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推荐书 世界读书日对话彭凯平教授:心理学中国化和知行合一

2018-0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彭凯平教授一直是我的学术偶像.当然,作为一个理工博士和长期以高性能计算为业的心理学爱好和实践者,说"学术"好像跨界得太厉害,不过我想了想,还是用这个"学术偶像"最贴近我的真实感受.因此在群里听说彭教授会出席湛庐读书的一个活动并作演讲后,我说这次一定要见到他,正好心里也有问题可以当面请教.临去公司前想拿那本<遗失的智慧>带去让他签个名,不过一时找不到,看来因缘不具足,见面再说吧.没想到这次收获这么大,不但能见到彭教授本人,更为他的风趣.直率倾倒,更能够把问

彭凯平教授一直是我的学术偶像。当然,作为一个理工博士和长期以高性能计算为业的心理学爱好和实践者,说“学术”好像跨界得太厉害,不过我想了想,还是用这个“学术偶像”最贴近我的真实感受。因此在群里听说彭教授会出席湛庐读书的一个活动并作演讲后,我说这次一定要见到他,正好心里也有问题可以当面请教。

临去公司前想拿那本《遗失的智慧》带去让他签个名,不过一时找不到,看来因缘不具足,见面再说吧。没想到这次收获这么大,不但能见到彭教授本人,更为他的风趣、直率倾倒,更能够把问题和盘托出,看得出来,This is a good question! 彭教授对这个问题也颇有发挥,正中下怀。

我是2005年底接触到彭凯平教授的名字的,我读书兴趣比较广泛,技术之外,主要是历史、哲学、心理学三大类,那时候又在带团队,而且平日里非常多的stakeholder management的工作,心理学对日常工作也大有裨益。

那时读几本人邮的“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亲密关系》《决策与判断》《自我》( 既然是世界读书日,顺便提一下,这三本书,就属于书架上“藏书”那一类的严肃书籍,对我而言类似于经典教材一样,相反那些一时而红的企业家、演艺明星写的东西,文笔再好也要定时从书架上清理掉),均是由加州大学的彭凯平教授和菲利普.

津巴多作序推荐,后来又读到一些决策与判断的行为心理学的通俗著作,也都提到彭教授的观点。

我虽才疏学浅,但是从序的水平言简意赅、见解通透还是对彭凯平教授的学养非常敬佩。直到读到他为《遗失的智慧》所写的序,明确地指出该书中提到的西方源自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以来的practical wisdom,其实不必假手于外,我们中国传统中,如王阳明心学所体现的知行合一,以及中国长久而悠远的注重人情、人伦而折中律法的传统,正是我们遗失的智慧。

我本人是王阳明的超级粉丝,读到这里真是大呼过瘾!等到断断续续把《遗失的智慧》读完,不免有些失望——我是从《冬吴相对论》中吴伯凡的推荐得知此书的,读下来觉得书中的例子过于简单,想想所读《王阳明全集》里面各种信件公文里提到的案子就够这些老外喝一壶了,但是我会反复回到序读彭凯平教授的序和总结,那本身就是一片论文,论述了在现在的制度设计上,采用西方理性主义思维或者工业设计尽可能剔除掉情绪,人情的成分是缺失的,失去了致良知的知行合一的根本,所以效果总是缺少那么点智慧,或者是今天讲到的“度”。

在今天湛庐的读书讲座上,虽然他讲的是过去同事所写的《正义之心》的道德心理学,但过程中还是提到了知行合一、良知,所以我特别猜测作为在西方心理学体系已经建树颇多的彭凯平教授,作为加州伯克利(U.

C. Bekerley)心理学终身教授,回到清华心理学系任主任,是否有学术上的计划将心理学和中国的思想传统结合,写出一些心理学在中国的语境上的著作?因为不幸心理学是发端于西方,从研究方法到案例大多是来自西方世界,这样子一旦读的西方心理学的著作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有隔靴搔痒的难受,而市面上充斥的伪心理学著作,则大多是玄学,阴谋论和过期鸡汤的合体,读了绝对中毒。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第一次在近距离见到了彭凯平(Kaiping Peng)教授,原来是位高大的北方汉子,而讲话时候就见其学养和长期教学著述的能力,讲话难得的没有废话,这是课堂上长期熏陶出来的,难得又是谈吐幽默,而且不带“散装英语”——很多海外归来的学者,有时在这一点上是很难的,不夹杂着蹦出几个散装英语没法表达,当然这不是什么大毛病,但也可见彭教授打通中西的根骨。

彭教授的讲话从介绍点评他的老朋友Jonathan Haidt即将出版的中文版《正义之心》,关于道德心理学的书的过程中,提到了不少印象深刻的观点,我用自己的理解小记了一下:

当然因为我总是关心自己头脑里的两个问题,所以其他的精彩点可能都漏掉了,接下来我有机会提出了自己的两个问题,彭教授都给了很详细的回答和讨论:

彭教授显然对这两个问题兴趣很大,他讲到了很多精彩的观点。比如这个工作叫做心理学的中国化,一直是他想做和在做的工作。比如惋惜中国在20世纪三十年代,就是很好的机会,那时后清华北大的国学大师们,其实在做这样的工作,比如中国的佛教就是中国世俗的心理学,相互可资学习应用——释迦牟尼说“历尽劫数终成佛,源自观心”(不知记得对不对)。

还有西方学者折中文理打通,科学素养对心理学的发展是中国搞心理学的人必须注意和学习的,否则如何中国化呢?比如他最想写的书计划用中国人的诗、中国的画讲中国人的心灵,还有要做一个节目来普及心理学,大概是凭心看世界吧?不过我们惊奇地发现,马航时间后那篇被广泛流传的《为什么我们喜欢阴谋论》(?)原来是彭教授在繁忙的学术和行政工作之余写的博客,很了不起。

时间关系,只能写到这里,我很庆幸在读书日这一天选择听彭老师的课。回忆起来,那些影响了我很久的一些书籍,有很多是心理学的著作,或者该说是心理学的通俗著作。在读书日这一天,也顺便回忆一下,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几部:《必要的丧失》(Neccessary Loss)《活出意义来》(Men Searching for Meanings)《少有人走的路》和《邪恶人性》都是斯科特.

派克的作品,《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三册,如果也算的话)等等等等——其中,开创意义疗法的Victor Frank的《活出意义来》印象最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