,在古代女人的低位是很低下的,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女人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般情况下,前房夫人,对小妾是恨之入骨,醋意很浓。

张梅英被抢上山寨,前房夫人肯定不愿意接受,因此她设法让张梅英从后山逃走,这样就为她自己剪除了一个竞争对手。又如张梅英唱"头上青丝她剪去,五官损坏花貌容",这里"五官损坏花貌容"一句是个病句。

如果说"五官损坏"是主语,那么"花貌容"三个字,就不能够成谓语。因此,我把它改成了"金簪刺破花貌容"。再如:高文举唱"弟本是张家外甥高家子,在张家门里长成人。"这里存在着亲戚关系的错误,高文举和张梅英是姑表关系,张梅英是高文举父亲的外甥女。那么,高文举的舅家肯定不姓张,应该是另一个姓氏,因此,李小锋改成了"弟本是康家外甥高家子,在张家门里长成人"。这样一改,亲戚关系就理顺了。

    第四,在高文举和张梅英二人相认后,高文举唱"恩姐不必两泪汪"一句时,李小锋在生角原唱腔的基础上,将其翻高八度唱出来,主要来表现高文举此时此刻的激动、兴奋之情。高文举、张梅英心中的疑团此刻烟消云散,他历经了巨大的磨难,夫妻二人终于团圆。

这出戏之所以能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就是因为它的情节动人,唱腔朗朗上口,悦耳动听;音乐旋律丝丝相扣,滴水不漏;唱词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不愧为秦腔的经典剧目。

    在多年的演出实践后,李小锋又有了新的思考:不能让观众只是看个热闹而已,还应有收获,得到一些额外的知识的熏陶。从2011年开始,他尝试着在正式开演前给观众普及一些戏曲知识,像"唱戏的为啥叫梨园弟子、戏曲的人物扮相特点等等。

"为了达到更佳的讲演效果,李小锋还自学了演讲与口才以及主持类相关书籍。所幸,一切辛苦没有白费。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观众边讲边唱做示范,观众非但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反而在演出时掌鼓得更加热烈了。

他讲的一些戏曲知识甚至连同伴们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更坚定了他"寓教于讲"的想法。尤其令他难忘的是2012年7月前不久在渭南"一元剧场"的演出。当人们听说梅花奖得主李小锋要来演出,以往宽敞的过道都站满了热情的观众。

在演唱前,他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讲秦腔的美。在讲到化妆和服饰时,两名上妆的小旦和花脸演员还走到台上当起了模特,李小锋以他们为例一一给大家讲解,戏曲演员为什么要上妆?戏曲的装扮和话剧、电影有什么不同?它的一招一式又是什么意思?美在什么地方?通俗易懂的语言、幽默生动的例子,让现场掌声频起,笑声不断。

此外,为了争取更多的年轻观众,他还多次到大学校园为学生举行秦腔讲座,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家的热情让他感动又感慨。李小锋说:"虽然我个人能力有限,但只要能让哪怕多一个人了解秦腔、对秦腔感兴趣,我的努力就不算白费。"

    2003年,李小锋在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上的精彩演出使他摘得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他也被北京专家誉为"中国戏曲界的一匹黑马"。他的才华引起了香港戏剧导演、香港当代文化中心主席荣念曾的关注,彼时荣导正在力邀复合型的戏曲演员作试验探索演出。

给了他命题作文:在20分钟的时间里演绎他所理解的浮士德,并让他在半年时间交卷。经过半年绞尽脑汁的构思,李小锋创作了秦腔试验剧《浮士德与魔鬼》,并于2004年在台湾"独当一面"艺术节上,与京剧、昆曲、川剧、越剧等7个剧种的7个名角同台演出。

李小锋一人分饰浮士德与魔鬼两角,分别以秦腔、眉户、碗碗腔进行演唱,并有"吐火"等秦腔特技的展示。

演出大获成功,他的双面人物造型也被观众所津津乐道。这之后,李小锋又受邀参加了2005年5月和11月分别在澳门、香港举办的"粉墨登场独角戏"和"诸神会实验中国艺术节",演出《浮士德与魔鬼》和实验剧《拾玉镯》,媒体赞誉一片。

李小锋的演出和创作才华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机会,2006年,他又受邀参加德国柏林"实验中国文化记忆"。这一次,他带着自编自导自演的秦腔实验剧《路》,在柏林为观众做两场精彩演出。这一次,演出时间由20分钟变成了2个小时,演出地点也由国内转为柏林世界文化中心。

李小锋极富创意地把传统戏剧形象陈勋、周仁、钟馗和小鬼四个人物变成了"自己演自己"的道具,通过四个人物的不同命运,表达角色对命运的抗争。李小锋倾其所学,"毕其功于一役"。

生旦净末、唱念做打……为观众展示其全面才华。演出结束后,全体观众站起来鼓掌,谢幕20多分钟后观众才慢慢散去。李小锋成功地将秦腔推向了更宽广的舞台。李小锋说,他当时想,实验剧实验剧,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

但只要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秦腔,他的目的也就算达到了。2010年底,《浮士德与魔鬼》与来自六个国家的"独角戏"汇聚北京东城国际独角戏剧节。他独创的"双面人"依然是媒体瞩目的焦点。

   李小锋版秦腔《花亭相会》获奖项目:

    1990年荣获第二届"西凤杯"广播大赛一等奖

    1995年荣获陕西省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

    1998年荣获全国优秀文艺音像制品一等奖

    2000年11月荣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