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泰岩两会 黄泰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属性

2017-08-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自信,源于其所具有的科学性.继承性.包容性和创新性.深刻阐述这些基本属性,就成为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关键,也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否能够指导我国经济稳中求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的关键.科学性科学的理论来自成功的实践,并在成功实践中得到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就是从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并通过创造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得到验证.一是社会主义初级

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自信,源于其所具有的科学性、继承性、包容性和创新性。深刻阐述这些基本属性,就成为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关键,也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否能够指导我国经济稳中求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的关键。

科学性

科学的理论来自成功的实践,并在成功实践中得到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就是从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并通过创造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得到验证。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取得了巨大的制度红利;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形成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运行体制机制,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对外开放理论确立了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了对外开放的理论创新,形成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体系,深化了我国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充分利用。

科学的理论还能够用于指导新的实践。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整体而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时俱进,形成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就是以新发展观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看,只要坚持稳中求进这个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能够保持年均6.5%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可以如期在2020年实现GDP总量和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如果能够继续保持13年左

右的稳增长,我国按汇率计算的GDP总量就可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人均GDP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从而用新的成功实践进一步验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继承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与科学理论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一再被证明是科学的理论,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强大活力和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境界。突出表现在:一是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弊端,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就是对马克思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继承和发展;二是针对在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对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继承和发展;三是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把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对马克思公有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四是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自主创新的不足,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就是对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继承和发展;五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重大结构性矛盾,把协调发展作为指导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就是对马克思两大部类平衡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包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还是建立在世界各种经济学一切优秀成果基础上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经济理论体系。新发展理念,就是将以往零散的、个别的发展理念上升为一个有机的发展理念体系,以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从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需要,实现了在包容已有经济发展理论优秀成果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

这具体表现在:一是创新发展提出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构成的有机创新体系,一方面吸收借鉴了熊彼特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和组织创新,以及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技术创新和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创新等创新理论的科学成分,另一方面又超越了熊彼特主要局限于微观领域的企业家创新,忽略了宏观层面的创新如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的理论缺陷,强调重大理论创新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二是绿色发展提出的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方面吸收借鉴了西方经济学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科学成分,另一方面又在更高的战略高度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从而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扩展到保护生产力。

三是开放发展提出的双向开放新体系,一方面吸收借鉴了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理论的科学成分,另一方面又结合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强调不仅要对发达国家开放,而且还要对发展中国家开放;不仅要“引进来”,而且还要“走出去”。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从来没有离开过经济学发展的世界文明大道,而恰恰是沿着这条大道推进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还是中国学者对经济学发展的世界贡献。

创新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最可贵的还在于它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

一是构建了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新理论。我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证明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因此,我国创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方面冲破了只有私有制才能发展的所谓新自由主义神话,另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选择不同的经济制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成功,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是构建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新理论。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往往会以西方发展经济学提出的理论为指导,但大都没有取得成功,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纷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虽然具有中国特色,但它指导解决的问题确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因而具有世界普遍价值。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的成功转变,以及在这一进程中形成的发展理论,为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和理论指引;中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而创建的推进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变的理论和政策框架体系,将为那些一直在“中等收入陷阱”中苦苦摸索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指明前行的道路。

三是构建了发展中国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理论。传统工业化面临的是传统农业经济与现代工业经济的二元经济格局,今天的工业化面临的则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三元经济格局,这就需要用三元经济的发展理论替代传统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理论,就成为发展中国家迎接信息技术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