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如何评价张益唐 探访“羊岃·院士之村” 感受丘成桐的家国情怀

2019-06-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12月22日-23日,世人的目光将聚焦中国梅州的蕉岭县,一场令人瞩目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将在此召开,丘成桐教授将带着他的国际"朋友圈"在祖居地蕉岭举行学术报告.    得知丘成桐要回家乡,当地掀起了探访"羊岃·院士之村"的热潮,纷纷从文化和乡愁的视角抒发心迹,表达对"数学泰斗"丘成桐的崇敬之情.丘成桐如何评价张益唐 探访"羊岃·院士之村" 感受丘成桐的家国情怀    ■散文    羊岃村:文化和心灵的回归    我们试图以

    12月22日-23日,世人的目光将聚焦中国梅州的蕉岭县,一场令人瞩目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将在此召开,丘成桐教授将带着他的国际“朋友圈”在祖居地蕉岭举行学术报告。

    得知丘成桐要回家乡,当地掀起了探访“羊岃·院士之村”的热潮,纷纷从文化和乡愁的视角抒发心迹,表达对“数学泰斗”丘成桐的崇敬之情。

丘成桐如何评价张益唐 探访“羊岃·院士之村” 感受丘成桐的家国情怀

    ■散文

    羊岃村:文化和心灵的回归

    我们试图以环境优美的定位进入羊岃村,然而到了那里却让我感到了内心阅读的差异。它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重复着南方固有色调的小小村落,更何况那天恰逢天雨,冷雨打在身上,寒风吹在脸上,那种境况并不存在美的意境。

丘成桐如何评价张益唐 探访“羊岃·院士之村” 感受丘成桐的家国情怀

    然而走进它的内部,才发现这只是我对羊岃村初始的解读。山村自有山村的秘密,有它存在乃至作为羊岃人寄托乡愁的理由。一个个景点品读下去,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展开它的内涵,它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述说一切,那就是一个山村特有的文化现象。

丘成桐如何评价张益唐 探访“羊岃·院士之村” 感受丘成桐的家国情怀

    村口建立的“羊岃·院士之村”的石碑让我们耳目一新,我首先想到的是这里的人对文化人的尊重。曾几何时,国人崇拜企业家,崇拜明星。旗帜鲜明地将村庄冠于一个科学文化人的荣誉,这种文本位的崇拜应该是社会的进步,或者说是新的定位。

此刻,我突然萌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温暖,因此我们冒着风雨阅读了碑记片断:……羊岃村崇文重教,耕读传家,英才辈出。二十三世裔孙丘成桐院士,解决卡拉比猜想,荣获菲尔兹等三大数学奖和马塞尔·格尔斯曼物理大奖,蜚声中外。丘成栋、丘明诚等一批教授任教于中外名校,学界闻名。代代学子,踵武前贤,文风鼎盛……

    我们在耕读园的“名人谱”前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在那里我听到了文友们的一声声惊叹:小小的山村,短短的百年,竟培养出一位数学泰斗,三位将军,众多的著名专家学者,一百多个大学生;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先生亦血脉于此,“一门四英杰”也早已传为佳话。

这是多么值得荣耀的事,可是,那天我所接触的村里人对此却只是淡然一笑,好像这一切在他们眼里是那么的平常无奇。

    我困惑于羊岃人对文化资源的淡然态度,当地文化人、省方志办副主任丘洪松看出了我的心事,笑着继续引领我们到祖堂、力田草庐……游览完这些景点,我才渐渐明白,原来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其实早已融入他们的平常生活之中,融入他们的传统观念之中,因为如此,他们才感到平常。

    他们注重的是文化传承的常态化,注重挖掘文化教育的本义,羊岃村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足以证明这一点。像对联,除祖堂正门表述宗族渊源外,其余的对联都与文化教育有关:“文能载道,理可兴邦”“上庠谟训,国士门庭”“源宗渭水,希圣乘时,耕读渔樵承祖训;学紹琼山,进贤命世,仁儒豪俊接千秋”。

这一切,印证了我的心路历程。当然还有写入乡规民约的常规的科学文化知识竞赛和高考奖励办法……

    无论世事如何凌乱,羊岃村人的思想从来没有凌乱,他们始终坚持一个信念——耕读传家,这种坚持和坚守,正是他们文化和心灵回归的一种表达,或者说是对耕读传家祖训的最好诠释。

    在“力田草庐”,我们找到了答案。这一隐藏着巨大文化能量的古建筑,堪称本地文化历史的精华段落。力田草庐是羊岃丘氏家族的蒙学私塾,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200余年。

从第一重门楼进入第二重,须走“之”字路,具曲径通幽之妙境,寓求学路之曲折。力田草庐是羊岃人的精神家园,力尽衣食足,田丰家国安。力田草庐门联诠释了丘家人的家国情怀。昼则力田,夜不废读;渔樵隐德,耕读藏贤,见证了客家人诗礼传家的优良传统。

    新农村建设已经改变了乡村外部环境,乡村美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政府的便民服务遍及村村寨寨,也逐渐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观念和人生态度。但羊岃村与其它乡村绝不雷同,它表现得是那么的不同凡响,它体现的是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为主要元素的乡村文化现象,这应该是乡村振兴的真谛所在。

    我想,这场风雨绝非偶然,我们必须在风雨中走进羊岃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体会羊岃人对文化的尊重和坚守,才能悟出耕读传家的真正含义。

    2019年春节将至,出外谋生的羊岃人将回到这里,因为这个小山村是他们寄托乡愁的地方,更是文化和心灵回归的地方。

    曾志雄

    人文福地

    书香羊岃

    冬月初三,寒风裹挟冷雨,前一日骤降的温度让蕉岭成功入冬。在这凛冬时分,在丘洪松副主任的带领之下,我有幸与蕉岭文友前辈们前往丘成桐院士祖居采风。说来惭愧,身为一名地道的文福“土著”,踏足院士祖居,这还是头一回。

    在羊岃村头下车,稍稍适应了车外的寒冷后,深吸一口空气,格外清新。远山含黛,近水含情,云雾水汽氤氲。房屋与农田错落有致,在这群山环抱绿树掩映间,院士祖居平添几分清幽。

这是一幅仍未干透的水墨画。幼时躺在自家天台草席,赏满天繁星闪烁的记忆,已尘封许久,在面对这干净清澈的村落时突然被打开。工业重镇的尘霾,在起风时尤其让人感觉无奈与荒凉,我总戏谑故乡一出门就“尘满面、鬓如霜”,乡愁并不精致。而羊岃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清雅”,也让我惊喜——这是一片无论离开多远都足够让人魂牵梦萦的故土。

    从村头沿水泥村道往上走,便是羊岃村丘氏祠堂福寿堂。庄重古朴的祠堂内,两缸睡莲傲寒开放。从祠堂出来,在耕读园内的文昌墙前伫足许久,墙上刻着羊岃村杰出人才和历代学子名录,与祠堂右侧“上庠谟训,国士门庭”的楹联相得益彰。

学子名录内的大学生粗略数数有一百多人,不乏各大名校毕业生,令人惊讶。羊岃村是一个相对闭塞的村庄,也许曾长时间与世隔绝。充满智慧的丘氏族人并未受困于这重重藩篱,以耕读传世。

村庄崇文重教的沃土,培育出代代英才,丘成桐院士更是蜚声中外。丘氏家族的蒙学私塾力田草庐与耕读园毗邻,门联“力尽衣食足,田丰家国安”,诠释了族人因地制宜、不废农事、自力更生的精神和质朴的家国情怀。行走在草庐小径,遥远的念读声穿透时空,如在耳畔;透过古朴的窗花,仿佛仍能窥见族人们昼耕夜读的模样。雅致、文风浓郁、民风淳朴,这是羊岃给我的第二印象。

    丘成桐院士除了在尖端数学领域的建树,对科学、教育也不乏犀利的批判:中国的教育始终离不开科举的阴影,以考试取士,系统化地出题目,学生们对学问的兴趣集中在解题上,科研的精神仍是学徒制,很难看到寻找真理的乐趣。

院士敢言人之不敢言,敢斥人之不敢斥,这一股凛然清正之气,恰如祠堂内盛放的蓝莲,不畏冷风寒雨。而院士对国家的科教事业也力耕不辍,多年来以帮助国家推动数学的发展为己任,培养各种人才,与羊岃崇文重教的精神一脉相承。我想,这也必是院士在优良家风熏陶下树立的价值准则,一直坚守的道德品质。此行羊岃给我的最后印象,是传承。

    “犹记得当年解决卡拉比猜想时,我心中的感觉可以用两句宋词贴切表达: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院士在力作《大宇之形》的序言里写道。如今这首由院士填词的《临江仙·记七六年事》被刻在村头公园村牌上,一侧是解决卡拉比猜想的关键方程。科学探索的道路上除了艰辛痛楚、孤独彷徨,也有真理得到验证后的甜美愉悦。

    人类文明从无至有开始,对宇宙、对真理的探索脚步就从未停止过。第一位仰望星空的人是谁我们不知道,而透过满天闪烁繁星,从我们熟悉的时空中窥见秘密的人,时空也终将他铭记。

    院士之风,山高水长。惟愿薪传有人,家国双兴,慰院士平生也。

    丘玲美

    寻找·遇见

    进入初冬的季节,天气变得愈来愈冷。随着卡拉比—丘理论四十周年国际大会的日益临近,我们也越来越向往这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于是相约一起前往文福羊岃。一大早,我们九个人便集合在一起。虽然天空飘着的零星小雨,给冬季增加了冷意,但丝毫不能降低我们的热情,反而更加激发了我们对数学泰斗的故乡之行。

    对数学泰斗丘成桐的故乡——文福羊岃,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一颗向往而敬仰的心。这个面积150公顷的小村庄,虽然常住人口只有290余人,但涌现出丘成桐、丘成栋、丘明诚等一批教授、院士,特别是丘成桐,27岁的时候便攻克了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33岁的时候就荣获菲尔兹等三大数学奖和马塞尔·格罗斯曼物理大奖,震惊学界,蜚声中外。

    沿着205国道,我们到达文福镇白湖村,在广东省方志办副主任丘洪松家里,丘主任详实的介绍更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前往院士之村。我们在刚铺好的柏油路上行走着,无暇欣赏两边的田野和客家建筑,只是眼睛朝前观看。过了不到十分钟,前面一个写着“院士之村—羊岃”的村牌映入我们的视野。丘主任告诉我们,羊岃村北依金山笔,后枕羊子岃,村以山为名。

    这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打造的村口小公园,采用古铜拉丝高低板制成的村牌刻写着的村名和简介,告诉我们已经踏上了院士的故乡。站在这里,目望远处,群山逶迤,坐山面水,成山环水抱之势,而落足处,只见从君坑河流来的水潺潺而过。

    走进公园内,村牌背面丘成桐院士填词的《临江仙·记七六年事》讲述着1976年发生的事情和情感。旁边有两块展板牌子介绍“卡拉比猜想”和丘成桐院士证实卡拉比猜想的蒙日方程,还用立体数字来生动展现。

    数字公式、花坛、长条石凳和绿化分割为若干个几何图案,生动地呈现出卡拉比—丘理论的科学空间,让人被浓郁的科学气息所笼罩。

    沿着绿意葱葱的树木,我们来到修缮一新的福寿堂。丘成桐院士亲撰的“福增家国、寿永山河”字让人深切地感受着他心里的祖国情怀、家园情绪。走入福寿堂,一对对新撰写的对联,向人讲述着这座祖堂的历史与荣光。

    村中老人向我们介绍,福寿堂乃羊岃丘氏二十世支祠,始建于清末,占地面积约四千二百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二千五百二十平方米,三堂四横二围龙结构,房间一百二十三个;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中,乡亲齐心协力,将其重新修葺,焕发新颜。

    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耕读园和力田草庐。在福寿堂的旁边,占地650平方米的耕读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其天圆地方为概念的布局让人感受到羊岃村崇文重学、勤朴敦睦的传统气息。

    在圆形广场中心,有一个花坛,坛内种植有桂花树,寓意蟾宫折桂;就近建立的弧形文昌墙,勒碑展示羊岃村杰出人物和考取大学生的信息。丘镇英、丘成桐、丘成栋、丘明诚、丘成清、丘和英、丘儒英、丘粤英……一个个名字,在垂范乡里的同时,亦彰显人才辈出。穿过门洞,但见一个方形小广场,树立童子牛石雕,寓意羊岃村耕读不息和崇文重学、勤朴敦睦的优良传统。

    离开耕读园,来到紧挨着的力田草庐,只见门楼上“力尽衣食足、田丰家国安”对联向我们诠释力田草庐人的匠心所在。这座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有着200余年历史,最初是羊岃丘氏家族的蒙学私塾。

    走进第一重门楼,只见通往第二重门楼的路上,寓意求学路之曲折的“之”字路,让人感到曲径通幽之妙境。第二重门楼上“渔樵隐德、耕读藏贤”的对联和上面“渔耕筱筑”,让人感到渔耕文化精神。置身草庐内,看着里面的水井、走廊、教室、台榭、鱼池,让人感受到昼则力田、夜不废读、诗礼传家的优良传统。

    这座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美轮美奂的客家建筑,以及它所蕴含的客家耕读文化传统,孕育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社会各界精英,特别是著名爱国教育家丘镇英及其儿子——蜚声中外的数学泰斗丘成桐、著名数学家丘成栋,让人如雷贯耳;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先生亦血脉于此,流传着“一门四英杰”的佳话。

    村口公园、福寿堂、耕读园、力田草庐,组成了羊岃村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优美客家民居图,让我们这些后来人敬仰不止、感叹不息。涂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