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朱炳仁铜雕 铜雕大师朱炳仁在北大留下“2015之问”

2017-07-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铜雕大师朱炳仁在北大留下"2015之问""金碗空了",你想往里放点什么?--铜雕大师朱炳仁在北大留下"2015之问"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记者 罗争光)面对2015只金光灿灿的小碗,里面空空如也,你会想往里面放些什么?9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展览厅内,由著名铜雕艺术家朱炳仁带来的"金碗空了--2015人类缺什么?"展览,吸引了大批参观者,也给北大学子们留下了一个"2015之问".朱炳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

原标题:铜雕大师朱炳仁在北大留下“2015之问”

“金碗空了”,你想往里放点什么?——铜雕大师朱炳仁在北大留下“2015之问”

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记者 罗争光)面对2015只金光灿灿的小碗,里面空空如也,你会想往里面放些什么?9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展览厅内,由著名铜雕艺术家朱炳仁带来的“金碗空了——2015人类缺什么?”展览,吸引了大批参观者,也给北大学子们留下了一个“2015之问”。

朱炳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的传承人,也是“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的第四代传人。此次在北京大学展出的2015只“金碗”,全部用铜制,由朱炳仁带领团队精心制作了近四个月。

“上天给了人类那么多资源、矿产,都在不断枯竭中,环境也在恶化。大自然原本给我们的‘金碗’是满的,现在却越来越空了。正是这些,触动我完成了这一个创作。”朱炳仁说,“我想通过展览警示人们,不要认为我们就是天之骄子,不要认为我们能捧着‘金碗’就什么都不怕,应该有对自然、对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敬畏。”

这场展览采取互动式展出。2015只“金碗”,每一只都精雕细琢,以空空的姿态等待着北大师生投入自己的心愿和思索。

面对这场“2015之问”,很多参展者已经作出了回答。有人在碗内写了一个大大的“爱”,有人希望“消除性别歧视”,有人写着“愿人类更美好”,有人写着“2015人类缺什么?个人认为,缺的是品质”,甚至有人工整地写着“1 1=3”……

“之所以选择在北大展出,而且采取互动的方式,就是希望让大家尤其是我们的年轻人去思考:怎么投身到人类永续生存和发展的大课题上?大家的参与热情,让我很欣慰。”朱炳仁说,“从我个人来说,就是希望能在碗内放入我们的理念和思想,敬畏社会、敬畏自然、敬畏传统,对一切未知怀有敬畏。”

据介绍,十五年前,朱炳仁曾用铜创作了一只巨大的“金饭碗”,里面装满五谷杂粮,在国内多次展出大受欢迎,摸过那只“金饭碗”并许愿的人,数以百万计。如今,朱炳仁以“金碗空了”的全新思路,希望引导人们思考索取与付出、思考得与失。

当天的展览中,大量以熔铜技术创造的朱炳仁作品也呈献给参展者。熔铜工艺是朱炳仁的独创技艺,通过1080摄氏度的高温熔解及化学氧化工艺等,逐步凝练出的一种新的创作手法,有别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铜铸造或铜镶嵌工艺。在具体操作中,这种工艺不依赖铸造模具,但艺术家对创作原材料完全可控,从而使作品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例如现场展出的朱炳仁熔铜技术作品《金稻》,金色的稻谷秸秆自然舒展、沉甸甸的稻穗若隐若现,俨然一片水乡丰收的景象。这个作品于2012年在第十六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展出,吸引了广泛关注。

朱炳仁告诉记者,熔铜工艺是一种偶然所得,“我发现铜在高温下,突破了传统模具的禁锢,它形成了一种自然的流态,这其实也是回归自然的一种呈现,也是敬畏自然的一种技术。熔铜工艺的表现力是非常独特又非常强大的,每一个作品都自然流露,不可复制。”

朱炳仁既是铜雕艺术家,也是一名多产的诗人。就在“金碗空了”展出的当天,朱炳仁的第二本个人诗集《乡语》正式发布。全书六十首诗,是朱炳仁近几年的创作,主题既有对铜艺创作的抒怀,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悲悯,更有对历史人文的再解。

朱炳仁认为,好诗与好艺术是相通的,都是美的表达。2012年4月,他曾与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在北京大学携手举办了一场诗友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曾评价说,朱炳仁“将冰冷坚硬的铜以一种柔软温情的感觉展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他至高的人文主义情怀和真性情的体现,而这种情怀,也是诗歌所需要的”。

据悉,以“金碗空了”为主的朱炳仁艺术展此次将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展览至6月13日。此后,将逐步安排在国内不同地方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