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昌洪公开课 国家教学名师梁昌洪教授为本科生开设慕课

2017-10-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科学的精神与方法>课程中,梁昌洪教授阐述了科学发展.技术进步过程中人类所必须的精神与方法,并援引众多人物实例,从多角度进行剖析.对科学发

在《科学的精神与方法》课程中,梁昌洪教授阐述了科学发展、技术进步过程中人类所必须的精神与方法,并援引众多人物实例,从多角度进行剖析。对科学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将为当今科技事业的前进提供有益借鉴,更能帮助学生、青年学者提高自身学术修养、把握自身奋斗目标。

课程主讲教授梁昌洪,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1992年至2002年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梁昌洪教授长期从事微波和电磁领域的前沿研究,尤其在计算微波、非线性电磁学、微波网络理论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教学奖十余项,已出版专(译)著十余部。

2003年获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梁昌洪教授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他的专业素养及治学态度正是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精神的极好榜样。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2015年5月,在学院申报、学校审核的基础上,梁昌洪课程团队辛勤工作,教务处等相关单位全力配合,对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科学的精神与方法》进行了知识点架构及重新编辑工作,于2016年3月28日在卓越智慧树平台正式发布。

本期《科学的精神与方法》共招收了412名学生,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等七所高等院校的青年学子将通过慕课一览学术大家风采,一起畅谈《科学的精神与方法》。

课程实况:线上线下结合,确保学习效果

《科学的精神与方法》课程主体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课程主要是已经录制好、上传到网上的视频,学生可自行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线上内容可以反复播放,遇到难以理解的难点、重点,学生可以多次播放视频、反复学习观摩;同时,线上课程利用内网服务器播放,解决了学生对于流量限制的担忧。

线下课程主要是当面互动,共有五次,梁昌洪教授于3月28日与广大学子首次面对面交流,解答同学们在视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产生的疑惑。

之后的四次课程均是课程直播,能够与其他选课高校的学生进行即时讨论。除此之外,课程的考核方式也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模式,线上考核包括视频学习过程中的即时问答,增强学习效果;线下考核包含考勤和期末考试,确保学生的高参与率。

线上课程:网上一览国家级名师风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精神,梁昌洪在线上课程第一讲介绍了九位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科学家的事迹,让一位位科学家忘我工作、为国献身的身影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些科学家对祖国的拳拳之心深深地打动了所有人。

课上,梁昌洪以《游褒禅山记》为切入点,“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深刻揭示了攀登科学研究顶点的三个必要条件:要有志、要有力、要有物相之。“志向、实力、外力辅助,一样不可缺少。从事科学研究,首先要有的就是献身精神。”梁昌洪教授这样说道。

随后,梁昌洪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科学泰山郭永怀、原子之父钱三强、大庆元勋李四光、数学愚公陈景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代毕昇王选、献身数学的陆家羲等九位科学家的事迹。这些科学家为新中国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

虽然他们专业不同,命途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并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我们所崇奉的献身精神,特别包含了中华民族精神。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有祖国”,梁昌洪教授说。

与一般在线课程不同的是,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还不时弹出小测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了所学重要知识点。

梁昌洪教授激情澎湃,视频课程让人身临其境。他绘声绘色的讲解带领我们走进科学家的世界,梳理其人生,体味其哲学,使人受益良多。

线下课程:走进课堂,实时解答学生疑惑

首次见面课上,梁昌洪教授走进课堂,向学生讲授主题为“科学地发现自己”的课程。线下与线上课程内容相得益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梁昌洪教授指出,科学地发现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研究自己、测评自己和调整自己几部分;他用八个字高度总结了这一过程——“明、虚、态、力、势、变、通、韧”:

明:用科学眼光找准目标,抓住机会;虚:虚怀若谷,端正思想,扔掉垃圾信息;态:进入状态,如痴如醉;力:分析、加强、调整自己的实力,理性地选择能够攻下的适当目标;势:长期积累,理解自我;变:随地而变,随时而变,随机而变;通:思想通则一通而百通;韧:坚持不懈,坚韧不拔。

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做完一件事,成为了人生的关键挑战。

丰富的课程内容讲授之后是学生提问的时间。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疑惑和不解,向梁昌洪教授讲授询问、讨教。

“梁老师,您怕不怕失败?”

梁昌洪动情地回答:“不怕!科学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必怕失败。其次,做决定之前要慎重,思之再思;一旦做了决定就不再犹豫,勇往直前。”

“您在什么时候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知?”

梁昌洪回答:“没有!年轻的时候没有人能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逼上梁山,讲究一个‘逼’字,皆是时势使然。”梁昌洪的回答,赢得了同学们久久的掌声。

“从前只知一位位名震寰宇的科学家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知其伟大,不知其多伟大’。这门课程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们从历史旁观者的角度参悟每一位科学家的人生,体其悲欢,感其情怀。”在场的学生感慨道。

线上线下结合:三校实时共听一堂课

4月11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近三百名师生,通过线上实时直播,共同听取了梁昌洪教授以“挑战自我”为主题的精彩一课。这是西电慕课首次实现多地联合实时授课,使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与课堂里的学生一起,共同聆听梁昌洪教授对于自我认知的思考,并能随时就自己的不解向老师请教。

课堂上,梁昌洪教授以三种能力、三种精神、三种方法为线索,讲述了他对于“应该成为怎样的人”的深入理解。他旁征博引,在轻松有趣的讲述中,将深刻的科学道理融入到生活、科研事例中,让广大学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领会他的思想。

教学内容结束后,三校学生纷纷根据自己对于课程的理解,向梁昌洪教授提问,互动频繁,探讨深入。梁昌洪教授的回答言简意赅、直切要害,赢得了三校师生的阵阵掌声。

西电:鼓励慕课,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西电2015年5月正式加入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并与“智慧树”网达成在线开放课程合作协议。《科学的精神与方法》是西电在“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开设的首门课程,向本校、外校在校学生或社会学习者开放,并可通过该平台对本校学生开展慕课教学。

《科学的精神与方法》在“智慧树”网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的上线标志着西电在探索慕课(MOOC)等前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对于引领西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指导性作用。