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氏是中国酿酒的祖师爷”的考证

2017-1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我国民间,有许多关于酒起源的传说,我们的先民,在酿就美酒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后人留下了一段段酒文化的传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

在我国民间,有许多关于酒起源的传说,我们的先民,在酿就美酒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后人留下了一段段酒文化的传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上天造酒说”等流传至今。这些民间传说,由于影响非常大,以致成了研究中国酒起源的正统观点。对于这些观点,早在宋代窦苹的《酒谱》中就曾提出过质疑,认为“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

那么,酒在中国到底是谁发明的?谁才是中国最早的酿酒祖师爷?

在查阅了大量史料后,我们大胆分析推断,中国酿酒的祖师爷应是距今5000余年的炎帝神农氏。依据如下:

炎帝,号神农氏,华夏始祖之一,与黄帝并称为中华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距今6000年至5500年。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也就有了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

现存的历史资料表明,炎帝一生有大量的发明创造,他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者。相传炎帝主要的发明创造有: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尝百草以医民恙,治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为怡民情,日中为市以利民生,剡木为矢以安民居,重演八卦以探天象等等。

可以说,炎帝功昭日月,德泽后世。他所开创的原始农耕文明,使我们的先民们改变了茹毛饮血、以渔猎和采集野果为全部生活来源的状态,开始走上创造性的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

在炎帝神农氏的诸多的发明创造当中,最为人们称道和熟悉的是制耒耜、种五谷一事,这也正是炎帝被称为“神农”的原因所在。“神农”一词中的“农”字就完全体现了这一伟大创举。炎帝首创耒耜,始作弄耕。有了农具,农业生产逐渐发达了,生产力提高,粮食产量增加。

古代酿酒的两个先决条件是酿酒原料和酿酒容器。有了富余的粮食,这为酒的酿造提供了首要的条件。西汉刘安在《淮南子·说林训》中有:“清盎之美,始于耒耜。”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耒耜与酒的关系。

用火烧制陶器,是炎帝又一大发明创造。《太平御览》中有:“神农耕而作陶。”《资治通鉴·外记》也有神农作陶的记载。在陶器发明之前,人们对食物的加工处理,只能用烧烤的办法。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的加工可以蒸,可以煮,还可以储存。有了陶器,就有了酿酒、盛酒、贮酒的器皿,也就有了制酒的另一条件。陶质酒器,是远古时代最原始的酒器,是炎帝始创酒液最有利的证据之一。

《中国茶酒词典》列有《中国酒事纪年表》,记录酒事从古至今发展的重大事件,排在头条的是炎帝神农氏造酒:“神农耕而作陶,陶以盛酒。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的陶器、甲骨文、金文中即‘酒’字。”说明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酒了,这个时代,正是炎帝所处的时代。晋代江统作《酒诰》称:“酒至所兴,肇自上皇。”这里所指的上皇,大概就是炎帝了。

古代《艺文类聚·赋篇》中记载:“典籍记:炎帝精耕而陶,据此以考,炎帝与酒,关系甚密,是可必者。制酒之术有三:一为五谷;二为陶皿;三为术。炎帝始种五谷,后受启于“猿酿果酒”,遍采五谷精华,数载而得美酒。五谷乃世间精粹,故酒可舒筋血、通百脉。初无储处,炎帝制陶缶以储,缶后变为缸,缸而成坛。后人承袭,每逢祭祀,以缶盛酒,以敬炎帝,至今其俗不改。”

各种史料证实,酒是发明于人类依靠稼穑维持生活的农耕经济时期,归之于生活在这一时期有诸多发明创造的炎帝神农氏是准确和实事求是的。“帷我炎帝,创世远古。”时至今日,人们为了感谢炎帝,专以美酒来祭炎帝,故“以酒敬天”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流传至今。

我国酿酒始于炎帝神农氏,从近几年出土的文物和有关史料可资佐证。谷物酿酒的两个先决条件是酿酒原料和酿酒容器,考古证实,在我国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这说明早在炎帝神农氏时代就已开始酿酒。我们可从以下几个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考古结果对酿酒的起源进行研讨。

考古资料显示,在裴李岗文化时期(公元前6000—5000年)和河姆渡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4000年)均有陶器和农作物遗存,这表明当时已具备酿酒的物质条件。有人认为在距今7235—7355年前的磁山文化时期,人类以谷物粮食为原料酿酒的可能性很大。据有关资料证实,当时的农业经济比较发达,在遗址中发现的“粮食堆积为100立方米,折合重量5万公斤”,同时还发现一些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

在距炎帝陵不远的茶陵县枣市乡虎形村,发掘出距今6000—7000年的独岭坳遗址,出土了手工制作的石器、木器、骨器陶器等物。陶器有釜、盆、罐、碗等,还有烧制食物的陶支架。在离炎帝陵不远的株洲县漂沙井黄霞垅村,发掘出了3万平方米的磨山遗址,又出土了大批陶碗、陶釜、陶罐等物。

还出土了一些酒器,如陶壶、陶杯、陶碗等。陶壶造型简朴,腹鼓、壶口较大,呈灰色,壶面粗糙,陶杯有点像现在的矮脚杯。考古成果显示,在炎帝神农氏时代,炎帝的部落在这里已栽种稻谷,建造房屋,制造陶器,饲养家畜,炊煮食物,酿造酒液……磨山遗址陶制酒壶酒杯的出土,充分地说明了当时已有了较发达的农耕文明,已有了美酒,而炎帝神农氏正是酒的始创者。

我国考古学家在四川省广汉县发现了一批遗址,即三星堆遗址。从所埋藏物可知,该遗址大概在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间。而且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铜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壶等。可见,当时已经存在酒器,酿酒技术已经开始。

197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墓葬中发掘到很多酒器。据考古人员分析,此墓主生前可能是一个职业酿酒者。在发掘到的陶缸壁上发现刻有一幅图,据分析是滤酒图。在墓中发现了一组酒器,其中包括酿造发酵所用的大陶尊,滤酒所用的漏缸,贮酒所用的陶瓮,用于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还有各种类型的饮酒器具100多件。

1983年10月,考古专家在位于陕西省中西部的眉县杨家村出土了一组陶器。这组陶器计有5只小杯、4只高脚杯和1只陶葫芦。专家们对实物进行鉴定后确认,这批古陶器为酒具,属泥质红陶,烧成温度900摄氏度,有5800—6000年的历史,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偏晚的遗物。因此,这批古陶器的出土对我国酿酒年代的研究意义重大。

除此之外,近来考古学家又发现了我国更早的酿酒新史料,即在陕西临潼白家村遗址,发现距今约8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酿酒工具“滤缸”,证明我国在8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酿酒。

以上考古资料都可证实,酿酒在炎帝神农氏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炎帝时代还没有文字记载,炎帝的大量活动,多以民间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神农酿酒”就是民间流传较广的一个传说。

相传炎帝神农氏教民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医民恙,深受部落人们的爱戴。这天,炎帝神农氏又外出采药去了,部落里的人悄悄地藏起了一钵米饭,准备留给炎帝回来吃,因为怕被别人吃掉,便把饭倒进了一个陶罐里,放在了一个僻静的树洞中。

谁知炎帝这次外出走了好几天,这罐饭就一直放在那里。待炎帝回来后,闻到放在树洞中的盛饭陶罐有一种浓郁的香味,打开陶罐一看,一股从未有过的异香扑鼻,尝一口,味道独特,令人心旷神怡。炎帝感到很奇怪,仔细一看,这罐饭经过了水的长时间浸泡,而装饭的陶罐,以前曾装过各种果实、草药。

炎帝神农氏明白了,这种装过果实、草药的陶罐,与加水后的粘性米饭掺在一起,几天后就能酿出这么一种美味食品。这种食品是炎帝神农氏外出九天后发现的,炎帝就把这种食品称之为“九”。“神农酿酒”这件事流传开来后,后人在造字时,根据陶罐的象形“酉”,加上三点水,便成了今天的“酒”字。

在这个传说里,古人提出剩饭自然发酵成酒的观点,是符合科学道理及实际情况的。吃剩的熟谷物也会发霉,这些发霉发芽的谷粒,就是上古时期的天然曲蘖,将之浸入水中,便发酵成酒,即天然酒。现代科学对此的解释是:剩饭中的淀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分,酒精,自然转变成了酒香浓郁的酒。

晋代的江统作《酒诰》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历代悠远,经口弥长,稽古五帝,上近三皇,虽曰贤圣,亦咸斯尝。”这想必是受了“神农酿酒”这一民间传说的影响。汉代王充大概也受了这个民间传说的影响,他在《论衡》中描写古代酿酒也有:“蒸谷为饭,酿饭为之酒”。

另一与炎帝神农氏酿酒相关的民间传说,就是涿鹿之战,炎帝、黄帝联盟大战蚩尤。而帮助炎黄盟军赢的战争的就有炎帝神农氏造的酒。

《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与炎帝结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结盟的炎黄军兴于黄河北岸,很难适应阴湿的天气,加之食物匮乏,伤寒、痢疾等恶疾在军营中蔓延,严重影响了部族的战斗力。而蚩尤部族地处东南,对潮湿的天气可谓习以为常,部队战斗力很强。

据说一日双方交战,炎帝兵败太行山下,率兵躲入深山,此时大雨已经连下了三天三夜,山中雾气弥漫、寒气逼人,连夜奔逃,士兵筋疲力尽,不少人感染疾病,痛苦呻吟。炎帝心有不忍,亲率三五护卫,冒着风雨到深山中寻草药。

炎帝等行至山腰,又遇暴雨,炎帝等人匆忙进一山洞躲避。想不到的是,这洞是一群猿猴的居所,炎帝见之率众人追捕猴子,以作充饥之物。追至山洞深处,忽觉空气中香气扑鼻,越往里,香味越浓重,仔细一看,只见群猴围着一汪清水上蹿下跳,不时俯而饮之,饮后手舞足蹈甚是欢愉。

炎帝料想这香气定是池水所发,但一汪清水怎能发出如此香气,炎帝不解,令兵士先隐蔽观察,只见猿猴不时将水果、花朵投入池中,池底满是花瓣和瓜果,炎帝恍然大悟,原来是花果浸水的甜香。

于是一声号令,众人一跃而起,群猴四散逃跑。炎帝来到水池前,捧香气之水尝之,甘甜可口,胃中感到一阵暖流,再饮两捧,双颊红热,周身温暖;很是舒服。于是,炎帝引大军驻入洞中饮此果水,士兵湿寒之气尽去。

炎帝率部出山后,蚩尤部已收兵。撤回部落后,炎帝经认真思考,烧制了水缸大小的陶器数十口,习猿猴之法,以花果置于缸中,藏入封闭阴凉之所,发酵数日,终酿为美酒。在远古时代人们的食物中,采集的野果含糖分高,无须经过液化和糖化,最易发酵成酒。

这种酒族人饮后,祛湿寒、疏经络,面色红润身强体壮,常年耕作之劳顿消退。为表示对炎帝神农氏的感激,族人以美酒为尊配佳肴宴请炎帝,以表感激之情。几年之后,炎黄联军与蚩尤再战,提早备足酒水做战时供给之需,并命士兵战前饮用酒,提高士气,炎黄联军终于大败蚩尤,征服中原大地。

自此之后,联盟部队及部族举行庆功,酒以其功被用以庆祝胜利必用之物,成生活必备品,用以消除疲劳、使作药引、治疗瘀伤,并作相互道贺、喜庆聚首等社交活动烘托气氛之物。据说炎帝神农氏发明酒后,为了感谢上天神灵带给他的灵感,便将每次酿出来的酒,首先祭敬天神,于是,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在炎帝时就始为惯习,酒也成为各种祭祀活动必不可少的祭品之一。

综上所述,无论从历史史料中考证,从考古发掘中考证,还是从民间传说中考证,完全可以推断,炎帝神农氏是中国酒的发现、发明始创人,是中国酿酒的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