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的翻译 先答衢州友 后写《陋室铭》

2019-07-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的经典之作.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其诗文俱佳.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足见其在诗歌上的成就.关于衢州,白居易曾写过三首诗,一首是<江郎山>,一首是<岁暮枉衢州张使君书并诗因以长句报之>,还有一首是<轻肥>,其中有一句让人动容的诗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陋室铭的翻译 先答衢州友 后写<陋室铭&g

《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的经典之作。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其诗文俱佳。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足见其在诗歌上的成就。关于衢州,白居易曾写过三首诗,一首是《江郎山》,一首是《岁暮枉衢州张使君书并诗因以长句报之》,还有一首是《轻肥》,其中有一句让人动容的诗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陋室铭的翻译 先答衢州友 后写《陋室铭》

”作为至友,刘禹锡也作过一首衢州诗,诗中不仅写到衢州的人和事,还提及衢州的土特产。在他的诗中,衢州犹如天上的一座星宿,值得向往。

刘禹锡作诗,答衢州好友“徐使君”

刘禹锡的衢州诗,便是《答衢州徐使君》:

陋室铭的翻译 先答衢州友 后写《陋室铭》

烂柯山下旧仙郎,列宿来添婺女光。

远放歌声分白纻,知传家学与青箱。

水朝沧海何时去,兰在幽林亦自芳。

闻说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

诗中的衢州好友徐使君是指衢州刺史徐放。

世人对徐放并不熟悉,徐放在《唐书》中也无传。但若提起韩愈撰的《徐偃王庙碑》,定是如雷贯耳。此碑于唐元和十年十二月九日立于龙游灵山徐偃王庙中,从此闻名于世。从金石文献来说,韩碑留存龙游,无疑是浙江金石史上一份珍贵的文献。

陋室铭的翻译 先答衢州友 后写《陋室铭》

刘禹锡画像 资料图片

韩愈撰写此文,正是受徐放之邀。阮元《两浙金石志》录“唐修禅道场碑”下有“朝散大夫、台州刺史、上柱国、高平徐放书”,可见徐放籍贯,并非衢州人。“惟《衢州府志·名宦》称,放字达夫,元和九年(814年)任衢州刺史”,略可考之。

这篇《徐偃王庙碑》的成文背景,当是徐放官衢州刺史时,视察龙丘,看到庙屋破败,因而聚资修成。修毕后乞文于韩愈,而才有此文传世。

当然,刘禹锡与韩愈也是至交。贞元十八年(802年),刘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此碑为元锡正书,也与衢州有关。元锡即李鄘,《旧唐书·宪宗纪》:元和四年六月,鄘为刑部尚书。五年十二月,出为淮南节度。而《衢州府志》认为元锡当在元和四、五年间任衢州刺史,可算是徐放的前任。

徐放曾任台州刺史,后于元和九年迁为衢州刺史,汉时称刺史为使君。而刘禹锡因“二王刘柳”“永贞革新”事件被贬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十年,直到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才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这首诗写于徐放赴任衢州之初,具体时间在元和九年至元和十年间。

刘禹锡回京后,又因《玄都观桃花》讽刺时政,再度被贬。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刺史。刘禹锡在安徽和州时作《陋室铭》。《历阳典录》记载:“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在刘禹锡眼里, 衢州钟灵毓秀,物产丰富

我们无从得之《答衢州徐使君》是书信往来,还是来衢后的临别所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刘禹锡对衢州是熟悉的。这首诗为我们缓缓打开了中唐时美丽的衢州画卷:

诗以烂柯山开篇,引入衢州名山故事,可见《述异记》在当时已是家喻户晓。自唐武后垂拱二年,分婺州之信安、龙丘置衢州。刘禹锡将“婺女”作“女宿”,将衢州比作天上诸星宿为婺女星添光彩,讲述地理区域历史,说明衢州的重要地位。

唐元和十年立于龙游灵山徐偃王庙的《徐偃王庙碑》。这是浙江金石史上一份珍贵的文献,而邀请韩愈撰此文的徐放也因此流芳百世。

在刘禹锡的眼里,衢州是钟灵毓秀,物产丰富。第二句中的“白纻”,即苎麻织成的布。《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婺州土贡纸绵葛纻布等。而“青箱”,指的是竹书箱,龙游等地盛产毛竹,竹书箱也是文人所好。可见这两种特产均出自衢州。或许是刘禹锡泛舟衢江时,见舟来舶往,贸易繁忙,才有此感慨。当然,“知传家学与青箱”,还表现出好友徐放的诗情才气和家学渊源。

刘禹锡与徐放间的惺惺相惜,在第三句中得到体现。正如“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无论身处何方,都散发着灵魂的芬芳。这也让我们见识到诗豪刘禹锡倔强、乐观的一面。而在结尾中,刘禹锡既赞美徐放在台州之德政,将仁爱遗留后世;更是期待徐放在衢州能似“召伯行南国布文王之教化”,惠政于民。

当然,刺史徐放也不负好友所望,他曾获“上柱国”之功勋。其衢州政绩虽无文献记载,但他因元和九年邀韩愈撰《徐偃王庙碑》而流芳百世。一个施徐偃王仁政的地方长官,自然会深得民心,也定会“人将琪树比甘棠”。

缓缓衢江水,悠悠唐诗路,愿诗中的“遗爱”长留衢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